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续上了(求一下追读啊
- 年代1977,从下乡知青开始
- 钓鱼佬的春天
- 2083字
- 2025-03-24 18:05:02
“你是?”
对面疑惑问了句。
“南师姐,我郑同啊,咱们一个杂院儿。”
“啊?前院郑叔家的?”
郑同提溜着油灯上前,在她面前晃了晃,笑道:“可不就是,原来你真在这儿知青啊,郭援朝跟我说的时候,我本来还不相信,真是没想到。”
郭援朝跟郑同不一样,从小就爱闹腾,在胡同知名度颇高。
这回南杞印象更加深刻。
她展颜一笑。
“没想到他们说的BJ知青,原来就是你们啊?”
“我们?”
郑同一愣,连忙摆手:“不不不,郭参谋去当兵了,咱院只有我一个人来。”
“也对,他爸是军人。”
南杞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煤油灯的光线昏黄,把夜色晕上了一丝暖色调。
直到这会,郑同才看清对面的那张脸。怎么说呢,灯下看美人,有种说不出来的朦胧美感。
南杞是那种典型的鹅蛋脸,很是耐看,属于古典美人的脸型。
乍然看见,让人脑子里下意识就能蹦出四个大字——
国泰民安。
想想也是,眼前这位也算是胡同少年们的白月光了,就连郭援朝那种钢铁直男,都会刻意去了解关于她的事。
反倒是原身对此却一无所知。
想着想着,郑同陡然一惊:妈的,原来最钢的直男居然是我自己?
南杞旁边那女知青端着包好的饺子,边走边问:“你们是晚上刚到吗?”
“傍晚就到了。”
“哦!小弟,欢迎你来梁家河,以后咱们也是战友了。”
“嘿!先吃饺子。”
说完挠挠头,他忽然觉得自己下乡挺幸运的,路上遇见个傻不隆冬的小姑娘,来到知青点后,居然又见到传说中的小姐姐,感觉还挺不赖。
漂亮姑娘围着我转,我又不是孙悟空,把人定住只吃桃。
……
最西边那孔土窑是厨房。
十个平米左右,里面有个新搭建的灶台,上面摆着口大锅,旁边还有两个蒸屉和一个用麦草编制成的笼头锅盖。
看上去虽然简陋,好在做饭没问题。
郑同捋捋袖子,准备帮忙。
李东来在灶前烧水,见他摩拳擦掌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便笑道:“京城来的知青同志,准备露一手?
京城那么好的地方,你怎么想来咱们延安知青的啊?”
李东来今年十九岁,家在YA市区,下乡三年也算是老知青了。
这小子,吃错药了?
郑同听得出话里的调侃味。
“别京城不京城的,不信你问问我南师姐,就我家那条件,耗子进门都得先琢磨给咱家留点啥,要不然它都觉得空手过来,会不好意思。”
“呀,这么困难?”
“当然了!您啊,只瞅着跟你们一个级别的家庭,肯定看不见咱们小民的辛酸,日子过的苦哦。”
郑同的忽如其来的马屁,拍的李东来猝不及防,眼神中闪过丝了然之色,可很快他就抓住了重点,惊讶道:“南师姐?你跟南知青认识?”
话刚说完他就后悔了,这个问题有点蠢。
人家说的那么明白,而且南知青也没异议,这不就是默认了嘛?
郑同笑眯眯的看着他,眼神已经说明了一切:对,你想的没有错!
“认识啊,怎么会不认识?我跟南师姐是邻居。哥们儿,大杂院您知道吧?典型的老破小脏乱差,尤其前院那环境简直没谁了,盛产顽主。
你说是吧,南师姐。”
南杞跟另外一个女知青正拿笔在本子上记些什么。
她脸色茫然,下意识点了点头。
郑同眨眨眼,接着道:“我家就是前院,一间小屋四个人住,要不是实在住不下,哥们儿兴许还能在家里赖几年,只可惜爹不疼娘不爱,这日子过的真没劲,下来知青我就当玩儿了。”
其实他是有私心的。
这位李知青,郑同一瞅就是个色胚,还有点欺软怕硬,要不然看见宋时薇那会,能激动到两眼冒光?
这年头,再好的姑娘也怕缠汉。
他说了这么多,无外乎就是想告诉对方,自己不但是京城来的,而且还是个光脚的。
敢打敢拼,双重霸服加持。
来自几十年后的调侃,毫无预兆的给了这位闷骚小青年一击猛击,李东来的大脑空白了几秒钟,完全接收不到信号了。
京城还有这么穷的地儿?
那可是首都啊,他陷入自我怀疑中,顿了顿才试着问:“那兄弟,你下乡知青就是因为家里住不下,被赶出来了?你这也太可怜了吧?”
“对,还请多多关照。”
“以后咱们都是战友了,革命友谊第一,肯定是要相互帮助。”
“那就好,我跟宋知青赶了两天的车,今晚就让咱俩多吃几个饺子吧,革命友谊第一,我真的是太感动了,刚下乡就遇见了你们这样的好同志。”
郑同说的一本正经。
滚犊子吧!
在这等我呢?李东来突然想骂人。
他放弃了交流,站起身瞅瞅铁锅,转而喊道:“水开了!可以下饺子了。”
“你们先坐一会儿啊,马上就好!”
女知青端着饺子走过来。
人家又是换粮,又是包饺子,郑同觉得不好意思,忙道:“我来吧。”
“我,我也可以!”
宋时薇站在离他不远的地方,觉得更难为情,毕竟女知青就她自己闲着,其他人都在忙各自的事情。
“不用不用!你们刚过来先歇着!”
那个女知青手上沾着面粉,笑着把二人推开。
很快,热气腾腾的饺子就出来了。
下水饺这姑娘叫周秀,现在负责掌勺,做事公平公正,力求每人碗里一样多,数的格外认真。
郑同已经端着碗吃上了,走了两步回头,却看见宋时薇还傻乎乎的站在那里,他催促道:“时薇同志,你还呆着干嘛,过来一起吃啊。”
宋时薇赶紧低下头:“哦哦。”
她跟在后面,心里忽然有种很奇怪的感觉,这人怎么总凶巴巴的。
厨房里,几个人都蹲在地上,狼吞虎咽地吃着饺子。
味道不错,可惜数量不多。
郑同只吃个半饱。
李东来吃完后抹抹嘴,抱怨道:“我说周知青,下次咱们能不能多包一点啊?这几口就没了……”
周秀不惯着他,直接瞪眼。
“你是不是真把自个儿当大爷了?”
“新知青的粮,你怎么解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