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看着朱元璋如猛虎般盯着自己的眼神,平安心中微微一颤随后他在心中反复咀嚼了几遍朱元璋问出的问题后,平安终于明白朱元璋到底想问什么了。

“陛下,您还记得我说过的心中所想吗?‘老有所依,少有所言,耕者有其田,匠人有其业。’

这是我心中所愿。或许你觉着我是在哄骗你,但这真是我最想的。如果您非要知道我为什么有这样的愿望,或许这和我的师门有关吧。”

平安说完指了指自己接着说道:“我在十来岁的时候外出遇险被一老道所救,那老道就是我后来的师傅。也是杂家唯一的一个传到元末的人。

我们杂家,不应该说是各个学派自汉武尊儒后逐渐淡出了朝堂的视野,开始潜心向学追求将学问再提升一个台阶,好找机会重新站出来和儒家抗争。

然而我师门的那些先辈们在归隐后,随着学问不断的精进最后发现原来大家都错了,所有学派的人都错了,而且是大错特错。

大家不应该你争我夺相互攻讦,反而是应该彼此相容的合成一个整体。其实所有学派就像是咱们大明所有江河一样最终都会融入到大海中不分彼此。”

“这么说,你是想站出来替你的师门争取名望,重新开宗立派了?”

“不是的。陛下,开宗立派其实对于我师门来说已经不想了。我师门在经历了五胡乱华差点灭种,唐末五代十国咱们汉家被外族肆意欺压,直到有宋一朝都抬不起头来后,我师门中的一批先贤悟了,他们放弃了开宗立派的想法,反而开始寻找起让汉家王朝可以一直屹立不倒的方法。”

“呵,你师门中的人真是异想天开,哪儿有永远不会倒的王朝。”朱元璋虽然嘴上自嘲着不会有永远不倒的王朝,但是心中却无比其他平安反驳自己这句违心之言。

“是啊,哪里有永远不倒的王朝。我师门找了差不多上千年,依然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但却有一个模糊的方向。就是让咱们汉家王朝跳出以农为重的这个框架,将农放在最下层,而是让工商发展起来。

工商的发展可以创造出很多的新鲜事物,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能够快速的让一个国家积累期大量的财富。

而获得财富的朝堂再用这些财富不断的扩展工商业,长此以往当工商业如滚雪球一样的壮大起来后,咱们大明就可以完全脱离制约汉家王朝发展的桎梏。

摆脱土地兼并带来的危害,从而可以走上一条全新的道路。”

“抬高工商地位,平安你们师门莫不是想要……”

不等朱元璋说出心中猜测,平安打断了朱元璋的话指着玄武湖说道:“陛下,您又多想了。

您看这玄武湖之所以清澈,处处充满了生机,是因为它一直由源源不断的活水流入,又有源源不断的沉积流出。

如若将玄武湖上下口子都堵住,您说需要几年玄武湖的水就会变臭了。”

说到这儿平安自己也思索了下接着说道:“我猜估计三四年或者四五年就臭了吧。到时候这玄武湖中散发出来的恶臭估计整个应天都能闻到。

在我看来户籍就像是堵住了玄武湖上下的口子一样,现在看似一切平静,但是等到以后呢。有钱的商人还是要穿最低等的衣裳,再聪明的匠人依旧还是个工匠。

这样把人钉死在出身上的国政,真的能让大明这个湖永远清澈碧绿下去吗?隋文帝为什么要创出科举制,不就是想着打破世家对知识的垄断,让人们可以没有身份上的障碍吗?可您却偏偏换了一种形式将人又隐形的分了个三六九等。

没错,将匠人生的孩子依旧是匠籍,这样可以让匠人的孩子专心的学习手艺,可是您有没有想过,要是这个孩子不适合做匠人,适合做大夫呢?商贾家出生的孩子低贱,不能穿绫罗绸缎,您能防得住他们私下里穿吗?如果您能放的住,那他们就只剩下赚钱了。可是赚的钱没地方花,他们除了送礼贿赂官员保住身家性命外,他们还有什么地方可以花钱。

或许您会说所有人都可以参加科举,可是又有几个人能考上呢?那些考不上的人,还不是最终会背负着低人一等的身份过完这不甘心的一生吗?

您说,如果是您,您甘心一辈子做农户吗?”

平安说完这些将一直没喝的那杯酒喝下,叹了口气说道:“本来这并不是我该说的,也并不是我该做的。毕竟我才学了几年的时间,很多学问,尤其是理学,也就是墨家中的很多学问都没有学会。

但谁能想到我师门中的先贤在元朝大军南下的时候为了保住很多的器械,被元朝大军几乎屠了满门,就跑出来我师傅一个人,至于现在就只剩下我一个人了。

而我昨日对您说的那些其实是我和师傅推衍下的结果,虽然发生的可能性只有七成的样子,可顺着这可能性继续往后推衍,我和我师傅推算到大明将会再次亡于农名起义,而且最最关键的是,我和我师傅最后还推算出了一个让人毛骨悚然的可能,大明在亡国后将会再次被异族统治。”

“什么?”

“平安,你莫不是在诓咱?”

“陛下,我有没有骗您其实您心中是有答案的。到目前为止我做的那些事情,在您看来或许会觉得有些匪夷所思,但是这又何尝不是对我师门能力的一种肯定呢。”

平安这份反问式的回答让朱元璋不由得闭目沉思了起来。朱元璋想要反驳平安,想要将平安刚才所说的统统推翻,可是最后他还是因为‘可能’这两个字放弃了。

“平安,在你心中是不是觉着咱并不适合当皇帝。”

“陛下是与不是现在说这些又有什么意义呢?如果您要是担心自己做不好,那就努力的做好咱们大明的皇帝不就成了。

百官也好,我也好,百姓也好,其实各有各的看法。其他人的看法我不知道,但是在我看来您是一位心里装着百姓的好皇帝。

陛下,您不用质疑自己。我之所以能说出这些来,并不是我的功劳,而是我学的了先贤们千年来积攒下的学问。而这些学问,我将会毫无保留的传授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