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宫,在听完平安的计划之后,在场除了朱元璋与朱标外的其他人纷纷用看怪物的眼光看着平安久久说不出一句话来。
今天是王昌递交国书后的第七天,同样也是朱元璋确定出使高丽人员后的第二天。
“平尚书,我以前看书的时候看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时候经常在想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才有这样的本事,今天听完你说的这些我算是彻底明白了。古人诚不欺我。”
面对沐英的褒奖,平安轻笑了下说道:“过了,过了,沐大哥,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说的是你们带兵打仗的将军,我就一个文弱书生当不得你如此高的褒奖。”
“武将灭国屠城,文人灭国除根,平尚书的本事可不比武将差多少。”
听到道衍对自己的评价,平安不由得回忆起了昨日见到道衍时候的场景。
昨日,被圣旨所招,日夜兼程赶到应天的道衍本以为会见到朱元璋,可是接见他的却是平安。
看着确实是有点三角眼的道衍,平安打量了道衍好久仍旧没有忍住自言自语的说出了句‘挺精神的啊,怎么就形如病虎了。’
至于道衍在得知接见他的人是平安后,同样也打量起来了平安。而当他仔仔细细的在平安的脸上看了几圈后,心中对平安样貌的惊讶更是大过了他对平安所做事情的惊讶。
‘印堂有纹,耳垂小二薄,人中短小,这分明就是早夭之相,可此人双眼泛光,面色红润,又是多福多寿的之兆。真是奇哉怪哉,怎么两种截然不同的命格会在一个人脸上出现。
是我学艺未精还是这人有天大奇遇让他能存活至今。’
“道衍法师你可知陛下召你过来是为了何事?”
“这个贫僧确是不知,大人可为我解惑否?”
刚要开口平安心中忽动,生出了逗弄道衍的心思于是向道衍身前走了几步,小声在道衍耳边说道:“因为有人告诉我,你有不轨之心。”
平安说完快速向后退了两步盯着道衍的脸看了起来。平安想看看道衍在听到他说的这番话后有什么反应。然而,让平安失望的是,道衍听到平安说的自己有不轨之心的话后,脸色只是微微一变,随后就淡定自若的与平安对视了起来。
“平大人,您这玩笑看的有些过了。我一吃斋念佛的和尚,怎么可能有不轨之心呢?”
“那你为什么要拜一个道士当师傅。这还不能说明什么吗?”
“呃,这……贫僧只是一心想学……”道衍说到这儿稍一停顿随后立马说出了一个让平安不得不佩服的理由来。
“平大人既然知道贫僧法号道衍,可您是否知道贫僧这法号是何意吗?所谓道衍,就是由道衍化而来的意思,而贫僧就是一个由道家衍化而来的释者。”
“厉害。”平安鼓着掌对道衍夸赞完接着说道:“好一个由道家衍化而来的和尚,你是想东学西用,融汇佛道两家啊。
你可知这世上还有一个人与你一样。此人也有你的心思,不过他是学佛用国,还俗从政,打算自己当国王,说不定还打算建立佛国呢。”
“这,和贫僧又有什么关系?”
“行了不和你玩笑了。刘伯温向我推荐了你。我打算让你跟随晋王殿下去一趟高丽,帮助晋王殿下处理些事务,顺便为你们佛门清理下败类。”
平安说着就将高丽递交国书的事情告知给了道衍,而在最后平安又小声在道衍耳边耳语了起来。
“我知道你心有大志,但这个国家经不起你的折腾了。如果你能收敛些自己的志向,等你从高丽回来后,不用我举荐,陛下都会让你还俗封官。
至于你愿不愿意在陛下手下做事,这个就看你个人的喜好了。不过我建议你最好是接受陛下的封赏。
不然我是真的担心那一天又忍不住把你拍到其他地方,比如佛教的发源地哪儿让你来一场佛法西传的。”
平安这段话在道衍的脑海中回荡了足足一个晚上,哪怕是现在道衍都无法忘记平安用平静,但听起来让人觉得阴森无比的语气说出的那句似是在开玩笑,但确是在警告的话。
道衍不明白平安为什么会警告自己,他更不明白平安为什么会知道自己不甘心只做一辈子的和尚。
对于平安的威胁道衍很想将其抹去,可是他尝试过很多次都没法做到。而他一想到平安昨日对他说过得关于灭到高丽的计划,道衍就觉得浑身有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让他无法再静下心来思考。
在苏州的时候道衍通过报纸以及一些学子的口口相传,知道了平安这个做事不拘一格,且手段老练的人。那时候的他自问自己并没有将平安太当回事,他之多是对平安弄出来的报纸感到了一点惊讶。
毕竟在他这种人眼里,只是稍稍一想就明白了报纸的用途,以及掌握报纸后能带来那些好处。而他没将平安当时回事,是因为他了解到了平安推动科举改制前后的动作。
道衍觉着平安之所以能够顺利的推动科举改制,其实是用有心算无心有的结果。平安用自己掌握的没有出现过的报纸,打了朝堂诸公一个措手不及。
同时用‘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一口号,堵住了天下读书人的嘴,让天下读书人一时间顺着平安的思路,钻进了平安的全套。
道衍觉着要是这一系列的动作中间出现一些事物,或者是他没有及时的让天下读书人闭上嘴巴,平安都不会顺利的将科举改制这件事给做成的。
当然,道衍轻视平安那也是相对他自己而言的,因为在道衍看来平安的能力是不如自己的,可是把他与平安分开,让他将平安与大明现有的其他能人放在一起比较的话,道衍觉得平安的能力是在其他人之上的。
不过这个想法在今天听完平安对证件计划的分析与部署之后,道衍就彻底不敢在轻视平安了。而他甚至还生出了‘自此隐退,修行与山林间’的想法。
本来一个朱元璋就足以够让道衍不敢生出歪心思的了,而现在又加了一个平安,道衍不自觉的竟然生出了一种生不逢时的挫败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