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治好了

朱元璋却是好像什么都没发生似的,只是端起茶来喝了一口,这才摆了摆手。

“去扶桑砍人这件事容后再议,今天过来找你,是有别的事要你帮忙,我儿子生了病,你给治一下吧。”

朱元璋话音落地,李平安就下意识看向一边的朱标。

“朱兄病了?”

朱元璋点了点头,没等朱标开口,就继续说道:“没错,上次你不是说背花你可以药到病除吗?正好他患了背花,你给治治吧。”

李平安打量了一下朱林,早就觉得朱林的身体有点问题,脸蛋像是猴屁股似的,显而易见不是高烧就是高烧。

只不过刚才进门的时候,李平安的注意力都在未曾见过的徐达身上,所以没怎么注意到。

“衣服脱了,我看看再说。”

“我来帮你。”徐达十分自觉站起身来,帮忙把朱标的上衣脱掉。

等整个背部暴露出来的时候,背花也就出现在李平安眼前了。

“平安,可能治愈?”

朱元璋眉头一皱,这才过去了多久,朱标的背花看起来变得更加严重了。

不只是朱元璋神色凝重,就连徐达此时也是有些忧心忡忡起来。

这些年驰骋沙场,刀伤箭口什么没见识过?

可就算是战场受的伤,溃烂起来也远远不如太子这个速度!

要是不抓紧时间治疗的话,怕是真有性命之忧!

“不是都说了药到病除,咋了,还不信我啊?”

李平安只是看了几眼,见朱元璋问起,一脸淡定的摆了摆手回道。

“真药到病除?”

虽然已经听过好几遍了,可此时朱元璋跟徐达仍旧有点不敢置信。

毕竟现在是明朝初期,背花在封建时代,那跟患了癌症也没啥区别了。

朱标身上的背花由来已久,宫里那些太医们顶多也就是能够抑制,这么多年都没法根治。

所以李平安说什么药到病除,他们自然不会相信。

“当然,我何时骗过你们?”

骗是当然骗过的,但是只要不被发现,那就不算骗。

这玩意在封建时代之所以跟癌症差不多,只不过是因为他们没有抗生素罢了。

看起来朱标这背花挺唬人的,实际上只需要挤出里面的脓血,抹点碘伏,吃点抗生素就没事了。

“既然如此,那快些诊治吧。”

徐达跟朱元璋已经忍不住催促起来了。

“急什么?又不致命,我不得先问清楚,才能对症下药吗?”

李平安摆了摆手,坐了下去喝了口茶,这才继续说了起来。

“导致背花的原因只有两种,要么就是不注意个人卫生,出现伤口没及时处理,以至于伤口溃烂引发背花。”

“这种情况多发生在沙场士卒将领以及猎户之中。”

“还有另外一种,那就是个人身体素质太差了,但又过度劳累加上心理压力巨大导致的。”

“这种情况则多发生在达官显贵家中,比如我先前说的当朝太子朱标,就是这种情况。”

“不仅身子骨本身就不好,又因为洪武帝把胡惟庸砍了,废除了宰相,所以朝政都压在了太子身上。”

“再加上洪武帝脾气暴躁,一言不合动辄就非打即骂的,这压力实在是太大了。”

“朱兄,你都这么大年纪了,你爹不会还揍你吧?”

李平安一脸打趣的看了看朱元璋,又看了看朱标,缓缓问道。

李平安话音落地,朱标就下意识一脸幽怨的看了看朱元璋。

爹,你看吧!

你揍我这事连李平安这个流民都知道了!

我好歹也是个太子,我不要面子的吗?

朱元璋见儿子看了自己一眼,则是毫不犹豫的瞪了回去。

咋了?

自古以来老子打儿子,那叫事吗?

那叫天经地义!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打要揭瓦!

老子小时候放个牛还被地主揍呢!

徐达则是嘴角抽搐着,看了看朱标,又看了看朱元璋。

行了行了,你们父子俩别争了,看在我老徐的面子上,咱先办正事,治病再说行不行?

三个人的眼神交流之后,朱元璋这才清了清嗓子。

“行了,咱揍他那不也是为了他好?以后咱这官职还得指望他继承呢!赶紧治病吧!”

朱元璋直接端起茶来,一饮而尽。

你小子过分了啊!

你在教朕做事?

治国朕是头一回,你说的有理朕听听也就不跟你小子一般计较了!

教育儿子你小子还想教朕?

朕儿子比你都大!

“行,稍等片刻,这就治病。”

李平安不知道朱元璋心里在想什么,不过也不想知道,闻言则是丢下一句话,转身朝着屋里走去。

很快就通过系统现场兑换了一些医药用品,包括什么抗生素、碘伏、医用纱布之类的。

好在只是个背花,所以倒是不用太多东西,也不会太麻烦。

这要是上升到做手术的级别的大病,李平安也觉得头疼。

治病李平安倒是认真的,毕竟要去扶桑砍人,没这父子俩那可不行。

整个过程十分简单,所以也没花多少时间。

无非就是挤出脓血,抹点碘伏,纱布包扎,按时吃药,也就完事了。

弄完之后,朱标的精神头肉眼可见的提高了不少。

“恩公在上,请受我一拜!”

朱标感觉到自己身体变好,当即一脸郑重其事的朝着李平安行了一个大礼。

这个背花,可是折腾了他很多年了,一直在反反复复,就是没法根治。

现在被李平安就这么治好了,朱标自然是打心底的感激李平安。

面对朱标的大礼,李平安倒是也没拒绝,坦然接受了。

封建时代的人都讲礼节,虽然在自己看来只是举手之劳,不过确实算是救了他一命。

自己要是拒绝,反而让对方不好做。

何况自己去扶桑砍人的计划,还得靠这父子俩,多一个救命恩人的情分在,那就更加方便行事了。

只不过这一幕落在徐达眼中,却是忍不住羡慕起来。

这小子,能同时得到皇帝跟太子的青睐!

这特么简直就是祖坟扶摇直上九千里,青烟都冒到玉皇大帝鼻子里面去了吧?

自己虽然是个国公,可是跟这小子比起来,似乎也没啥优越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