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成为诸葛亮弟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不远处的草庐里传来隐隐约约的说话声,一名十七岁的少年伏在案几之上,扶着头疼的脑袋缓缓醒来。

“什么情况?我在哪里?这里怎么那么像乡下?”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

少年挣扎着眼睛朝人声处望去,隐隐约约见到草庐外有一绿一黑两人侍立,内里还有两人,对着悬挂在中间的地图指指点点。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这话好像在哪儿听过?”少年拍了拍两下脑袋,疼痛感渐渐消散,喉咙里一股甜腥的味道在口腔中散开。

“我滴个娘嘞!三顾茅庐隆中对!我是谁?我是……诸葛均?!!”少年震惊的站起来,睁着不敢置信的眼神,迈着充满了慌张的脚步,转着身子看着自己的衣着。

“小子,你在干嘛?莫非想起舞吗?”

黑面大汉看见诸葛均在屋内转着圈走来走去,饶有兴趣,凑近了闷声询问。

诸葛均被黑面大汉突然靠近惊了一下,停住不安的身体,惊恐的看着他,断断续续的说道:“没、没跳舞……”

黑面大汉嘿嘿冷笑:“没跳舞?俺看你们这群文人最会长袖善舞,不如来俺老张家里当个舞者怎样?”

诸葛均看清黑面大汉的面容,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再听他的话语,瞪大眼睛,嘴巴咧开,表现出惊恐的面容,这人正是刘备手下第一杀神,张飞,张三爷!

“三弟不可鲁莽。”此时红脸将军快步悄声地走了进来,拉住张飞的臂膀,朝诸葛均作了一揖,“我三弟有些鲁莽,惊吓到小友了。”

看着这位红脸绿袍的大汉,再看张飞那不屑的眼神,诸葛均不用想就知道,这位就是鼎鼎大名的武圣、武财神、关圣帝君——关羽,关云长。

“让、让两位见笑了。”诸葛均面对着二人身上散发的压迫感,怯生生的回了一礼,看到一旁案几上正煮着的水,便指着水壶道:“两位,喝点水?”

“不必。”关羽断然拒绝了诸葛均的邀请,拉着张飞站回到了草庐前。

诸葛均长长的舒了一口气,宛如心中的千钧巨石坠下一般。

“……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

诸葛亮继续对刘备讲述着自己花费了许久为他筹谋的计策,声音越发高昂。诸葛均也在堂屋内静静的听着这段历史上最著名的君臣奏对。

诸葛均听得出神,全然没有发现案几之上的水壶已经烧开,壶内的水咕嘟咕嘟剧烈的冒着气泡,忽然一声炸响,热水喷溅到了他的屁股之上。

“哎呦!”

诸葛均大叫一声,惊得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齐齐看了过来。只见诸葛均捂着屁股在屋内到处乱跑。

不远处正在收拾鸡棚的童子忙赶过来,将煮沸的水壶用杆子拨开,看着诸葛均痛苦的表情,无奈的从水井里打了些水,泼在他的屁股上,才让他消停下来。

诸葛亮与刘备等一齐来到堂屋,查看诸葛均的伤势。诸葛均趴在地上,撩起袍裙,露出一块红透的如同猴子屁股般的两瓣肉。

张飞看了没忍住,竟直接哈哈大笑起来,关羽憋着笑,嘴角上扬,脸色一如既往的红,不知道到底是天生的还是憋红的。

刘备则关切的询问着童子,是否有什么可以帮忙的,童子摇摇头,只说用井水冷敷便可。

只有诸葛亮,眉头紧锁,眼神之中似有责备之意。

“阿兄,对不起……”诸葛均一脸尴尬的看着诸葛亮,声音之中尽是胆怯。

诸葛亮只是轻叹一声,用羽扇轻轻拍打他烫伤的屁股道:“没有烫熟就好。”

童子搬来一个浴桶,浴桶之中打了三分之一的井水,让诸葛均坐进去。诸葛均刚一坐进桶内,一股凉意袭遍全身,舒服的他长长呼出了一口气。

诸葛亮见安排好这一插曲后,邀请刘备回到草庐之中,继续演讲。张飞的笑声也渐渐止住,不过还是调侃般的看着诸葛均,让诸葛均的脸渐渐烧成了关羽模样。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诸葛亮侃侃而谈的说完了自己的筹谋,刘备一脸倾慕的表情:“先生之言,茅塞顿开,使备如拨云雾而见青天。”

随后又露出忧虑:“但荆州刘表、益州刘璋皆汉室宗亲,备安忍夺之啊!”

