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蓝玉,你疯了吗?
- 大明:朱元璋假死?那我可登基了
- 一勺榴莲
- 2094字
- 2025-03-24 12:08:52
“陛....陛下....”
董伦原本有些污浊的双眸,蓦然清晰,抬起头,怔怔的看着朱允熥,有些难以置信,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磕头致谢道:“多谢陛下网开一面,多谢陛下网开一面,老臣定誓死效忠陛下,绝无二心。”
“朕只是按照大明律办事。”
朱允熥弯腰,托着董伦的的手臂,道:“董师放心,发配边关虽然死亡率很高,但朕会让锦衣卫在旁稍加照顾,至少,能让你那不肖子活着抵达边塞。”
“当然,眼下一切照常,朕依旧是那个木讷愚笨的大明幼帝,而董师你则还是受蓝玉胁迫来戕害朕的毒师。”
“臣明白!”
董伦不傻,知晓陛下这是要继续伪装下去,甚至,即便今日他没坦白一切,陛下也会主动配合好他在蓝玉面前营造的形象。
蓝玉那等蠢货,如何能是这位隆泰帝的对手。
“董师先用午膳,朕先温习片刻。”
将董伦托扶起来后,朱允熥丢下这句话,便背负双手朝门外而去。
看着瘦弱的背影自门外消失,坚强了一辈子的董伦,眼眸莫名变得湿润,这位年轻的陛下,看似公正无私,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非常照顾他。
由于需要继续瞒着蓝玉的缘故,一切必须照常,距离不肖子前往衙门主动报官,继而被发配边关还有一段时间。
而这段时间,其实恰恰就是陛下恩赐给他董家用来留后的。
帝虽幼,但公私之间的尺度把握的相当好,比同龄的兴宗做的还要出色。
能力不比兴宗差,魄力堪比太祖,仁义之风远胜先辈。
“我大明这是迎来了一位千古圣君啊!”
董伦给出了一个几乎高到离谱的评价。
他抬手抹掉眼角的湿润,当再次坐上圆凳,看着桌上那已经冷掉的四菜一汤,胃口大开,好似是这辈子吃过最美味的一餐。
...
文渊阁。
当蓝玉跨入殿内时,傅友德、冯胜还有王钝等人,正在争论该选哪些人来填补五军都督府和其他衙门出现的空缺。
此刻的文渊阁议事,几乎可以看作是内阁模式。
殿内,并不仅仅只有五位辅政大臣,还有一些其他的官员帮忙处理大明的日常政务,来维持这个庞大帝国的正常运转。
众人见脸色略显阴沉的蓝玉进来,皆是愣了下,甚至连争吵声都短暂停了片刻。
直到见这位凉国公并没开口的意思,争吵声才继续。
“平安,早年随燕王出塞作战,功勋卓越,其父平定死后,继任济宁卫指挥佥事,功绩可圈可点,老朽觉得,他非常适合补左军都督府的都督佥事位置。”
开口的自然是刘三吾,但很快有人反驳他。
“济宁卫指挥佥事不过正四品,而都督佥事可是正二品,刘大人,你觉得这合适吗?”
说话的自然是淮西集团的人,平安乃是太祖皇帝的养子,刘三吾的意思不言而喻,就是在给龙椅上那位积蓄力量。
“平安能力足,功勋够,一直以来只是正四品的济宁卫指挥佥事,不过是因为世袭了其父的位置,如今朝廷正是缺有能之士的时候,破格提拔,有何不可。”
刘三吾分毫不让,毕竟,只有起初的势头越猛,后面可以妥协的程度才越大,能更好达成自己的目的。
平安虽然在陛下给的名单之中,但他很清楚,最终能成功安插的,唯有那些出身淮西的武勋,但他若是一开口就提,明显会被人警觉。
“相比之下,下官倒觉得崇山候李新更适合这个位置,老侯爷乃是跟着太祖皇帝起义的开国功臣,所指挥和经历的战争,远多于平安,能力更是不用说。”
李新这个名字一出来,瞬间得到大部分人的认可,毕竟这位老侯爷的能力和资历确实都是个中佼佼者。
即便中立势力和真正忠于大明的朝臣,还有几位藩王的人也都没出声反对。
这算是一种默契,类似于李新这个级别的人,各方也有自己的人选,待会儿当他们提出之时,淮西集团也会默认。
今日真正争抢的,其实并非最顶尖的那几个位置,而是数量更多,地位稍弱的那些位置。
“李新不行,五军都督府事务繁多,他年纪不小,身子骨扛不住。”
???
听到声音后,所有人齐齐望去,发现出声的竟然是从进门后,一直阴沉着脸,一语不发的凉国公。
众人脑袋里满是疑惑,不明白蓝玉为何出声否定。
要知道,崇山候李新,是根正苗红的淮西集团勋贵,由他来补左军都督府的都督佥事,完全符合淮西集团的利益啊。
傅友德深深地看了眼蓝玉,有些怀疑后者是在针对他。
因为李新是他的人,认为蓝玉否定李新,是不想让他在朝中的势力发展过快。
“蓝玉这个家伙,到底在搞什么,现在闹内讧?”
傅友德在心里狠狠地骂了一句,但眼下并未出声,真要在这里和蓝玉争执起来,那可真闹笑话了。
且,这份名单并非一日就能敲定,还得经过多次商榷才行,今日仅仅只是定下一份大致的名单,然后从中遴选。
傅友德压下内心的不适,开始保持沉默。
见凉国公否了李新,便又有淮西集团的官员开口。
“全宁候孙恪,燕山候孙兴祖的长子,不但战功卓越......”
然而,这次甚至都还没来得及讲完孙恪的丰功伟绩,便被蓝玉再一次否决。
“孙恪不行,功绩虽然卓越,但为人鲁莽,且毫无耐心,不适合都督佥事这个位置。”
又给否了?
这回不止傅友德,就连冯胜也一脸疑惑的看向蓝玉。
如果说否定李新是为了防止傅友德势力扩张,那这个孙恪是什么情况。
洪武二十一年,孙恪就是以右参将随蓝玉北征,至捕鱼儿海大破北元王庭,这才论功被封全宁侯。
可以说,这位全宁候绝对是蓝玉嫡系中的嫡系。
蓝玉虽表现异常,但初定名单一事不可能停下,既然否了孙恪,那便重新再提一位足以让所有人认可的淮西武勋。
“永平侯谢成....”
“他也不行,再换别人。”
这回蓝玉否定的更快,甚至连理由都懒得找了。
冯胜和傅友德两人对视一眼:这蓝玉,是疯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