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法正在董卓封邑

汉室制度,县君、县侯之封,是人臣所能获得的最高爵位。

其大者可至万户食邑,小者食邑也有上千。

在县侯之下,则有乡侯、亭侯,食邑大约在数百或千余,三者皆称为列侯。列侯之下又有关内侯,食邑最少,往往也就一两百户。

董承这两百户的都亭侯,无论是爵位还是食邑,都是列侯中最低的一等,也难怪他感到委屈。

从这也可看出,董卓并未太把他当回事情。拿来挤开王斌、占据了执金吾这外戚通职之后,就再没怎么搭理他。

看他的模样,似乎很期待刘协再出一封诏令,增封他与王斌两人。

可刘协怎能如他的愿呢?作死也不是这个作法!

他虚言安慰道:“国舅的爵位食邑,还有表舅的爵位食邑,确实都低了一些。但这也是资历尚浅的缘故。假以时日,稍立功勋,太师自会为两位向朝廷请以增封的。”

“如此就借重陛下的吉言了。”董承勉强笑道。

待到他告辞离去,又有当值的司徒王允长子、侍中王盖前来觐见。

不知道是不是错觉,刘协总觉得这位侍中来得比以往更勤了,有两次甚至去了他习经的西配殿,态度也越发热忱。

而且有时他也没什么正事,就是闲叙一番。

例如这会,他又说起了最近司隶诸郡中、征辟郎官时发生的一些趣闻:

“前时在右扶风,臣之族父王长文公,拟征辟一名十五岁的士子。此人出身于太师的郿县封邑,虽未加冠,却已颇有名声,家世亦为不凡。”

“其父亲曾举孝廉,辟三公府为司徒掾,可惜不幸早逝;祖父更是名闻三辅的名士,号为‘玄德先生’……”

“玄德先生?玄德?”刘协倏然一惊,“其人可是姓刘么,有多大年龄?”

王盖摇了摇头:“不是姓刘,而且已经去世了两年多,那士子刚过守孝期。”

刘协略有些失望,继而自失的一笑。

自己这是在想什么呢?都说是当祖父的人了,怎么可能是那刘玄德?而且这籍贯也对不上啊。

“这士子居丧甚谨,又以出身名家,颇有名声,得族父破格相待,欲推举到朝廷为郎官。可这士子却以年龄尚小为由,要把名额让给自己的好友……”

说到这里,王盖稍稍思索了下,继续说道:“名字似乎是叫孟达?是郡中平陵县人。于是族父查阅了他的家世,顿时大感厌恶。”

“这孟达的父亲名为孟他,家世非常一般,却是颇有资财。他去到雒阳,与中常侍张让的监奴结为好友,时常赠钱赠物,设宴招待。

“众监奴心生感激,问他有什么要请托的,他却从来不提任何要求,让众监奴颇感惭愧。”

“于是,每次这孟他去见张让,众监奴都丢下门口成百上千、颇有地位的宾客不管,亲自去路口拜迎孟他,把他的车子一路抬进大门去。”

“宾客们都非常震惊,以为这孟他和张让关系很好,于是争相结交贿赂,而孟他就用这些贿赂孝敬张让,令张让极为欣赏他。”

“后来,孟他得到一斗西域来的珍贵蒲桃酒,又送给了张让。张让一高兴,就让孟他当了凉州刺史……”

听到这里,刘协已经能猜到结局。

右扶风王弘王长文,素来厌恶那些阿附宦官之徒,之前在弘农太守任上,曾诛杀了数十名向宦官卖官鬻爵的豪强,其中不乏二千石高官。

他查到孟他,那肯定没有孟达的好果子吃。

果然,王盖继续讲述道:“族父见这孟他如此钻营,如此幸进,当即大怒。他不仅取消了孟达的征辟资格,而且连之前推让名额的士子也不再理会。”

“倒是可惜了,”刘协说道,“可知此人叫什么名字?”

王盖努力思索了会,有些不确定的说道:“似乎叫法真?不对,法真是他祖父玄德先生的名字……是了,其人名叫法正!”

刘协一下子从御座上跪坐而起。

法正?那不是刘备刘玄德的谋主么?他祖父号玄德先生,难怪他和刘玄德处得那么热乎!

这可是三国时代著名的谋士啊!难得还这么年轻。

他连忙问道:“王侍中可否去信右扶风,说朕对这法正颇有兴趣,请王卿宥其推让不当之过,不吝再次推举?”

“这恐怕不成,”王盖面露难色,“各郡推举的名单,都已经报往司隶校尉处,无法再作调整。”

“可惜了!”刘协大为懊叹。

他的身边,正缺少一些擅长谋略的得力之人。如果有了这法正,善加培养一段时间,必然能成为得力臂助!

而且,他记得这法正,是在益州投入刘备麾下的。

也就是说,他后来迁到了益州。

大概为了躲避李傕、郭汜之乱?那么按照原本的历史,就是在明年左右……

这么短的窗口期,该怎么把这法正征辟到朝堂来呢?

错过了这次征辟郎官的机会,就只有等来年的举孝廉、辟三公府了。可法正才只有十五六岁,不够被推举的年龄;资历上面,更是远远够不上三公征辟的门槛。

甚至说,就算年龄、资历足够,他可能都因着董卓擅权之故,不愿进入朝堂,否则这次何必推让名额?

这样的人有很多。别说拒绝进入朝堂了,就连本在朝堂的官员,都不时有弃职离开的,京中已经不以为怪。如上次侍中刘和突然离去,就没有掀起什么波澜。

要想让法正甘愿出仕,必须是他刘协本人出面,表现出足够的诚意打动他。

刘协有点焦灼的从御座上站起,来回踱了两趟,望向了御案下首一脸疑惑的王盖。

要不,让王盖帮忙去一趟?他是天子近臣,比二千石高官,绝对能够代表自己,体现诚意。

可看着王盖的模样,刘协总觉得他不太靠谱。

那就另外派一位侍中?是侍中、江南亭侯赵温呢,还是侍中、光禄大夫、高阳乡侯蔡邕?

他摇了摇头。这两位年高德勋,声名卓著,让他们去拜访一个十五岁的少年?想想就觉得离谱之极。

真要厚着脸皮说服这两位,还不如自己亲自去一趟……

刘协忽然怔住:自己可以出宫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