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间一阵静默。
刘仁轨不敢轻易作答,此乃决定命运之举,不由慎之又慎。
“不必着急,可多思虑一番。”
李承乾倒也不急,望向这位史上留名文武全才,一早为其准备两条路,若是今日答辩妥当,便将致知院交付于他,若是一般,则去基层历练再做打算。
许久,刘仁轨方抬头,似亦有思绪。
“殿下,臣以为商农工贾,各有所专。凡在食禄之家,不得与人争利。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于国而言,商人逐利,流通万物,贩卖得当,万民有所求,亦有所得,此乃国家强盛关键,故此,臣以为商同工农士并无不同,其各承其责罢了。”
刘仁轨虽祖上高贵,但至这一代,同贫民何异,为谋生,对于商业并不排斥,且国家若无商事,便是一潭死水,何以强盛。
先前见李承乾有行商事之举,便大胆直言,望得赞许。
李承乾颔首,刘仁轨回复并不算太高明,老生常谈,但其态度尚可,若是一脸鄙夷之态,李承乾只能速打发其回乡下。
“陛下曾言,工商杂色之流,假令术逾侪类,只可厚给财物,必不可超授官秩,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座而食。”
刘仁轨闻言,心中大惊,陛下明言抑制商事,适才之言岂不是同陛下相背而驰,但见李承乾并无愠色,莫非太子并不认可陛下之举。
心思急转,倒也不好临阵倒戈,不然落入主君眼里,首鼠两端,再无上进前程。
“臣以为,陛下之言,乃真知灼见,因地制宜,大唐开国不过十余载,人丁稀少,田地多是荒芜,无人耕种,若是不抑制商事,世人皆逐利,田亩荒废,则国家税源难继,恐天下不稳。”
“再者,商事流动,极易串通勾结,大唐四海虽平,但仍有强敌环伺,于商事,需谨慎为之。陛下不欲超授官秩,欲怕官商勾结,权钱俱得,此乃祸事矣。”
李承乾之前对李世民几道敕令颇为不解,后细想便明了,对于封建王朝统治者而言,稳定才是第一要务,子民都有一口饭,便可称之为盛世。
商业繁荣,流通过大,存在太多不稳定因素,这不是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王朝统治者想看到的。
李承乾欲发展商事,但也不好过于急切,均田制崩坏是早晚之事,土地兼并于封建王朝是无法避免,往后大唐人丁剧增,人多地少,且地均集中在勋贵士族手中,必然面临子民无地耕种局面,长久国家必乱。
李承乾欲行两策,一是将矛盾转移,发动战争,夺取更多土地,二是促进商事,无田之民尚有活命之机,以延续大唐国祚。
金钱是可以向贫民敞开的,但权利不行,这是封建王朝共识。
李承乾对刘仁轨作答微感诧异,想不到刘仁轨还有这般见识,难怪史书上记载其将百济治理妥当,恐非空穴来风或偶然为之,实属真材实料。
“此乃真知灼见,颇有见地。刘卿以为该如何对待商事?”
刘仁轨注意李承乾称呼变化,心中大定,想必适才作答,已得太子认可,顿时信心倍增。
“臣以为当与农事并举,此乃相辅相成,谷贱伤农,米贵伤民。若是辅之以商事,不至于看天吃饭。此外,臣以为商事倍利,但其商税厘清不定,入国库甚少,臣以为可于此处下些功夫。”
李承乾意味深长看其一眼,此想法竟同孤不谋而合,但此事尚早,还需从长计议,若是此时提及商税,朝中那群之乎者也便可以扯出千万种理由搪塞过去,以李世民对商事态度,最终肯定不了了之,何必自讨没趣。
“刘卿之言,孤记下。你回去细想,拟一状呈给孤。”
“喏!”
“孤曾闻刘卿乃名门之后,恭谨好学,后博涉文史,亦晓兵事,昔任都督(任瑰)夸你为奇才,不知传言真假?”
刘仁轨闻言心中一喜,但脸上却是惶恐之色,行礼道:“臣浅薄,不敢担此赞誉,望殿下明察。”
“不必如此,孤既召你前来,你才识如何,孤了然于心。孤此处有三职事,你可自行选择,一为东宫太子通事舍人(正七品下),二为长安县丞(从七品上),三为致知院掌院。”
刘仁轨心中盘算,均是高升,东宫舍人有望成为太子心腹。长安县丞,熬个十年八载,可入六部。致知院乃何院,未曾听闻,但太子将其归于三职事,想必亦是非同寻常。
刘仁轨忍不住问道:“臣敢问殿下,此致知院归属何处,臣未尝听闻,故此一问,望殿下恕罪。”
“此院乃陛下赐予孤,旨在晓百姓利害事,孤近期会召众多寒门学子入院,正缺一掌院,此掌院无品无级。”
无品无级,位列三职事?此乃开卷考试。
刘仁轨不再迟疑,道:“臣欲出任掌院!”
李承乾闻言,倒也不意外,其乃聪明之人,若是这点都悟不到,那就去做一个有用之官便可,不值得培养。
“为何?”
刘仁轨倒也实诚,道:“臣凭直觉,想必该院关乎殿下要事,臣欲替殿下分担一二,以报答殿下知遇之恩。”
李承乾颔首,道:“具体事宜,明日过去致知院便知。替孤掌管好致知院,日后孤必会厚待。”
“臣万死不辞。”
李承乾适才也是考究之意,岂会让刘仁轨以白衣之身掌管致知院,不由道:“起,你且兼任太子通事舍人,无官身,无以服众。”
“臣谢殿下!”刘仁轨闻言大喜,此乃买一送一,太值当了。
“叔俭,唤德謇入席吧。”李承乾不知李德謇有无过去后厨偷吃。
没了公事,众人方入席。
兰儿屁股生钉,不敢落座,后迫于李承乾威视,方勉强落座,一言不发,捧着金乳酥(奶黄包),欲啃至天明。
刘仁轨略显拘谨,倒也进食有度。
冯孝约熟悉吃食精要,陪李承乾进膳多次,经验丰富,十分从容。
李德謇几杯下肚,竟有了醉意,当真神奇,其疯狂吐槽李靖,可惜李承乾没有录音带,不然送至李靖跟前,上演父慈子孝名场面,该多么惬意。
不过李德謇亦不全是废话,微微透露甚喜手作工艺,李承乾默默记于心中,往后好安排一番。
欢宴终在李德謇醉倒那刻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