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回国发展,再创辉煌!
- 华娱:从魔幻手机开始
- 路过无痕
- 3823字
- 2025-04-02 22:15:56
奥斯卡的光环还没有完全消失,洛杉矶的喧闹声好像还在耳边,但是王飞做了一个决定。
这个决定让很多人意外,包括他的好莱坞经纪人莉莉安。
他要完全把事业重心转回国内。
这不是突然的想法。
站在好莱坞的顶峰,拿着奥斯卡小金人,他比任何时候都更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奖杯是认可,是荣誉,但不是他演艺生涯的最终目标。
他心里更渴望的是为养育他的土地,为正在发展但是还需要突破的中国电影,做一些实事。
他想用积累的影响力和经验,来培养本土的电影创作环境。
莉莉安觉得这个决定可能“不太合适”,因为王飞正处于国际事业的上升期。
但是王飞已经决定了。
他明白,真正的传奇,不只是征服了多高的山峰,更在于为后来的人开辟了多宽广的道路。
回国后,王飞没有马上出现在公众面前。
他先低调地处理了一些私事,调整时差,也调整心态。
不过,他回来的消息本身就像一颗炸弹,已经在国内引起了很大的关注。
没过多久,一个意想不到但是又在情理之中的邀请来了。
他被国家相关部门领导人亲切接见。
会谈气氛很认真也很友好。
领导们对他取得的成就表示高度赞扬,也对他关心国家、愿意回国发展的决定给予了肯定。
在那次重要的会面中,王飞被授予了一个新身份——“中国文化大使”。
这个称号不只是荣誉,更是一份很重的责任。
它表示,他要承担起在国际舞台上传播中华文化、促进中外电影交流的责任。
王飞认真地接受了这个任命。
他明白,这和自己心里的想法是一样的。
从演员到文化交流的使者,他的人生开始了新的阶段。
有了明确的方向和国家的帮助,王飞的行动更快更坚定了。
他正式注册成立了自己的电影工作室——“飞凡映像”。
名字很简单,“飞”字来自他的名字,“凡”字意思是不同凡响和踏实。
工作室成立,表示他不再只是一个被选择的演员,而是有了更多创作自主权的主导者。
之后,王飞全身心投入到工作室的准备工作和第一部导演作品的策划中。
对他来说,这是一个新的领域,充满挑战,也让他非常兴奋。
系统给他的“导演能力(初级)”和积累的“商业头脑”技能,现在起到了很大作用。
他不再只从演员的角度看剧本,而是开始学习从整体把握故事节奏、画面和市场定位。
他像学生一样,用系统能力帮助分析,努力学习导演相关的知识。
选剧本的过程特别难。
很多剧本堆在他桌子上,有商业大片,有文艺片,有奇幻冒险,也有现实题材。
王飞没有着急,他知道第一部作品很重要。
他用系统给的敏锐洞察力,加上自己对市场的判断和对艺术的追求,反复考虑。
最后,他选定了一个关注现代都市情感和人性的现实题材剧本。
这个故事有温度,有深度,更能打动现在社会的人。
他觉得,这才是他作为导演,想要给观众表达的东西。
剧本定下来了,下一步就是组建团队。
因为有奥斯卡影帝的光环和“传奇光环”的加持,还有他在圈内积累的好口碑,王飞的号召力非常大。
消息一传出,马上吸引了很多业内顶尖人才的注意。
资深的摄影师、美术指导、经验丰富的执行导演……很多本来要花很大力气邀请的大人物,都主动表示想合作。
他们看重的,不只是王飞的名气,更是他认真做电影的态度,和他可能带来的国际视野和资源。
演员方面,来的人也很多。
不少演技好的演员,甚至一些很有名的老演员,都对这个项目很感兴趣。
王飞亲自参与选角,他看重的是演员和角色的合适程度以及演技实力,而不是流量。
他希望能建立一个真正靠演技说话的剧组。
资金方面,虽然有Apex影业之前的承诺和国内资本的追捧,王飞还是很小心。
他用“商业头脑”技能,认真评估每一笔投入,尽量把钱用在关键地方,保证电影的质量。
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人一直坚定地支持他,给他帮助。
这个人就是杨蜜。
知道王飞要回国当导演,杨蜜几乎立刻就说要加入。
她不仅投了钱,还主动要求担任这部电影的制片人。
对杨蜜来说,这是支持爱人的事业,也是她自己事业的一次重要扩展。
她在影视投资和制作方面本来就很有经验,人脉也很广,她的加入,无疑为王飞解决了后顾之忧,让他能更专注于创作。
他们在工作上的配合也越来越好。
一个负责艺术创作,一个负责运营管理,配合得很好。
工作室里,经常能看到他们一起讨论剧本、分析市场、沟通细节,既是亲密的爱人,也是一起奋斗的战友。
几个月紧张筹备过去了。
一切都准备好了。
王飞的第一部导演电影。
在BJ正式开了盛大的开机仪式。
仪式那天,现场明星很多。
媒体也来了不少。
国内外的上百家媒体。
他们的长枪短炮都对着仪式台。
王飞穿得简单干练,像个导演。
他站在台上,没说太多大话。
可他眼神很坚定。
“我希望拍个好电影。要对得起自己,也对得起观众。”
他说话简单又真诚。
杨蜜是制片人。
她也发言了,说对项目和导演有信心。
开机仪式的场面很大。
消息很快上了各大娱乐版块的头条。
“奥斯卡影帝王飞转型导演,处女作备受期待!”
“王飞杨蜜强强联手,打造年度现实力作!”
