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褚虽然是个莽夫,但却不傻。
一顿操作下来,既没有真的伤到曹操,又让曹操感受到了切磋的快感。
“哎呀,真是老了,不中用了,要是年轻的时候,老夫还能再和你大战几个回合,今日就先到此为止吧。”说完这句话,曹操便扶着腰慢慢离开了。
不一会,账内便响起了曹操的呼噜声…
三日后,得到消息的轲比能终于来到了易水,但是另一位鲜卑大人步度根却还是未见踪影。
“曹公,步度根这个贼子,其狼子野心早已昭然若揭,想当初曹公北征乌桓的时候,我本想率军相助,可谁知却被那步度根从中作梗,暗中使绊子,致使我军未能及时赶到,错失良机…”轲比能站在曹操面前激昂澎湃的说道。
“哈哈,无妨,既然步度根想另起炉灶,那老夫不妨就成全他吧。
阎柔。”
“末将在。”
“今年我大汉将不再接受步度根所部的贡品,你派人去通知他吧。”曹操轻描淡写的吩咐道。
“诺,主公。”
“曹公啊,可不能这么容易放过步度根啊,这些年他在塞外横行无忌,收拢那些心怀不轨之徒,势力渐长,日后必成曹公大患!”轲比能继续苦口婆心的劝道。
“跳梁小丑,不足为虑。
若尔等真的心向大汉,就好生约束部众,老夫不想有生之年再来一次北征,明白么?”曹操沉声说道。
“谨遵曹公之命。”众首领立刻拱手应道。
这时,程昱出列拜道:“主公,会盟的时辰到了。”
曹操点了点头道:“诸位,随我登坛。”说罢,便一马当先,阔步朝着不远处的高台走去,诸部落首领及在场的文臣武将紧紧相随。
曹操所过之处,曹军将士们整齐划一地挺直身躯,他们的眼神坚定而锐利,紧紧跟随着曹操的身影,透露出一种视死如归的决然。
当曹操登上高台之巅,整个场地瞬间安静了下来,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他的身上。
曹操站在高台之上,望着台下那密密麻麻的人群,心中也涌起了一股豪情壮志,他知道,这一次的会盟,将是曹家霸业中极其重要的一环。
只要稳定了北方诸部,曹操便可以放心的南下了。
曹操冲着陈群点了点头道:“念吧。”
“诺,主公。”
言罢,陈群便从袖中取出盟书,缓缓展开,他身形挺拔,神色庄重,目光扫视一圈台下众人,朗声道:“值大汉衰微,四方扰攘,豪杰并起,百姓蒙难之时,大汉司空曹孟德会同各部落翘楚,齐聚易水之畔,歃血为盟,共襄大义之举,特立此盟书,以昭天地,明心志。
自黄巾祸乱,烽火燎原,九州大地,生灵涂炭,我等或为汉室之臣,食君之禄;或为民间义士,心怀苍生;或为塞外豪杰,久慕中原礼仪。
虽出身不同,地域各异,但皆秉持赤子之心,不忍见山河破碎,生灵受苦。
今于易水之滨,共商大计,歃血为誓,结为同盟。
盟内诸公,当以匡扶汉室为己任,同仇敌忾,扫平逆贼,还天下以太平。
其一,尊奉汉室,恪守臣节,如遇奸佞权臣、割据势力危及汉室,必群起而攻之,共护天子周全,重振汉室威严。”
读到这里,众人皆是心中一震,齐刷刷的把目光望向了曹操,曹操摸着胡须缓缓说道:“老夫与令君有约在先,此生永为汉臣。”
“主公高义。”众人拱手拜道。
曹操微微一笑道:“继续读吧。”
“其二,协同作战,生死与共,一旦战事爆发,各方应迅速响应,依约出兵,相互配合,不得推诿退缩,若有临阵脱逃、见死不救者,盟内共诛之,天地共谴之。
其三,公正裁决,化解纷争,各部若有矛盾分歧,不得擅自兵戎相见,不得恃强凌弱,应提交朝廷,共同商议,若有挑起内讧、破坏团结者,盟内共伐之。
其四,严申纪律,秋毫无犯,各方所统部众,无论行军作战,还是驻守地方,均须严守军纪,不得扰民害民,务必做到秋毫无犯,如有违反者,定严惩不贷。
今日,我等对天盟誓,以易水为证,以热血为祭,若违此盟,天地不容,人神共诛,身死族灭,遗臭万年!
愿我等同舟共济,早日扫平逆乱,恢复大汉山河,建不世之功,留千秋美名!”
“谨遵司空之命。”台下众人齐声应道。
紧接着,数万曹军将士们,整齐划一地单膝跪地,手中兵器杵地,发出沉闷而有力的声响,仿若在为这庄重的承诺击鼓助威。
就在这时,程昱匆匆而来道:“启禀主公,陛下的使者已到。”
“快快有请。”
很快,一位儒雅的中年文士便手拿着诏书,缓缓走了过来。
“公达,怎么是你?”
此人正是曹轩的长史荀攸。
荀攸面带微笑,朝曹操微微欠身行了一礼道:“陛下知道主公大获全胜,于易水会盟各方豪杰,特命攸前来宣读诏书,以示嘉奖。”
听了这话,曹操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但很快便恢复如常。
曹操点了点头道:“天子圣恩浩荡。”
荀攸好像没有看出曹操的不快,继续说道:“请主公接旨吧。”
“请吧,公达。”
“朕以凉德,嗣守神器,遭逢乱世,运乖时蹇,幸赖曹公,忠勇奋发,义举昭彰。
初兴义兵,讨逆除暴,摧黄巾之猖獗,靖地方之祸乱,其功甚伟。
继而迎朕于颠沛,迁都许都,再造京畿,设官分职,祭祀不失,使朝廷纲纪得以重整,朕亦有所依归。
及袁绍僭逆,拥众自重,谋危社稷,天下汹汹。
曹公乃奋武扬威,决战官渡,以少胜众,大破袁绍,歼其精锐,荡平河北,使冀州诸地重归王化。
乌桓等族,不慕王化,曹公奋兵讨之,扬大汉声威于塞外,自此,北方粗定,政令归一,百姓渐得安宁,此皆曹公之力也。
方今四海未靖,九州多艰,朕思之再三,非有非常之才,不足以总揽全局,安邦定国。
曹公器识恢宏,智略超群,内怀匡扶汉室之忠,外具平定天下之能,实乃社稷之栋梁,国家之干城。
今朕特诏,废三公,拜曹公为丞相、加封魏公,总领百官,总理朝政。
赐以节钺,使其专征伐之权,代朕巡行天下,讨不臣,诛叛逆,抚百姓,安四方。”
“老臣拜谢陛下圣恩。”曹操大礼参拜道。
荀攸将诏书递给曹操后,低声说道:“主公莫忧,这是朝中百官自发向陛下请愿,力荐主公为丞相。”
曹操不禁长叹一声道:“天下人皆错看我曹孟德了,老夫立储,并不是为了取而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