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三不管地带!

胡秋童看着他,说道:“李书吏是吧?你是如何说服项山门的人,兵分两路进攻芦山堂的人?他们之间一直河水不犯井水,彼此也有互不开战的约定。”

李道生说道:“我告诉项山门的大首领,芦山堂老巢附近隐藏有一批兵器,项山门一直缺少兵器,为此,项山师对下官的提议产生了兴趣。”

“当然,这个是他表面上对下面的人给出的出兵理由,真正出兵原因,大首领项山师认为如今时机成熟,吞并芦山堂,他就掌控了大庭湖整个东南方向这一片地盘,有了与周围势力斡旋的实力。”

“自不量力。”

胡秋童冷哼一声。

之前不来围剿,就是对这些马匪不屑一顾。

真的围剿,还不是手起刀落的事。

邵奇正说道:“他们就没有怀疑你们的身份?”

李道生解释道:“有,他也不相信我的来历,只不过,我给出的理由是芦山堂的人杀害了我们的亲人,要借助他们的力量减弱芦山堂的势力,恰好,项山师也需要我这样一个契机,他显然早就想对芦山堂开战了。”

大殿里,四人听了李道生陈述的过程,觉得如此一眼可洞穿的谎言,项山师竟然觉得可以用来忽悠下面的人,出兵攻打芦山堂,显然不只是项山师的个人想法,整个项山门很多人都认为,到了吞并芦山堂的时机。

若项山门不去白澜县城骑脸输出,伤害无辜百姓,也不会招致官兵前来围剿,说不定项山师偷袭芦山堂,还真有可能会成功。

胡秋童看着李道生,说道:“你一介书生,竟有此胆魄深入虎穴,令人佩服。”

李道生脸色微红,连忙说道:“将军,书生也有上阵杀敌的勇气和维护天下安宁的决心,如今,天下动乱不安,各地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南麟王这边的百姓日子过得安宁,也希望周边的百姓也跟着安宁平和,让天下人知道南麟王的仁义爱民之心。”

邵奇正喝彩道:“说得好,我等上下一心,必定将南麟王的宽仁厚民之心,让天下更多人知晓。”

黄校承深深地看了一眼李道生,这家伙太会说一些上面上的奉承话语,恰好胡秋童和邵奇正,是热血军伍之人,最喜欢听这类的话。

“李书吏,今天你带他过来这里,是想让官兵不对小镇的人大开杀戒?”

李道生连忙说道:“大人,两位将军,大庭湖的马匪要围剿很容易,但要围剿彻底,完全根除马匪,这非常困难,一方面大庭湖中小山小岛众多,另一方面大庭湖周围的幅员辽阔,容易逃窜四周,想要追踪也很困难。”

“最重要的是,天下不安宁,百姓没有安稳的日子过,就会为了生计,不得不上山为匪,烧杀掠抢,太容易出现这样的人。”

黄校承说道:“这些方面的根源,我们也知道,现在是要解决这些问题,李书吏,你刚才在外面说,那些人是大庭湖的渔民,更是南麟王的子民?”

李道生点点头,说道:“大人,剿匪容易,彻底根源很难,就从另一方面,只要大多数人有好日子过,能生存下去,很多人是不愿意与官府为敌,成为人人闻之唾骂的马匪,只要转变他们的身份,或者赐予他们一个身份,他们就有新的追求,为了某个身份,也会全力维护和拥戴赐予他们身份的人。”

黄校承等人听懂了他的意思,你说外面那些人是马匪,临江郡的人也相信,你说外面那些人是渔民,临江郡的人也会相信。

若大庭湖东南面方向的小村和小镇的人,都是渔民,那这里又怎么还会有马匪。

这些渔民身份的人,也将会全力以赴维护这个新的身份,捍卫这里的平稳,甚至若有其他马匪想要聚集在这里,也会被这些人驱赶或剿杀。

黄校承认真思考李道生的提议,越想越觉得可行,外面那些人,来自小镇的各个小村,这些人本就是普通农户,他们为了生存,拿起了武器,若赋予他们新的身份,成了大庭湖的渔民,还是南麟王的子民,意味着,大庭湖东南面这边大片徒弟就默认成了他们的领地了。

前提是大庭湖东南面几百里,要掌控起来。

若南麟王公然派兵驻守,会引起其他藩王的反感,也会让还没有完全崩溃的大乾王朝朝廷震怒。

如今他们横跨几百里的目的是剿匪,复仇,对天下其他诸侯诸王有正大的说辞。

可剿匪之后,剩下的时间,南麟王也不能直接派官兵前来驻守,第一个不答应的就是东南王,其次是大庭湖西北、北面和东北方向的多股势力。

他们一直想要借助大庭湖的天然地理位置,隔离多股势力的靠近自身掌控领地。

现在大庭湖,是没有哪个藩王掌控,大庭湖周边几百里方圆,都没有哪个藩王或诸王势力公然说是他的领地范围。

哪怕是南麟王,东南面几百公里范围,都没有南麟王的官员和士兵去管理和控制。

这一刻,黄校承的心里涌现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他觉得有必要与临江郡和南麟州的大佬们商议一番,同时,也觉得,李道生的微妙身份,可以发挥关键作用。

有了这个想法,接下来的话,就变得轻松许多。

黄校承看着他,说道:“李书吏,你能真正管理到外面那些人?他们能听从你的指令行事?”

李道生想了想,说道:“下官可以向你保证,我可以指挥他们做事,来的路上,我就和小镇的众多老族长和德高望重的人商议了,往后在大庭湖捕捉的水产品,优先供应给南麟王这边的县镇和村子。”

“不仅如此,还要想办法调动东南面这几百里的百姓,在平原地带进行种植粮食和菜果。”

黄校承补充说道:“这些地方上缴的税收是直供朝廷中枢的,其他几个势力也不会伸手截留。”

李道生闻言,心中意动,他想到了许多,既然是三不管地带,那么,就容易滋养新的势力。

之前项山门和芦山堂的人,把这里掌控在手上,周边势力的人也没有安排人过来接管,只有两个县城和几个小镇散落在几百里范围。

这些地方县城的官员,是大乾王城中枢进行指挥调动,只不过,这些地方官,除了完成上缴赋税,倒也没有让中枢插手或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