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回国发展,再创辉煌!

奥斯卡的光环还没有完全消失,洛杉矶的喧闹声好像还在耳边,但是王飞做了一个决定。

这个决定让很多人意外,包括他的好莱坞经纪人莉莉安。

他要完全把事业重心转回国内。

这不是突然的想法。

站在好莱坞的顶峰,拿着奥斯卡小金人,他比任何时候都更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奖杯是认可,是荣誉,但不是他演艺生涯的最终目标。

他心里更渴望的是为养育他的土地,为正在发展但是还需要突破的中国电影,做一些实事。

他想用积累的影响力和经验,来培养本土的电影创作环境。

莉莉安觉得这个决定可能“不太合适”,因为王飞正处于国际事业的上升期。

但是王飞已经决定了。

他明白,真正的传奇,不只是征服了多高的山峰,更在于为后来的人开辟了多宽广的道路。

回国后,王飞没有马上出现在公众面前。

他先低调地处理了一些私事,调整时差,也调整心态。

不过,他回来的消息本身就像一颗炸弹,已经在国内引起了很大的关注。

没过多久,一个意想不到但是又在情理之中的邀请来了。

他被国家相关部门领导人亲切接见。

会谈气氛很认真也很友好。

领导们对他取得的成就表示高度赞扬,也对他关心国家、愿意回国发展的决定给予了肯定。

在那次重要的会面中,王飞被授予了一个新身份——“中国文化大使”。

这个称号不只是荣誉,更是一份很重的责任。

它表示,他要承担起在国际舞台上传播中华文化、促进中外电影交流的责任。

王飞认真地接受了这个任命。

他明白,这和自己心里的想法是一样的。

从演员到文化交流的使者,他的人生开始了新的阶段。

有了明确的方向和国家的帮助,王飞的行动更快更坚定了。

他正式注册成立了自己的电影工作室——“飞凡映像”。

名字很简单,“飞”字来自他的名字,“凡”字意思是不同凡响和踏实。

工作室成立,表示他不再只是一个被选择的演员,而是有了更多创作自主权的主导者。

之后,王飞全身心投入到工作室的准备工作和第一部导演作品的策划中。

对他来说,这是一个新的领域,充满挑战,也让他非常兴奋。

系统给他的“导演能力(初级)”和积累的“商业头脑”技能,现在起到了很大作用。

他不再只从演员的角度看剧本,而是开始学习从整体把握故事节奏、画面和市场定位。

他像学生一样,用系统能力帮助分析,努力学习导演相关的知识。

选剧本的过程特别难。

很多剧本堆在他桌子上,有商业大片,有文艺片,有奇幻冒险,也有现实题材。

王飞没有着急,他知道第一部作品很重要。

他用系统给的敏锐洞察力,加上自己对市场的判断和对艺术的追求,反复考虑。

最后,他选定了一个关注现代都市情感和人性的现实题材剧本。

这个故事有温度,有深度,更能打动现在社会的人。

他觉得,这才是他作为导演,想要给观众表达的东西。

剧本定下来了,下一步就是组建团队。

因为有奥斯卡影帝的光环和“传奇光环”的加持,还有他在圈内积累的好口碑,王飞的号召力非常大。

消息一传出,马上吸引了很多业内顶尖人才的注意。

资深的摄影师、美术指导、经验丰富的执行导演……很多本来要花很大力气邀请的大人物,都主动表示想合作。

他们看重的,不只是王飞的名气,更是他认真做电影的态度,和他可能带来的国际视野和资源。

演员方面,来的人也很多。

不少演技好的演员,甚至一些很有名的老演员,都对这个项目很感兴趣。

王飞亲自参与选角,他看重的是演员和角色的合适程度以及演技实力,而不是流量。

他希望能建立一个真正靠演技说话的剧组。

资金方面,虽然有Apex影业之前的承诺和国内资本的追捧,王飞还是很小心。

他用“商业头脑”技能,认真评估每一笔投入,尽量把钱用在关键地方,保证电影的质量。

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人一直坚定地支持他,给他帮助。

这个人就是杨蜜。

知道王飞要回国当导演,杨蜜几乎立刻就说要加入。

她不仅投了钱,还主动要求担任这部电影的制片人。

对杨蜜来说,这是支持爱人的事业,也是她自己事业的一次重要扩展。

她在影视投资和制作方面本来就很有经验,人脉也很广,她的加入,无疑为王飞解决了后顾之忧,让他能更专注于创作。

他们在工作上的配合也越来越好。

一个负责艺术创作,一个负责运营管理,配合得很好。

工作室里,经常能看到他们一起讨论剧本、分析市场、沟通细节,既是亲密的爱人,也是一起奋斗的战友。

几个月紧张筹备过去了。

一切都准备好了。

王飞的第一部导演电影。

在BJ正式开了盛大的开机仪式。

仪式那天,现场明星很多。

媒体也来了不少。

国内外的上百家媒体。

他们的长枪短炮都对着仪式台。

王飞穿得简单干练,像个导演。

他站在台上,没说太多大话。

可他眼神很坚定。

“我希望拍个好电影。要对得起自己,也对得起观众。”

他说话简单又真诚。

杨蜜是制片人。

她也发言了,说对项目和导演有信心。

开机仪式的场面很大。

消息很快上了各大娱乐版块的头条。

“奥斯卡影帝王飞转型导演,处女作备受期待!”

“王飞杨蜜强强联手,打造年度现实力作!”