诸葛亮则露出一脸玩味的笑容,说道:“我夜观天象,刘表不久于人世,刘璋非立业之主,西川久后必归将军。”

刘备听罢,面容似有激动之意:“先生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真万古之人所不及也!备虽名微德薄,愿先生不弃鄙贱,出山相助!备当恭听教诲!”

言罢拜伏于地,言辞恳切。

诸葛亮一脸为难,忙上前扶起,“亮久乐耕锄,懒于应世,恕不能奉命。”

刘备见诸葛亮不肯答应自己出山,愁眉苦脸起来:“先生真不肯出山相助?”

诸葛亮转过身去,看向草庐之外,右手轻挥羽扇:“实难奉命。”

草庐之中渐渐响起了哭泣之声:“先生若不出山,如苍生何也?”

诸葛亮听到哭声,转身看见刘备再次拜伏于地,哭的情深意切,不禁心意稍动,慢慢走向前来。

“为图将军之志,亮愿效犬马之劳!”

诸葛亮也拜伏于刘备面前,终究是将自己的余生奉献给了季汉。

“阿兄!我也要一起去!”

诸葛均此时在浴桶内招手大喊,有些破坏了君臣相得的气氛。

刘备抹去脸上的泪痕,欣喜的看着尚且有些稚嫩的诸葛均,点头连声叫好。而诸葛亮的脸上一闪而过的愁容,并未被刘备发觉。

童子为诸葛亮收拾了些简单的行李,牵来家中唯一的老驴,将行李安放在驴背上,对着走出来的刘备与诸葛亮行了一礼,对诸葛亮道:“先生,衣物细软都已收拾妥当,路上慢行。”

诸葛亮点了点头,看到身后跟过来的诸葛均,尚且捂着屁股,刚想张口劝他留在草庐之中,说出话时却变成了:“记得写信给泰山,家中田亩需好好看顾。”

诸葛均眨着聪明的眼睛,微笑着答应了诸葛亮的要求。他目送刘备诸葛亮离去后,仔细打量了会儿周围,又趴回草堂的草席上,沐浴着初夏的清风,想象着今后跟随刘备与诸葛亮一起东征西讨,建立霸业的美好场景。忽而又想到关羽大意失荆州、张飞出征前夜被杀身亡、刘备夷陵战败悲逝白帝城、最后六出祁山病逝五丈原的诸葛亮时,他又愁容满面,难道他要亲眼目睹这些让大汉走向衰亡的事件吗?

童子站在院中,看着一会儿笑一会儿愁的诸葛均叹了口气,心中只觉得这位三公子怕不是魔怔了。

诸葛均想了半日,似乎下定了某种决心,叫童子取来笔墨与纸张,开始在纸上画着什么东西,童子看了一会儿看不懂,也不再管他,只是专心研墨。

“还有纸吗?”诸葛均突然打断专心磨墨的童子。

童子叹了口气,说道:“家中的纸张全都在三公子您手里了。”

“那再去买点儿?”诸葛均的眼中充满着只有后世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眼中才有的那股清澈而愚蠢的眼神询问着。

童子不可置信的说道:“三公子,不会不知道一张纸要多少钱吧?更何况家里的钱也不多了!”

诸葛均嘟着嘴,像是一个犯了错的孩子一般,囔囔道:“不买就不买,那么凶干嘛。”

童子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再长呼出来,心中暗道不生气不生气。

诸葛均看着案上散布着的图纸满意的点了点头,按照序号一一堆叠起来,再卷成筒状,放进童子取来的竹筒,小心翼翼的塞进去。

此时夕阳斜照,天边的一抹火云逐渐燃遍半边天空。不远处阡陌间耒耜横陈,炊烟惊起的乌鸦掠过桑枝,惊动了农人小院内的黄犬鸣吠,一旁的雄鸡被惊得到处乱飞,稚儿手忙脚乱的追赶捕捉。

