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皇帝不差饿兵

朱由检的这道旨意,可以说是在文官集团内掀起了轩然大波,谁也没想到这位皇帝陛下,最后居然改变了主意。

无数等着魏忠贤走后,就上奏疏弹劾的言官御史们,更是心疼自己人前显圣的机会被剥夺。

可对于这一结局他们也没什么办法,不同于崔呈秀这些阉党的重要成员,是他们文官集团一员,可以任由他们死命折腾。

魏忠贤这狗贼虽说是真正的罪魁祸首,但算起来终究是皇家的奴仆,怎么处置他们这些朝臣也不好过多干预。

当然了,这些都是表象,作为大明真正的掌权者,文官集团在大明可以管天管地管空气,只要他们愿意,皇帝放个屁都敢提提意见。

只是他们当初在魏忠贤掌权的时候,一个个都有把柄落下,要是被魏忠贤抖出来,那些想要进步的后起之秀,定会借机把他们的名声搞臭。

毕竟魏忠贤已经失势,势力庞大的阉党也分崩离析,底下又到了喜闻乐见的文官内斗环节,实在没必要再揪着魏忠贤不放。

“又是一百万两银子,若是长此以往,朕何须再为了钱粮发愁,真是天佑大明啊!”

那些朝臣们怎么想,朱由检此刻已经顾不上了,这世间还有什么什么能比银子更能让他快乐?

“神迹,这真乃是神迹啊!”

这次银山可是当着他的面突然冒出来,王承恩只怕自己这会是在做梦,狠狠掐了自己一下后,哪怕疼的呲牙咧嘴,他心中也是高兴的要炸开。

‘系统,朕能否将这神迹,展示给世人去观赏?’

朱由检在兴奋了一阵后,感觉系统的奖励自己还可以利用下,只要是操作得当,绝对能够让他的威望超过秦皇汉武。

在这个时代天人感应一说,可是有着不小的市场,如果让那些朝臣看到,定会觉得他朱由检是天命所归。

若是宣扬开来,不说反叛的辽东建奴俯首来拜,那个所谓的闯王逆贼,再想让百姓随他造反,怕是没有那么容易了。

‘宿主拥有获得的奖励的所有支配权,系统不会进行干涉,宿主可以随意在人面前装十三。

只是需要提醒宿主一点,明末自崇祯五年起,将有连续十年的特大天灾,百姓若是吃不饱饭,依旧会选择揭竿而起。’

虽不知道装十三什么意思,可依照朱由检对系统的了解,这定然不是什么好屁。

而且他已游历过历史长河,怎么会不知道底下有天灾,底下定会做足准备,免得自己再一次的自挂东南枝。

“若是朕将此神迹让那些朝臣见识一下,大伴觉得如何啊!”

虽被系统怼了一顿,可朱由检也懒得和财神爷计较,转过头就和王承恩商议这计划的可行性。

“这自然是极好,那些朝臣见到如此神迹的话,定会明白皇爷您是有着上天眷顾的真龙天子。

不过只是让他们看到这些已经出现的银子,恐怕会被以为是皇爷您自己造出来的祥瑞。

最好还是等下次神迹降临的时候,让那些朝臣们看到,如此才能让他们心服口服。”

王承恩自己是亲眼见到了,心中很清楚神迹带来的震撼,不过那些朝臣们可没有。

有道是眼见为实,还是等到先帝再次显灵时,让那些朝臣们看到为好。

“这个简单,两百万两银子,朕终于可以不再听朝臣唠叨,不用再为辽饷发愁了。”

这两次获得奖励虽说揪心,可算起来也不算是特别难,丢点面子就能换来大笔的银子,绝对是自己占了便宜。

“皇爷说的是,今年的辽饷还差了将近七十万,其他九边重镇的粮饷,也是只发放了不足两成。

至于那些普通卫所的粮饷,如今已经是拖欠了三年,若是长此以往,定会出大乱子。”

虽说朱由检不像天启皇帝,让身边的太监参与到朝政中,可王承恩作为司礼监秉笔太监,自然也能接触到这些军国大事。

“唉!如此一算,这两百万两银子也不过是杯水车薪,朝廷用钱的地方实在太多了。

这两百万两银子,先把辽饷的缺额给补齐,然后再将朝中官员的俸禄发了。

再有一个多月就要过年,若是不给他们发俸禄,朕怕是要年都过不安生。”

听到王承恩这么一说,朱由检也开始变得愁眉不展,为那无数的大窟窿头疼。

这些年朝廷一直入不敷出,许多军国大事都要内帑出钱,要不然大明早就分崩离析了。

远的不说,光是自己哥哥在位的这七年时间里,内帑就支出了七千万两,等于说事一年一千万两白银。

如此一想的话,也不怪自己哥哥重用魏忠贤,自己只是刚把魏忠贤干掉,内帑就开始变得只出不进了。

若不是系统出现,自己哥哥留下的那一千多万两白银,就算再怎么省着花,最多也就是撑到年底。

“皇爷,奴婢知道自己是个没卵子的太监,按照太祖也的祖训,不该去参与朝政。

可奴婢觉得,那些官员的俸禄还能等等,普通卫所的钱粮也能拖拖,但除了辽东之外的九边重镇所需粮饷,是万万拖不得的啊!”

王承恩听到朱由检的计划,忍不住的劝谏道。

朝廷里确实有清官,俸禄对他们来说也很重要,可只要官员们不是穷奢极欲,靠着土地投献的收入也能凑合活下去。

包括内地的卫所兵,多少还能靠着屯田有点收入,哪怕是被拖欠了月粮,也不至于被饿死。

但九边重镇的那些士兵却是不同,他们所处的都是偏僻荒凉的边关之地,就算是没有战事,也别想靠屯田维持生计。

而且如今九边重镇的士兵,大多数都是募兵,连屯田都没有,若是拖欠粮饷太过,怕是这些丘八就要哗变。

“除了辽东之外,其他边镇并无战事,两成粮饷也能维持生计,等朕这边宽裕了再弥补他们。

反倒是朝中的官员,特别是那些清流言官们,大多都是指望着俸禄过活,若是短了他们的俸禄,怕是要闹得鸡犬不宁啊!”

朱由检听到王承恩的话,忍不住的邹起了眉头,对于宦官干政他是深恶痛绝。

只是想到王承恩最后陪着自己殉国,才耐下心给他解释一番,而不是对他严加呵斥。

“皇爷恕罪,是奴婢多嘴了。”

王承恩本以为会被呵斥,没想到这一回居然给了解释,他也不敢再蹬鼻子上脸,连忙选择去低头认错。

只不过在心里却很是担忧,常言说得好‘皇帝不差饿兵’,那些丘八被饿急眼了,怕是比那些文臣闹腾的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