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陈梦夺冠了。奥运会大多场次的淘汰阶段赛事依然精彩好看,主要还是集中在中外对决上,内战比赛看得比较少,更别提乒乓国球这种传统上包揽冠亚军的项目,但前几天男单输球只剩下独苗,突然让本毫无悬念的乒乓球比赛又悬念陡增。女单这场决赛,我只看到陈梦仿佛机器人一般专注地挥拍,领先落后都看不出来表情太大的波澜,更别提场边观众的震天加油助威可以干扰影响,她只是在接发球中一次次挥拍再挥拍。这一刻,我突然想到了《士兵突击》里许三多做的三百三十三个腹部绕杠,在发出声嘶力竭一声挣扎怒吼之后,自己只剩下安静,或许陈梦此刻耳边也只有安静。最后夺冠接受采访,我以为她会彻底释放,至少宣泄一下压力,出乎意料还是非常平静。
从东京奥运会失言之后,一直被压着打的郁闷情绪即使没有媒体报道也可以想见,我想起自己高中黯淡无光的时期,单科分数一次比一次低,总分也始终只有分数线上下,有一位同学跟我差不多情形,每次考得不好都要去操场跑几圈,但每次上课、每轮复习和模拟考试自己还得要一如既往至少像别人一样站在起跑线上,明知每次发令枪一响自己就会落后人家,还要望着前方越跑越远的背影,把自己脚下的每一步都要坚持跑完。这三年不会有人能够真正体会到主人公各自都经历过什么,每一天是如何的度日如年般煎熬,偶尔爆发的打击挫折感又是如何排山倒海般要将自己摧毁,这样坚持努力之下终于等到某一时刻站上最高领奖台,荣誉还来不及将所有过去黯淡的日子重新着色,似乎也只是让自己从刚才近乎麻木的挥拍动作中舒缓过来,长吁了一口气而已。如果最终没有站上最高领奖台,这三年的坚持是否还有其价值?又将回归到那些黯然失色的失意者标签中,面对的将是回去继续接着前面的经历,又或者直接彻底退场,结局似乎是可以预见的,但人只能往前走或者跟着往前走,接不接受都得接受所有的结果,如果这是一个坎儿算一次重大变故,可以触动平常顽固的我执,认识并承认自己身上的缺点,那真的有如新生般成长收获;如果更进一步真正行动改正自己的缺点,恐怕才要应了那句老话: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之前看传记,既吃惊又惊叹马斯克可以将自己的情绪也做到如物理世界一般了无挂碍,只关注第一性原理,当然他的代价是身边人的情绪碾压。做不到有如马斯克,还是可以做到吃一堑长一智,坚持该坚持的,修正该修正的。如果夺冠了,再问陈梦这三年还想不想来一遭?答案肯定是否定的,低谷就是低谷,没有一丝浪漫的气息。但如果问如果真有这么类似另外的一遭,自己还会跟上一个三年一样害怕焦虑吗?相信答案肯定也是否定的。这可能就是我们每个人经历的意义。
此刻我正坐在免费的空调室内环境里,拿着微薄但是基本满足生存所需的失业补贴,虽属被动但仍全职备考是以前想都没有想过的事情,如果说这是自己的一个低谷,比起正在露天跑单的人们来说又算得了什么呢?即使最后最坏的结果可能我也去跑单了,自己也得在烈日或者风雨中跑起来,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