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各王府兵马

次日方明,崔祎一身戎装,带着他的三百从骑以及剩余的四百王府护卫,离开了王子坊最北端的清河王府。

一路上,绕过那些不知走过多少回的街道,来到金墉城北的阅武场,在此列队待命。

此前,他特地以诸王府参军的身份,要求各王府的兵马在此列队,并下达了不同命令,精确规定了各王府军队出门的时间。

只因这些王府离教场的距离有远有近,他要确保众多护卫不会在大街上拥挤混乱成一团,而是能井然有序地先后到达。

同时,他也留意观察各王府护卫到来的顺序,看是否按照自己的计划进行。

崔祎抵达校场时,这里除了若干巡逻的御捷军士外,空无一人。整处占地面积颇大的校场已被清理出来,还洒了不少清水,以防黄土飞扬。

他带来的七百人便在此列阵。

虽然崔祎没有严格要求他们整齐划一,但这支军队在训练时就将安静的习惯刻进了骨子里。

所以列队时,队伍虽谈不上十分整齐,毕竟他们训练时间不长,且之前面对的对手实力与他们相仿,但至少能保持基本安静。

经过这一系列胜利,尤其是在主将带领下亲自取得的胜利,这些人的心气随着崔祎一同水涨船高,变得有些心高气傲。

这对一支军队来说颇为难得。至于如何避免这股傲气带来负面影响,那是统兵主将需要考虑的事。

紧接着,崔祎看到远处扬起一层薄薄的黄土,数百甲士迎着朝阳依次前来。

崔祎望去,发现这些人至少有一半没穿铠甲,有些穿着纸甲或皮甲,能穿铁扎甲的,基本只有第一排的寥寥几个军士或军官。

行进间,勉强能看出队列。跟在这支军队后面的其他王府兵马情况也差不多。

崔祎依次望去,依稀是彭城、任城、南阳、北海王等诸王兵马。

明帝改制之后,王号的数量从上百个缩减到了十来个左右,都是即为显贵的帝胄血亲才能得封。

因为前朝有宗王之祸,所以他们大都在洛阳城,在地方上的一二家,在封国的也就几个,就待在王子坊里,被一锅端了那就完了。

来的不到十家。这些兵马多的有三百余人,少的只有一两百,都在各家王府司马的带领下,依次进入校场列队。

其间还出现了一些混乱,原本预定的站位与实际情况有出入,又花费了一番调整。

最后,当城南离此处最远的湘东王萧明道亲自率领着他手下一千人左右的城内外兵马到此时,这处大校场已被塞得满满当当。

放眼望去,人数不到四千,黑压压一片全是人。

若不是事先在校场上洒了足够多的清水,届时黄土飞扬,崔祎非得站在高台之上,才能看清所有人。

崔祎一声令下,众多背上插着令旗的探马游骑在四千多人的军队中穿梭,传达他的命令。

一些人开始调整队形,崔祎在众人簇拥下与萧明道登上校场西边的高台。

他向下看去,红日渐渐升起,四千战士中,前排身着铠甲之人身上泛起耀眼金光。

可惜就那么不满两排...

他眯眼细看,见各家王府士兵以王府为单位结成基本方阵。

多数方阵手持长兵器的在外围,其中精锐者腰间还别着弓箭可充当射击手;被围在中间的是手持短兵器的士卒。

如此一来,人数多的王府方阵显得臃肿,人数少的则稍小。

崔祎本想将他们打散重新训练,但时间紧迫,不知战斗何时爆发,只能让他们以王府中彼此熟悉的人为基层力量,方便指挥调度。

此前,这些王府司马已与崔祎见过面,有的出身世家高门,更多的是亲王从民间搜罗的寒门武人。

毕竟这些亲王们并非先帝之子,政治博弈机会有限,王府中无需太多世家子弟,实用至上,能保自身在乱世周全即可。

先帝之子现在除了他,就一个生死不知的秦王,还有个永宁寺里的废晋王庶人弘,其他的都还年幼,没出阁。

崔祎当即传令,让各家王府司马率麾下队伍从面前走过,接受检阅,借此从行军阵列等方面估算他们的战斗力。

这些人虽是各家王府精锐,但步兵训练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崔祎也不指望他们在野战中起核心作用。

留下他们的原因,一是将来战场可充当侧翼等辅助力量,二是便于管控,防止出城野战时有后顾之忧,只有出城野战,才能解除洛阳封锁,让这座人口众多、消耗巨大的城市获得喘息之机,重建中央权威,这也是身处中原的无奈。

不知战斗何时发生,崔祎心中闪过念头,转身问刘大眼:

“以尔之见,此兵马合在一处如何?可堪战否?”

刘大眼行礼后说道:

“大王在上,依某看,这支军队守城尚可。若出城野战,短期内作为补充消耗的部队投入战斗还行。”

“但若与敌军列阵对战,给我不到三分之一的兵力,几个调度之下,阵型变幻重组,就能让他们阵型大乱,首尾难顾;届时冲杀过去,便能击破这支兵马,且我军损失轻微。”

这话一出,崔祎身后许多王府司马脸色难看,觉得自己精心操练的兵马受了羞辱。

不过他们也听过刘大眼,他在御捷军中颇为勇武,只是行事作风得罪不少人。

“不过和宿卫六军相比,这支临时拼凑军队有个好处。”

“言之。”

“号令之间,都是洛阳口音,所以各军之间能够相通。”

......

不管那算好处还是坏处,至少刘大眼的眼光崔祎还是相信的,他出身不好,否则至少能统兵千人,毕竟御捷军总共才五六千人,具体的人数是戎事机密,统计在册。

崔祎又问:“比之那御捷军如何?”

刘大眼沉默了一下,只是对崔祎行礼,却不言。

崔祎心中明白,看来这支部队缺乏训练,彼此间缺乏配合,以集团作战,绝非天下强军对手,不禁有些失望。

这时刘大眼轻咦一声,手指向队伍最后面一伙人马,这伙人马装备五花八门,但平均水平比其他王府好了一个量级。

当然比不上崔祎在之前政变中多次征战后获得了一堆甲衣器械的手下,不过他们令行禁止的程度却好于崔祎手下。

号令之间,用的基本是吴地口音,不用问也知其来历。

许多人还是乘夜中入城而来的,这也是不怕有胡骑冒充他们夜中入城的原因,口音根本无法模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