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版税能不能要到

两人默契相视一眼。

基于同行的防备,两人都拒绝了付欣月奶奶的好意。

赵宥峰道:“都这个时间了,打电话回去也不会有答复,我就先回去了,明天拿到结果再来。”

许婉清也站起身道:“是这样说,版税不是小事,社内肯定需要商量统一意见,明天我也是拿到结果再来。”

首先是时间的问题,其次是对方杂志社编辑也在这里,有些话属于工作密钥,不能让对方听到,免得落于被动。

付欣月闻言放下手中的工作走来:“这样啊,那吃完饭再回去吧,还有几分钟就炒好菜了。”

许婉清摇摇头道:“谢谢好意,我就算了,趁天色还早我先回旅馆,太晚回去我担心不安全。”

她特意望了眼赵宥峰,觉得以对方和日月的关系,日月肯定会邀请对方的。

杨飞捕捉到她的眼神,心念一动:“许婉清同志担心安全可以理解,峰哥大老爷们大老远过来,吃了饭再走吧。”

峰哥?

赵宥峰差点被干不会。

不过他很快就以为是杨飞有求于他。

放低身段,希望他能和社内的领导说情要到版税。

想到这里,他心里冷笑,要不是《许三观卖血记》也关乎他前程,他才不会给杨飞好脸色。

赵宥峰摇摇头道:“不了,我也先回旅馆,还有其他事要忙。”

接下来不是他和杨飞打好交道就有作用的,决定权已经完全在社内。

故而也不想忍着对杨飞的不喜留下来吃饭,没有那个必要,不想委屈自己。

不过在许婉清看来又是另外的感受,觉得杨飞和赵宥峰已经熟到不用找借口的地步。

想想也正常,乡下的邻家哥哥,能不熟吗?

两人离开,约定明天十点见。

杨飞和付欣月送两人出校门。

目送他们上公交车,才回头。

付欣月担忧道:“怕了吗?”

在她看来,两人同时离开不是好事。

完全可以吃个饭再回去的,但是他们都没有。

杨飞吐了口气:“怕倒不至于,大不了就要不到版税而已。”

怕确实不怕,就是有些遗憾,版税好像是九十年代初王朔再次开创先河的。

他也就是提前两年而已,就不能成功吗?

付欣月望着杨飞,突然拍了下杨飞的肩膀:“算了,别想那么多,明天就知道结果,走,回去尝尝我的厨艺。”

杨飞笑道:“好像你想得比我还多啊。”

付欣月扬扬拳:“找抽是不是?”

杨飞快步拉开距离:“你打得到再说吧。”

付欣月喊道:“给我站住!”

两人你追我赶,不说都不知道是师生关系。

另一边,赵宥峰回到旅馆。

旅馆一楼就是个士多店,还有电话可以打。

虽然现在已经是下班的时间,但他还是尝试打个电话回去。

很巧的是,接电话竟然就是他的上级,程苑博副主编。

“宥峰啊,到港城了吧,谈得怎么样?”

程苑博的声音很随和,心情看似不错。

赵宥峰道:“程主编,我上午的时候就到了,《许三观卖血记》后续我也看了,质量比前面的好,以我的经验,它绝对是爆火之作。”

程苑博语气变得严肃:“是不是拿下有难处?”

赵宥峰吸了口气:“是的,我开出千字30最高的价格,《花城》的编辑也开出千字30的价格。”

程苑博沉声道:“你没跟他科普我们《人民文学》比《花城》更有实力?”

赵宥峰停顿了片刻:“说了,他提出了版税。”

程苑博惊呼:“什么?”

赵宥峰强调:“版税。”

“《花城》的编辑也没法给出答复,但表示会跟社内领导反映,我本不想给您打电话的,但《花城》还没有放弃,我也不想错过。”

是的,他也不想错过。

哪怕他觉得社内不会同意这个过分的要求。

电话那边沉默了一会儿,回了句‘我知道了’就挂了电话。

赵宥峰拿着电话,听到电话那边传来嘟嘟嘟的声音,心里很不是滋味。

结果已经注定,程苑博不要了,《人民文学》放弃了《许三观卖血记》。

士多店的老大爷道:“小伙子,那边挂机你这边还没挂也要继续收费的。”

赵宥峰连忙挂了电话,看了眼显示时间03:01,哦豁,超过三分钟了,四块钱。

士多店的老大爷看着毛票子没接:“小伙子,长途电话费双倍。”

赵宥峰顿感牙疼,又抽出四块钱递过去,然后买了桶快食面上楼。

另一边,许婉清回到旅馆,也在楼下的士多店打电话。

不过她直接打的是《花城》总编的家里电话。

许婉清道:“喂,是范叔吗?”

对面传来和蔼的男声:“婉清啊,后续质量怎么样?”

许婉清叹息一声:“质量很好,我回国这段时间看的那么多书,它绝对排在前十,一本有爆火潜质的好书。”

“就是谈得不是很顺利,日月和《人民文学》来的编辑从小认识,我开了最高的千字30也还没能拿下。”

范总编安慰道:“拿不下也不是你的问题,有些作品讲究机缘,什么时候回来?”

许婉清干咳一声:“其实也不是拿不下,就是有点难度。”

范总编沉默了下:“有话一次性说完吧。”

许婉清正色道:“日月要版税。”

范总编又沉默了好一会儿:“他可真敢想,一个新人敢要版税。”

许婉清道:“范叔,我觉得可以开一下先河。”

范总编直接回复:“就是我同意,社内其他领导也不会同意。”

这不是一个人的事,这是社内所有人利益的事,而且还关乎整个行业的运转。

涉及太多,关乎很重,不是一两句话能够说通。

许婉清不死心:“范叔,日月是个高中生,还差几个月才18岁!”

范总编惊呼:“你确定?”

不到十八岁的年龄写出如此老练的作品,天才啊!

许婉清道:“没查过,但我见他本人,不超过二十岁,接待我的是他的英语老师,接待地点在港城一中的教师宿舍,还有个老奶奶,看着以前也是个教书的。”

沉默。

范总编道:“你意思是可以给给他一次机会?”

许婉清道:“我觉得他是天才,未来还能写出更好的作品。”

范总编呵呵笑道:“泯为众人的天才也从来不会少,出道即巅峰的作家太多了。”

许婉清也知道这点,但不死心:“范叔,我们与《人民文学》和《收获》等杂志社有很大的差距,如果做什么都墨守成规,永远没有可能它们。”

范总编道:“你刚留学回来不懂,我们更注重的是平衡......这样吧,明天我开个会,十一点我给你回电。”

许婉清顿时激动道:“谢谢范叔,到时候打日月留下的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