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卫生大院
- 从1977年开始当文豪
- 白白是只猫
- 2213字
- 2025-04-10 12:46:50
又是一周周六。
早睡早起早运动。
鏖战一场后,洗了个澡,两人就来到葡萄架,大片绿油油的葡萄叶架在架子上。
一串串葡萄垂落着。
到了这时候,成熟的葡萄,两人吃已经是吃不完了。
自从和陈铭章谈对象后,林卓韵就再也没有回家了。
此次便想家,想要回去一趟,刚好可以带着葡萄回去。
两人动手摘葡萄,有些直接站着就可以采摘,有些则是需要拿着凳子才行。
林卓韵拿着筐,陈铭章拿着剪刀摘葡萄,一串串地放进筐里。
没多久,就摘了三筐。
陈铭章看了一下,估计起码还能再摘两筐。
“不用再采摘了,我爸妈一筐,我大哥、二哥各送一筐,三筐很多了。”林卓韵说道。
这一筐,便差不多10斤。
他父母家里和哥哥的家里没有冰箱,放不了太久。
陈铭章道:“都采摘下来,到时候我送一筐去学校,给同学尝尝鲜,其他的我们酿葡萄酒,不采摘的话,很快都会烂掉,掉在地上。”
葡萄长得太多了。
这还是第一波,后面成熟的还会更多。
既然吃不完,送了还有剩,那自然是酿葡萄酒。
陈铭章上一世,便有酿过葡萄酒,那真的是别有一番滋味。
“那行!”林卓韵说道。
陈铭章将成熟的葡萄,几乎都摘下来。
有的,也就只剩下一些散粒了。
两人洗了个澡,换了干净的衣服,陈铭章骑着摩托车,载着林卓韵往卫生大院而去。
如果说,市场经济时期,居住空间被涂抹上了资本的色彩,呈现贫富差距;那么在计划经济时代,居住空间则是向权力倾斜。
解放前京城就有‘东富西贵,南贫北贱’一说,这一阶段体现了一种封建时期的布局,即达官贵人和老百姓的分割。1949年,京城有一百多万,住房面积1500万平米左右,接近92%的住房在城墙以内,以胡同里的平房为主。
共和国成立后,京城的居民大体生活在两个环境中,一类是城里的胡同,另一类是城外的大院。
胡同里的大杂院,居住环境与大院里的楼房是不能比的。大杂院一般是十平米一间的平房,出门就是地,没有暖气、厨房和厕所。北屋还能见太阳,南屋终日阴暗,西屋在风口上,东屋西晒。冬天家家插烟筒,水管子上要缠上防冻的草绳子,上趟厕所要走几十米,早晨倒尿盆都是一景。
最重要的是,一个大杂院住着很多户,住个十几二十户都是很正常的事,也因此大杂院代表着脏乱差,代表着鸡毛蒜皮之事无数,隔三差五的就有人吵架。
如果一个人说,自己是‘胡同里长大的’,那么基本上是城市平民。
当然,这也并非绝对。
因为解放后,一些领导和社会名流的家,也安在胡同。与平民的大杂院不同,这些宅院大多独门独院,与邻隔绝,且多经过改造,有专门锅炉、厨卫设施。
比如陈铭章现在住的四合院,曾经的姚府,那是姚家传承三百多年的老宅,解放后姚老先生社会地位高,影响力大,又多做善事,姚家便继续住在姚府。
还有宋先生,则是被安置在距离陈铭章所住的一个宅子,位于西城区后海北沿46号,这处宅子建于清朝康熙年间,为大学士明珠的府邸花园,乾隆年间为和珅别院,嘉庆年间为成亲王永瑆王府花园,后为光绪父亲醇亲王奕譞府邸花园,清末又为末代皇帝溥仪的父亲醇亲王载沣的王府花园,即摄政王府花园。
当然,仅靠着存量资源显然是无法满足进城干部的住房需求,因此以单位为中心大规模兴建大院便成为一种选择。
从复兴路上公主坟到玉泉路沿线,是军队大院相对集中的地方。而国家和市属机关的宿舍院,集中分布在从西便门、阜成门以西,到木樨地、三里河、百万庄一带。
此时的北京,二环路就算是城外,78个部委,50多个都是在西。
三里河地区是机关集聚区,这里也是最好的区,房子好、住房也好。
如今这个时代,整个京城超过8层的带电梯的高层建筑只有14栋,前三门大街的楼群就是京城最好的住宅建筑和富人区,绝大多数是国家机关、政府机构、大型国企占有和分配。
卫生大院,陈铭章摩托车停了下来,林卓韵从摩托车上下来,一手提着一筐葡萄往一处院子而去。
陈铭章也打量着四周,眼中带着好奇之色。
他听陈健功说过,对于京城50、60年代成长起来的孩子大都有一个本事:只要问你住在京城哪个区、哪个大院,就能掌握你的出身、地位与重要性,是区级还是市级,是民盟还是政协,是军区还是中央军委,是中央还是中央直属等等。
实在是,位于哪个区、哪个大院,就基本代表是哪个单位的。
大院内外,就是两个世界。
陈铭章曾经看过一个如此形容大院的精英文化:它是浪漫的、英雄般的、战天斗地的革命乐观主义。
当然,对于顽主、大院子弟,陈铭章的了解来自于《血色浪漫》、《老炮儿》、《阳光灿烂的日子》、《与青春有关的日子》等作品。
比如顽主,他印象最深刻的便是有着鼎鼎大名的‘朔爷’王硕在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面所扮演的小混蛋,那气质简直是绝了。另外,便是刘火华在《血色浪漫》里面饰演的钟跃民。
虽然大院子弟的生活,因为家世的关系,要比普通人好得多。但是在这个时代,他们也没什么钱,大家其实都差不多穷,穷得明明白白的,穷得可以看清一生。
在此时的京城,在胡同里,所有的居民的户籍都是归居委会管,你想办理户口、领粮票,都要找街道居委会。而在大院里,居委会就是本机关的一个部门。
大院的孩子们从小上一个幼儿园、一个小学,甚至一个中学,一同参军。
陈铭章在墙上还能看到各种宣传标语,充满着时代的特色。
有人路过,看到陈铭章坐在摩托车上,眼中带着好奇之色。
甚至有吊儿郎当的青少年上来问哪里来的,显然这些人对这里很熟悉,是不是外面的人一下子就看出来。
更是有少女,眼中含情、一脸害羞地上前来搭讪。
搞得陈铭章反而都有些不好意思。
不过也怪不得他,他的穿着打扮,再加上在这个时代算高大的身材,又看起来斯斯文文的,最是能吸引女孩子。
要怪只能自己怪自己太帅,太有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