媒体和影迷都非常激动。

国外的媒体也跟着报道了。

《好莱坞报道者》评论说:“王飞这个选择让人有点意外。但也看出来这个年轻影帝有野心。他想把好莱坞的经验和中国本土故事结合,这肯定值得关注。”

法国《电影手册》觉得:“王飞回来,可能会给中国电影带来点新东西。他‘文化大使’的身份也让人期待他电影里的文化味儿。”

影迷们的反应更火热。

微博上,相关话题讨论特别多。

【飞哥牛逼!刚拿完小金人就回国当导演了!这行动力绝了!】

【现实主义题材!好样的!就喜欢看这种有深度的!】

【蜜姐当制片人!这配置我放心了!强强联合搞事业!】

【飞哥冲啊!不管拍什么,电影票已经预定好了!】

【期待飞导的作品!中国电影需要这样的人才!】

【从演员到导演,还是文化大使,飞哥这是要全面开花啊!】

大家这么关注,既是压力,也是动力。

真到了拍戏的时候,王飞表现得特别成熟和专业,不像他这个年纪该有的。

在片场的他,好像变了个人。

不再是镜头前那个有魅力的演员了。

他成了一个对细节要求特别高的掌控者。

灯光、布景、道具,甚至群演的一个表情,他都要求很严格。

每个镜头,他都要反复想。

还要跟摄影师讨论怎么拍最好。

他的“导演能力(初级)”虽然只是初级。

但他学习能力强,还有系统帮忙,进步很快。

他总能很快发现问题在哪,然后提出好办法解决。

更让剧组佩服的是,王飞不只是说说而已。

有演员对角色理解不对。

或者情绪表达差点意思的时候。

他会亲自上去演一遍做示范。

他的“演技”早就非常厉害了,可以说是世界顶级的。

他示范起来,又准又有感染力。

哪怕只是一个眼神,一个小动作。

都能一下点醒演员,让他们找到对的方向。

“王导,您刚才那一下,绝了!”

一个年轻演员看完王飞示范,满脸都是崇拜。

“不是我绝,是这个角色需要这种感觉。”

王飞拍拍他的肩膀。

“你再试试,抓住那种内心撕扯的状态。”

他这样亲自动手,又没架子地指导。

赢得了整个剧组的尊重和信任。

虽然他要求严格,但他不是暴君。

他尊重每个工作人员的辛苦。

也愿意听不同的意见。

在他的带领下,整个剧组气氛很好。

既紧张有序,又积极融洽。

拍摄过程特别顺利。

进度甚至比计划的还快点。

杨蜜这个制片人。

把后勤保障工作做得非常好。

让王飞和创作团队能安心工作,没后顾之忧。

国内外的媒体一直关注着这部电影的进展。

关于王飞回国发展的报道。

调子也从一开始的惊讶和观望。

慢慢变成了称赞和期待。

“王飞:从好莱坞归来的破局者?”

“他能不能给中国电影带来新的活力?”

“‘文化大使’的电影实践,值得期待。”

很多评论都认为,王飞回来不只是一个明星转型。

更可能是一个信号。

预示着中国电影要在国际舞台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了。

大家对他期望很高。

称赞他是“中国电影的希望”。

影迷们的热情也一点没减。

纷纷在网上留言。

说电影上映了,一定第一时间去电影院支持。

对王飞来说,工作虽然很忙。

占了他大部分时间和精力。

但他也没忘了生活。

拍戏中间,只要有空。

他就会回家陪陪父母。

对他来说,家人的支持和陪伴。

是他奋斗路上最暖心的东西。

他和杨蜜的关系。

也在这种一起工作、互相支持里。

变得更稳定、更深厚了。

他们是事业上的好伙伴。

更是生活中最懂对方的灵魂伴侣。

这天晚上,拍完了一天高强度的工作。

王飞拖着有点累的身体回到酒店。

他冲了个澡。

正准备看看第二天的拍摄计划。

脑海里熟悉的系统提示音又响了。

【叮!检测到宿主在国内的事业布局已初步完成,导演事业顺利起步,个人影响力持续扩大,符合阶段性成长标准!】

【叮!奖励发放:被动技能“人脉网络”范围扩展至国内!】

【人脉网络(国内扩展):宿主可更快速、有效地建立和维护国内各行业领域的人际关系网络,包括但不限于政界、商界、文化界、科技界等,为事业发展提供更广泛的资源与支持。】

王飞愣了一下。

他随即笑了,心里明白了。

这个奖励来得正好。

他心里很清楚。

在中国做电影,光靠艺术创作是不够的。

好的人脉关系非常重要。

比如要争取政策支持,或者找好的资源。

还有打通发行渠道,处理可能出现的风险。

强大的人脉都能让事情好办很多,效果更好。

他之前的系统能力,主要在国际上用处大。

现在这个“人脉网络”扩展到了国内。

这肯定给他加了一个强大的本土助推器。

他立刻想到了几个方面,可以用上这个新能力。

例如,可以帮电影的后期制作和宣传发行争取到更好的条件。

还能给工作室将来的项目,储备更多好的合作方。

甚至,他作为“文化大使”的身份也能更好发挥。

可以推动一些有意义的文化交流项目真正做起来。

王飞眼里闪过一道光。

奥斯卡影帝的身份。

还有“传奇光环”的帮助。

再加上这个扩展到国内的“人脉网络”……

他感觉自己手里的牌真是越来越好了。

他有信心。

不光能拍好自己的导演处女作。

更能把这作为一个新的开始。

在国内开创一片自己的天地。

为中国电影的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