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燕王有染指储君之位的念头

朱允熥得偿所愿,全程带着沉重的心情与严肃的表情,进行完仪式,再次跪在首位,对身后的朱允炆,正眼都没瞧一下。

要不是有吕氏跟黄子澄一众文官从中作梗,能跟自己扳手腕?

能耐他的。

仪式结束后,除必要的人员外,其他人陆陆续续离开。

“表兄,你与叔叔轮换吧。”

“今夜你在这里守着,明日叔叔来替你。”

朱允熥对两人安排道,他身边是必须要有人的。

李景隆与自己的关系亲近,是表兄弟关系。

徐辉祖算是自己的叔叔辈,因徐妙云嫁给四叔朱棣,是四叔的小舅子,也相当于朱标的小舅子。

朱允熥叫叔叔是应该的。

他留徐辉祖,是有深意的。

闻言,徐辉祖道:“既然如此,那我明日一早来替曹国公。”

李景隆心想着,怎么不是我明天来替你呢?

这守灵真的很累啊。

“好。”

徐辉祖离开后,快步走出宫门去。

却不想宫门外,有人暗中等着他。

“国公,我家殿下命我等着,说是国公出来后,请去燕王府吃些东西。”

这下人徐辉祖是知道的,是姐夫身边的亲近之人。

徐辉祖左右看了看,他露出犹疑之色,还是道:“我知道了。”

“走吧。”

他没有径直去燕王府,而是先回家换了一身衣服,悄然从后面出去,再绕道去燕王府后门。

“这么小心?”

朱棣邀请他到书房坐下,上茶后问道。

“姐夫,不小心不行。”

徐辉祖道:“本来就是多事之秋,如今又闹出三皇孙的变故来,金陵的事情就更复杂了。”

“小心驶得万年船,这个时候,我来见你,也是冒着极大风险的。”

朱棣轻笑道:“看来你姐姐说的没错,你为人谨慎小心。”

“姐姐,高炽他们呢?”徐辉祖问道。

“已经休息了,天天都劳累,早点休息的好。”

朱棣说完后,转移话题道:“说说今天到底怎么回事,你们怎么跟着三侄子去的?”

“说来也复杂。”

徐辉祖也不隐瞒,简明扼要的说了一番。

朱棣眉头一凝,道:“要做太孙?”

“这就有点意思了。”

“谁教他的,是你们嘛?”

闻言,徐辉祖一惊,道:“怎么可能是我们,当时我们都还震惊呢。”

“那就怪了。”

朱棣抿了一口茶,道:“三侄子平时没什么人关注的,不显不露水,任何人都下意识的忽略他,怎么突然就这么强势站出来了?”

“你要说背后没有人,当姐夫是傻子嘛?”

徐辉祖道:“姐夫也是这样想的?”

“我也觉得奇怪,但事情来的太快,根本没有时间去考虑。”

朱棣认真的看着徐辉祖,道:“真不是你们?”

“肯定不是啊。”

“那有没有可能是凉国公,开国公他们?”

朱棣徐徐道:“毕竟,大哥薨逝,国本高悬。”

“你们淮西勋贵,向来是骄兵悍将,突然没了主心骨,心急之下做出一些事情来……。”

徐辉祖显然是有些不悦,但很快就收敛起来了。

“燕王这话是什么意思?”

“没什么意思。”朱棣摇头道:“只是想提醒一下你,不管是不是淮西勋贵在背后,还是另有其人。”

“当年陛下定下的祖训,可有兄终弟及的。”

“你懂吗?”

徐辉祖后背毛骨悚然,如芒背刺,有点难以相信的望着朱棣,道:“你……你不会……。”

“好了。”

朱棣道:“你先回去吧。”

“明日你还要进宫换曹国公,早点休息的好。”

徐辉祖迷迷糊糊,从后门离开,坐在马车上,他突然意识到,自己这个姐夫叫自己过去的目的。

就是想探明一些虚实,并且还隐晦的给他传递一些想法。

他也有染指储君的念头。

“简直都是要疯了。”

“国本储君还要是定不下来,不知道以后会发生什么。”

……

朱棣送走徐辉祖后,书房屏风之后,一个和尚走了出来。

此人正是朱棣身边的谋士,姚广孝。

“王爷觉得魏国公的话,是真是假?”

“和尚觉得呢?”

朱棣反问道。

“贫僧倒觉得他说的不假。”

“何以见得?”

姚广孝滑着念珠,像得道高僧一般,道:“从魏国公的话就不难判断出。”

“事先宫外是不知情的,所以源头是在宫内。”

“宫内有谁?”

朱棣微微蹙眉道:“你不会想说是那些文官吧,吃多了,自己给自己找难堪?”

“为何不是那位呢?”

姚广孝一句话,惊得朱棣心头泛起惊涛骇浪。

老头子!

“怎么可能?”

“老头子怎么可能会……。”

朱棣想不明白,这背后到底有什么,能够联系到一起的。

“王爷就没发现,陛下今日不对劲?”

姚广孝淡淡的说道:“陛下那等雄才伟略,乾纲独断的帝王,岂能因为皇孙一句雄英剑,就能动摇决断的?”

朱棣有些烦躁的走了几步,他也觉得有古怪。

“可老头子当时确实是……。”

“万一这正好是陛下需要的借口,顺势而为呢?”

姚广孝平静的说道:“孝子首位代表着嫡子的身份,对三皇孙很重要,同样对二皇孙也很重要。”

“但在陛下眼里,立国本储君却不是孝子首位来考量的。”

“陛下只要想,立三皇孙为太孙可以,二皇孙为太孙也可以。”

他顿了顿,道:“当然,秦王也可以!”

最后一句话,让朱棣头皮发麻,难以置信。

“这么说来,俺也有机会?”朱棣喃喃的说道。

“王爷,言之尚早。”姚广孝道。

“请法师指教。”

朱棣虚心道,心头变得火热起来。

姚广孝也不在意,不需要的时候叫他和尚,需要的时候叫法师。

“不要轻举妄动,先静观其变。”

姚广孝道:“王爷在陛下心中的地位,可是远超秦王与晋王的。”

“秦王与晋王的表现着实不堪,让陛下早就生厌。”

朱棣急道:“可他们终究要比我长啊,老头子难道会跳过他们,不考虑他们的感受,考虑俺吗?”

“贫僧刚才说过,国本储君之位,皆在陛下一念之间。”

“陛下真要立王爷,王爷会惧怕什么吗?”

姚广孝双手合十,道:“陛下一旦做出决定,就会有所作为,不会有任何障碍,成为储君威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