媒体和影迷都非常激动。
国外的媒体也跟着报道了。
《好莱坞报道者》评论说:“王飞这个选择让人有点意外。但也看出来这个年轻影帝有野心。他想把好莱坞的经验和中国本土故事结合,这肯定值得关注。”
法国《电影手册》觉得:“王飞回来,可能会给中国电影带来点新东西。他‘文化大使’的身份也让人期待他电影里的文化味儿。”
影迷们的反应更火热。
微博上,相关话题讨论特别多。
【飞哥牛逼!刚拿完小金人就回国当导演了!这行动力绝了!】
【现实主义题材!好样的!就喜欢看这种有深度的!】
【蜜姐当制片人!这配置我放心了!强强联合搞事业!】
【飞哥冲啊!不管拍什么,电影票已经预定好了!】
【期待飞导的作品!中国电影需要这样的人才!】
【从演员到导演,还是文化大使,飞哥这是要全面开花啊!】
大家这么关注,既是压力,也是动力。
真到了拍戏的时候,王飞表现得特别成熟和专业,不像他这个年纪该有的。
在片场的他,好像变了个人。
不再是镜头前那个有魅力的演员了。
他成了一个对细节要求特别高的掌控者。
灯光、布景、道具,甚至群演的一个表情,他都要求很严格。
每个镜头,他都要反复想。
还要跟摄影师讨论怎么拍最好。
他的“导演能力(初级)”虽然只是初级。
但他学习能力强,还有系统帮忙,进步很快。
他总能很快发现问题在哪,然后提出好办法解决。
更让剧组佩服的是,王飞不只是说说而已。
有演员对角色理解不对。
或者情绪表达差点意思的时候。
他会亲自上去演一遍做示范。
他的“演技”早就非常厉害了,可以说是世界顶级的。
他示范起来,又准又有感染力。
哪怕只是一个眼神,一个小动作。
都能一下点醒演员,让他们找到对的方向。
“王导,您刚才那一下,绝了!”
一个年轻演员看完王飞示范,满脸都是崇拜。
“不是我绝,是这个角色需要这种感觉。”
王飞拍拍他的肩膀。
“你再试试,抓住那种内心撕扯的状态。”
他这样亲自动手,又没架子地指导。
赢得了整个剧组的尊重和信任。
虽然他要求严格,但他不是暴君。
他尊重每个工作人员的辛苦。
也愿意听不同的意见。
在他的带领下,整个剧组气氛很好。
既紧张有序,又积极融洽。
拍摄过程特别顺利。
进度甚至比计划的还快点。
杨蜜这个制片人。
把后勤保障工作做得非常好。
让王飞和创作团队能安心工作,没后顾之忧。
国内外的媒体一直关注着这部电影的进展。
关于王飞回国发展的报道。
调子也从一开始的惊讶和观望。
慢慢变成了称赞和期待。
“王飞:从好莱坞归来的破局者?”
“他能不能给中国电影带来新的活力?”
“‘文化大使’的电影实践,值得期待。”
很多评论都认为,王飞回来不只是一个明星转型。
更可能是一个信号。
预示着中国电影要在国际舞台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了。
大家对他期望很高。
称赞他是“中国电影的希望”。
影迷们的热情也一点没减。
纷纷在网上留言。
说电影上映了,一定第一时间去电影院支持。
对王飞来说,工作虽然很忙。
占了他大部分时间和精力。
但他也没忘了生活。
拍戏中间,只要有空。
他就会回家陪陪父母。
对他来说,家人的支持和陪伴。
是他奋斗路上最暖心的东西。
他和杨蜜的关系。
也在这种一起工作、互相支持里。
变得更稳定、更深厚了。
他们是事业上的好伙伴。
更是生活中最懂对方的灵魂伴侣。
这天晚上,拍完了一天高强度的工作。
王飞拖着有点累的身体回到酒店。
他冲了个澡。
正准备看看第二天的拍摄计划。
脑海里熟悉的系统提示音又响了。
【叮!检测到宿主在国内的事业布局已初步完成,导演事业顺利起步,个人影响力持续扩大,符合阶段性成长标准!】
【叮!奖励发放:被动技能“人脉网络”范围扩展至国内!】
【人脉网络(国内扩展):宿主可更快速、有效地建立和维护国内各行业领域的人际关系网络,包括但不限于政界、商界、文化界、科技界等,为事业发展提供更广泛的资源与支持。】
王飞愣了一下。
他随即笑了,心里明白了。
这个奖励来得正好。
他心里很清楚。
在中国做电影,光靠艺术创作是不够的。
好的人脉关系非常重要。
比如要争取政策支持,或者找好的资源。
还有打通发行渠道,处理可能出现的风险。
强大的人脉都能让事情好办很多,效果更好。
他之前的系统能力,主要在国际上用处大。
现在这个“人脉网络”扩展到了国内。
这肯定给他加了一个强大的本土助推器。
他立刻想到了几个方面,可以用上这个新能力。
例如,可以帮电影的后期制作和宣传发行争取到更好的条件。
还能给工作室将来的项目,储备更多好的合作方。
甚至,他作为“文化大使”的身份也能更好发挥。
可以推动一些有意义的文化交流项目真正做起来。
王飞眼里闪过一道光。
奥斯卡影帝的身份。
还有“传奇光环”的帮助。
再加上这个扩展到国内的“人脉网络”……
他感觉自己手里的牌真是越来越好了。
他有信心。
不光能拍好自己的导演处女作。
更能把这作为一个新的开始。
在国内开创一片自己的天地。
为中国电影的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