-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2014~2017)
- 刁伟涛
- 981字
- 2025-04-07 18:11:29
序
地方债风险不仅是财政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全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地方债风险到底有多大,真是众说纷纭。极而言之,只要能够保证债务可持续,即正常还本付息,地方债就不存在风险。这是最低层次的债务管理目标。
对于地方债风险的认识,“夸大说”和“淡然说”的危害都是不言而喻的。前者可能导致原本可以通过债务融资实现的公共服务不能有效提供;后者可能导致本可防范的风险不能得到有效防范。地方债基础数据的不足是“夸大说”和“淡然说”流行的主要原因。错误地将国有企业债务与地方债画等号,必然夸大地方债的风险。为此,厘清地方债的口径就显得特别重要。认为中国政府资产多,就不用关心负债问题,对地方债“淡然处之”,也是极其有害的。政府资产和负债的关系不是简单的一对一关系,以资产抵债,多数情况下需要有合适的变现机制,而且资产变现还可能耗费时间。
全国各地的债务分布不同,债务风险也有很大的差异。债务规模大的地方风险不一定高,债务规模小的地方风险也不一定低。发达地区通常有较大的债务规模,但偿债能力较强;当然,欠发达地区如有较大的债务规模,则风险肯定很高。为此,我们需要高度关注地方债的分布问题。
地方债风险是动态变化的。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可能让地方债风险发生转变。地方债务管理不能只从地方财政运行视角出发,而应从国家治理的高度进行,这是高层次的地方债管理应该关注的问题。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系统性工程。地方债风险一旦爆发,必然会引发金融风险,金融风险最终又会转化为财政风险,严重者甚至转化为财政危机。地方债因此既是财政问题,又是金融问题,必须从战略高度处理好财政与金融的协调合作关系。把握动态变化,才能为地方债风险的防范提供有力的支持。
刁伟涛博士的团队对2014~2017年中国地方债风险的测度、分布与变动做了较细致的研究,给地方债务管理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伟涛的这部著作值得关心地方债问题的读者关注。
本书除了数据之外,所采用的方法也应得到高度重视。事实上,许多争论是方法不同所致。
年轻人在地方高校特别是理工学科大学从事财政研究工作,殊为不易。伟涛近年来活跃在财政学界,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地方债研究还有不少工作可以做,仍有很大的研究空间。或有负债、隐性债务等不易测度的地方债问题值得特别关注,我期待伟涛的团队未来能对此做出更深入的回应。
杨志勇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 研究员
2018年11月23日星期五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