多么和谐美好的景象,晚间的春风吹拂,让诸葛均陷入了一种不真实的美好,渐渐沉睡过去。

翌日凌晨醒来,天空尚被夜幕覆盖。诸葛均深吸一口春日独有的清新且温凉的空气,拿起身旁一直抱着的竹筒,打开茅庐大门,昂首挺胸,充满自信地迈着步伐向昨日刘备等人离开的方向走去。

童子醒来时,天光已经大亮,见到茅庐木门大敞,白了一眼,暗骂了一声三公子又忘了关门。

到了正午,诸葛均在大道上走的满头大汗,左手搂着竹筒,右手在额头形成一个遮阳棚,嘴唇干裂起皮,喉咙吞咽着分泌不多的津液,询问一旁的路人新野县城在何处。

路人见他一副快要渴死的架势,指了指大道前方:“沿着大道一直走就可以到新野。”说着取出自己携带的水囊递过去,“喝点水吧。”

诸葛均十分感激的接过水囊,吨吨吨的连喝了几口水,总算缓了过来。将水囊递还给路人,说了声谢谢,询问路人的名字,日后也好报答。

路人却微笑着说:“使君说过,仁者施恩不望报,乃吾等立世之本。我之名字不足为道。”说罢便接过水囊,继续向前而去。

诸葛均满是不可置信的看着离去的路人,赞叹着刘备,在他的管辖下,就连百姓在这样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仍能保持以仁为本心,创造出一个安定的社会,真不敢想象将来若是能重兴大汉,这个国家将会是怎样一番其乐融融的景象。

想到这里,诸葛均继续上路,来到新野县城门口。门口挤着许多北边流亡而来的难民,在城门口军士的维持下,井然有序的进行着登记,登记之后的流民可以领取到半袋粟米,以及几亩田地。流民们无不感念刘备的恩德,甚至有人为此朝着城内跪拜哭泣。

诸葛均感叹着这一奇景,同时也感同身受的悲悯着汉末的百姓,不知不觉流下泪来。

“均弟,快来!”

诸葛均被一声呼唤打断,放眼望去,城门内的诸葛亮穿着一身崭新的衣服,风度翩翩的姿态,颇有一股绝世军师的模样。

他抹去眼泪,朝着诸葛亮招手小跑到面前唤了声“阿兄”。

诸葛亮见他风尘仆仆的样子,以及在满脸灰尘的脸上留下的两道泪痕,心有所感。一边牵着诸葛均的手朝府衙而去,一边问道:“主公有意安排你招抚流民,你可行否?”

诸葛均听诸葛亮如此说,想必是刘备非常信任诸葛亮,因此爱屋及乌,而诸葛亮第一天上班,自然不能违背刘备的安排,只是心中还有些担心他的能力是否能够胜任罢了。

诸葛均当即拍着胸脯保证道:“阿兄放心,保证不会出现任何问题。”

诸葛亮点了点头,随即带着他走入府衙大堂,向正在批奏公文的刘备行了一礼。

“主公,舍弟诸葛均已到。”

刘备抬头看见诸葛均,微笑道:“昨日与军师一路上相谈甚欢,说及贤弟时我甚是仰慕,故有意将城门招抚流民的大任交予贤弟,贤弟可愿否?”

诸葛均深躬一礼,说道:“主公之命,均当使尽浑身解数,不负使命!”

“好一个浑身解数!”刘备大喜过望,走下阶来,握住诸葛均的双手,“我拜你为户曹掾,全权负责流民事宜,一切有关流民之事都可便宜处理。”

“主公,此权过大,恐怕难服众心。”诸葛亮出言提醒,刘备却十分放心,因为他觉得诸葛亮的才能已经堪称绝世之才,料想诸葛均也不会差到哪儿去。

若是刘备知道历史上的诸葛均在他的麾下几乎毫无建树,恐怕也会后悔今日的决定吧。不过如今的诸葛均,身为穿越者,熟知三国发展的脉络,打算为季汉做出一番事业,除了要稳定刘备集团内部,还要改变季汉集团走向衰亡的道路,他必须从根源着手,那个根源,如今还没诞生,不过也快了,你猜的没错,就是季汉后主——刘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