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千里奔袭,一战封神

话分两头。

却说郭模诈降魏国,申仪得知孟达与诸葛亮暗通款曲,互赠贵重礼物,当即又惊又喜。

他一面整顿军备,一面遣使快马加鞭前往雒阳奏禀此事。

曹叡得到申仪密信,不由眉头微皱,对着使者问道:“申仪如何得知此事?”

使者答道:“启禀陛下,有蜀国牙门将郭模叛逃入魏,此人乃太守旧识,这才以军情告知!”

曹叡虽然年纪轻轻,却也颇为聪慧,很快就感到其中有蹊跷。

他暗自思量:“孟达叛变,以致蜀国众臣对其恨之入骨,更不用说诸葛亮与其还有私仇。”

“先帝待其不薄,孟达若又叛魏附蜀,天下虽大,再无其容身之地也。”

“且兹事体大,郭模不过一牙门将,岂能知晓详情?”

“吾料定此必为诸葛亮之反间计也!”

曹叡虽然也不愿孟达长久屯兵东三郡,只是他刚刚继位,吴蜀两国皆虎视眈眈。

此时若中了诸葛亮的反间计,逼反孟达,并非明智之举。

曹叡心中虽有计较,然兹事体大,终究还是要征询朝臣的意见,最后陈群进言道:“陛下既然任命司马仲达督荆州事宜,不妨将此事告知仲达,命其查明事情原委,全权处理即可。”

“料想以孟达麾下万余兵马,又能掀起多大风浪?”

曹叡深以为然,乃下诏让司马懿全权处理此事。

却说去岁东吴攻打襄阳,司马懿不仅击败了东吴的来犯之兵,甚至斩杀了东吴一路主将张霸,因功加封骠骑将军。

在不置大将军的时期,骠骑将军已经属于武职的巅峰了。

今年六月,司马懿又被曹叡派去宛城,督荆、豫二州诸军事,拥兵数万,几乎已经达到了臣子的巅峰。

司马懿闻天使抵达宛城,待知晓诏书内容以后,不由心中凛然。

早在孟达投降之初,司马懿就向曹丕进言,说其言行狡诈,反复无常,不可信任。

曹丕却不以为意,反而颇为看重孟达。

饶是如此,司马懿对于孟达也一直有防备之心。看到诏书以后,已经能够断定,孟达就算现在不反,早晚也必然叛国。

哪怕的确是诸葛亮使用了反间计,只要孟达得知了申仪弹劾他的消息,也只能举兵反叛。

司马懿暗忖:“上庸城池坚固,粮草充足。若孟达现在就反,待我领兵抵达上庸,想要攻破城池恐怕很困难。”

“为今之计,应该先尽量稳住孟达,拖延其举事的时间。”

念及于此,司马懿当即洋洋洒洒作书一封,而后命人百八里加急送往上庸。

恰在此时,诸葛亮故意把郭模投降魏国,密奏孟达与自己私通之事告知孟达。

孟达得知消息以后又惊又怒,喝道:“孔明误我!”

孟达此前只是在与诸葛亮虚与委蛇,并没打算真的叛魏,因此毫无准备。

他见事情泄露,知道已经没有了挽回的余地,就打算起兵反叛。

恰在此时,忽有左右来报:“骠骑将军使者至!”

孟达心中凛然,暗道:“莫非司马懿派人前来责备于我?”

孟达虽有些畏惧,只是如今尚未起事,自不能不见顶头上司的使者,当即硬着头皮前去相见。

待见到使者以后,孟达尚未答话,使者已经笑着说道:“陛下闻郭模叛逃入魏,言将军与诸葛亮私通,当即断定此必为诸葛亮反间之计,命司马公查明此事。”

“司马公遣吾前来,并附带亲笔书信一封,还请将军查看!”

本来还有些忐忑不安的孟达,闻言不由略微松了口气。

他接过书信,迫不及待查看里面的内容。

只见信中写到:“将军昔弃刘备,讬身国家,国家委将军以疆场之任,任将军以图蜀之事,可谓心贯白日。蜀人愚智,莫不切齿于将军。诸葛亮欲相破,惟苦无路耳。”

“郭模所言,非小事也,亮岂轻之而令宣露,此殆易知耳。”

当孟达看完书心以后,也是彻底放下心来。

他也在暗自怨恨诸葛亮,心道:“未曾想,孔明使出此等计策,欲逼迫我叛魏附蜀,他终是低估了陛下与司马公的智慧与气度!”

“我若果真投蜀,以后岂不任其拿捏?”

孟达本就与诸葛亮虚与委蛇,现在既然知晓乃是对方故意泄露消息,更不愿意投靠蜀国。

他热情招待了使者,当即不再整顿上庸防务。

却说司马懿派出使者前往上庸以后,就迅速点齐兵马,倍道而行,日夜兼程奔袭而来。

仅仅八日时间,司马懿已经率军奔袭一千二百里,抵达上庸城下。

孟达此时还沉浸在曹叡与司马懿的信任之中,根本毫无防备。

当他得知司马懿已经兵临城下以后,当即骇然失色,急忙命人关闭城门,而后亲率大军在城外修建木栅自守。

由于上庸三面环水,只要守住北面的木栅,纵司马懿有十万大军,亦不惧哉。

司马懿不顾长途奔袭的疲惫,直接率领轻骑绕城而走,查看上庸防备。

看完以后,司马懿不由眉头紧皱,而后谓诸将曰:“上庸三面临水,城池险固,城内又粮草充足,唯一缺点就是兵马不足。”

“反观我军,虽兵力四倍于孟达,却长途奔袭,粮草不足。”

“故依我之见,欲擒孟达,只能速战,绝不可拖延日久!”

司马懿想要保证粮道通畅,就必须经过汉江逆流而上,由于某些河段水流太急,导致运粮十分困难。

因此,司马懿麾下五万兵马的粮草,很难得到有效供给。

左右问道:“上庸城池坚固,如何破敌?”

司马懿道:“尔等无忧,吾已有破敌之策,且先安营扎寨,命将士们养精蓄锐!”

巡查完上庸城防以后,司马懿当即兵分八路佯攻上庸,并命人广竖旗,大张旗鼓打造攻城器械,日夜于城外擂鼓呐喊,诈称十五万兵马,喊声震天。

孟达虽然知道司马懿不可能有这么多兵马,奈何麾下众人看到此等架势,却都信以为真,心中惶恐。

司马懿趁机让此前跟随使者进去上庸的能言善辩之士,前去晓以利害关系,游说孟达麾下将领。

眼看魏军攻城器械已经打造完毕,司马懿又命人在城外日夜劝降,引得城中军民心思浮动。

最终,孟达外甥邓贤与部将李辅顶不住压力,选择打开城门投降。

司马懿趁机杀入城中,斩孟达首级,俘获万余,上庸乃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