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采取行动
- 四合院:我有人医系统专治白眼狼
- 哎话
- 2249字
- 2025-03-24 07:00:15
何雨柱听着心里暖暖的。
这么多年,第一次有人挺他。
陈建国接着说:
“还有,何雨柱接济你家这么多日日夜夜,你怎么还能这样对他?至少称他一声‘老何’、‘何师傅’,或者更正式一点的,‘何雨柱同志’。
如果不懂,也可以学习嘛。
最起码要给人以应有的尊重。”
此时秦淮茹心里非常焦急:何雨柱如果真因此疏远她家怎么办?
于是,她灵机一动:
“柱子,你别听小陈乱讲,其实我一直在想着你呢。
过几天我就给表妹打个招呼,把你俩介绍认识一下。
告诉你,我那表妹可好看啦,方圆几村有名的漂亮姑娘。”
秦淮茹深知与聪明的陈建国争辩只会更加不利,现在最关键的便是安抚住何雨柱。
陈建国这个人太过犀利,一下子指出了她的痛处——孤儿烈士背景等。
这些标签曾经是她的保护伞,但现在似乎已经没有了以往的优势。
秦淮茹不得不调整策略。
面对这个新的局势,她知道自己必须尽快找到新方法稳住何雨柱。
毕竟他是家里的主要资助者之一,失去了他就意味着日子不好过了。
而她也知道陈建国确实说中了一些问题所在,自己必须尽快采取行动挽回局面。
一连串的事件接踵而至,让众人应接不暇。
陈建国不明白秦淮茹在想什么。
如果他知道她心里的想法,肯定会不屑一顾地说:
“就这点手段就吓倒你了?当初审问犯人时,那些情况复杂得多!这只是他们为了捉弄我们罢了,要是动真格的,我完全可以把院子里的黑幕统统抖出来!”
然而,秦淮茹并未透露心思。
何雨柱听到这话时注意力被分散开来了,他半信半疑地问道:
“真的吗?”
秦淮茹勉强笑着回答说:“当然是真的,我在乡下有个妹妹,今年刚满十八岁,已经可以谈婚论嫁了。
改天我去一趟,把她带来给你看看!”
这下子,何雨柱显得特别高兴:“那太好了,秦姐,那就拜托你了!”
眼见着何雨柱不再关注陈建国的事情,秦淮茹转而哀求地看着陈建国:
“小陈啊,实在对不起,我忘了你才十八岁。
你得注意营养啊。
下次我再也不会打扰你了!”
陈建国也无意与大院的人过多牵连,只盼着十年过去,能平静生活下去。
如果一开始就知道这个房子环境糟糕,说什么也不会买的。
对何雨柱,也没什么特别的感情,一切是自己选的结果。
至于其他人好还是坏,都和他无关,只要不惹到自己就好。
陈建国不想继续谈何雨柱的事情。
听闻秦淮茹的话,何雨柱虽然皱眉但又不便多说——对方刚来不久,而且只有十八岁。
毕竟是孩子,不能过于苛责。
如果陈建国稍微年长一些,面对这种情况他肯定站出来说话保护秦淮茹。
见秦淮茹带着碗先离去,何雨柱也紧随其后。
陈建国目送他们离开,关上房门回屋,心中对此事不屑一顾。
阎埠贵回到家后叹息不已,“看来傻柱这孩子算是彻底没救了!”
阎解成点头称是:“确实如此,陈建国的话都讲得明明白白,他居然还不觉悟。”
阎埠贵的老婆二大妈插言道:“那是装傻么?纯粹就是蠢啊!”
大家都认同这一点,尽管话是出自陈建国之口,可自己家不便公开评论。
至少目前贾家并未上门找麻烦。
易中海也从室内听到这一切,微微蹙眉。
心想陈建国这般年轻就能担任警察,必是个聪明人,不然怎能擒住那些歹徒。
想到此,他陷入沉思——若是以前有地位时定会指点一番。
只是此刻自己什么都不是,声誉扫地,便按聋老太太嘱咐,减少存在感。
回到家中床上,何雨柱美滋滋畅想着未来幸福。
而秦淮茹回到家里,默默将大海碗放在桌子上,静静坐在凳子上不出声。
贾张氏望着秦淮茹,质问道:
“今后别去前院了吧,那里都是些不安好心的家伙。
现在咱家这样还谈警察呢?呸,简直荒唐!”
秦淮茹答道:“小陈以后不能轻易招惹。
刚才差点毁了傻柱,虽然他对大院内幕不了解,但也异常敏锐,稍加提示就能抓住要点,太可怕了!”
贾张氏追问:“你真打算介绍表妹给他吗?”
秦淮茹自信微笑回应:“怎么可能呢?许大茂这几天要在这轧钢厂放电影了吧?”
“没错,许大茂也不希望傻柱结婚呢。”
贾张氏补充,“要是结婚了,咱家的日子也过不了!”
秦淮茹点头看着贾张氏说道:“我心里清楚,大家的眼睛都盯着咱家。
你先开始准备吧!”
贾张氏轻轻点了一下头,随后悄无声息地推开房门,却猛然高声质问:
“怎么去了一趟连肉也没带回来?我们家都已经这么困难了,给她接济一点东西怎么了?你有没有告诉她我们家的状况啊……”
听着贾张氏这番无理取闹的话,易中海无奈地叹了口气,心里不知自己之前的决定是对是错。
何雨柱则叹息着道:
“唉,秦姐真是受苦了!”
周围其他人则一脸厌烦:
“这个贾张氏简直不讲道理!”
……
整个大院里,只有陈建国凭借他的特殊能力,看清了两个寡妇的真实面目。
原本他只是通过一些小说和影视作品得知这个贾张氏的性格,但来到这个世界之后,才发现这两个看似可怜的女人其实是在唱双簧戏。
当前国家在积极鼓励再婚,身为知名寡妇的秦淮茹不可能不知道这个消息。
何况这里是首都帝都,信息流通极快,秦淮茹肯定早已耳闻此事。
并且她清楚地知道赡养贾张氏不是自己的责任。
然而秦淮茹还是将贾张氏送走,并且她们俩配合如此默契,让这一场表演显得更有说服力……
不少人曾说过,作为乡下来的秦淮茹不了解这些政策,但在陈建国看来,这种说法根本经不起推敲。
秦淮茹进京的时间距离建国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更何况从贾东旭去世后,她一直独自支撑着家庭,按理说早该了解此类政策。
其他寡妇大都很快就被劝说得改嫁,为何秦淮茹却始终未曾动心?若说她真的不懂,那又怎么可能一步步将何雨柱和聋老太太的房子纳入手中,还能巧妙化解娄晓娥的投资陷阱。
最终全德餐馆被秦淮茹管理得井井有条的事实足以证明她的精明与手段高超。
现在看来,所谓的可怜形象都是为了博取他人同情而伪装出来的,假如秦淮茹如大家所见那样逆来顺受的话,恐怕早就无法忍受这样的欺负并采取行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