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李倓的目标
- 大唐从平安史之乱开始
- 黯淡星L
- 2116字
- 2025-02-14 21:26:44
九月一日,两人领兵至淮阳郡,距离来瑱淮西节度治下的汝南郡已经不远。
九月五日,张巡不顾邓景山的命令,以在方城道断绝,朝廷驿路需要绕道汉水大江为由,毅然决然地在没有接到朝廷诏令的前提下同李倓一同发兵汝南。
九月七日,同样来到淮阳郡的邓景山闻听消息,连发五道公文要求张巡撤兵,不过都如泥牛入海。
九月八日,出兵救援的诏令终于抵达河南,邓景山连忙又改变了命令,快马送往前线。当日傍晚,李倓和张巡已经在颍川郡南部探查到了叛军的踪迹。
“南阳之地不可谓不丰腴,然纵观历史,其之所以难成王业,最关键的便是我等眼前的方城道。”李倓策马在一座丘陵之上,心生感慨,“其余通往南阳的道路皆能通过关隘阻隔,唯独方城道例外。”
在他的面前是起伏不断的丘陵,以李倓的地理知识,大约能明白这里是南边的桐柏山和西边的伏牛山延伸出来的山脉,而在丘陵之间,乃是相对平坦的道路,且不知有多少条。
在这南阳盆地的东北方向,干脆就是一个巨大的缺口,骑兵可以自由来往的那种。
“叛军看起来并没有阻挡我们进入淮安郡的意图,张公怎么看?”李倓问道,曾经高适定下的策略一开始就出了问题,在高适的预料中,叛军一开始就不会允许唐军通过方城道去救援比阳的来瑱,但现实却截然相反,叛军只是派了些斥候远远地探查唐军的动向。
“田承嗣的根基在北面的颍川郡,若是寻常时候,自然应该反过来进攻颍川,但此前收到消息,盘踞在陈留的尹子奇已经领兵入了颍川。”张巡脸上浮现出深刻的皱纹,一年多的军旅生涯让他满面风霜,看起来少说得六旬了,可他实际上才不到五十。
“南阳尚在叛军手中,即便我军完全控制了方城道,叛军的后路也不会被断绝。这便是叛军放开方城道的原因。而我军若是去比阳,已经在颍川的定会出兵断绝我军后路,更进一步与田承嗣合兵攻打我军。”
张巡冷静地分析着现状:“田承嗣很有胆量,叛军做此军略,最关键的便是他。我曾与来大夫有过一面之缘,知道来大夫是知兵之人,倘若我军去援,来大夫但凡有余力,必会出城相迎。”
“是以,要么田承嗣甘愿冒着腹背受敌的风险与我军比谁会先溃败,要么就是比阳危在旦夕,田承嗣无需考虑来大夫出城作战。”
李倓当然明白,这两种情况意味着两种不同的应对方案。
可问题在于,他们始终没有和比阳建立联系,只知道比阳尚未陷落,但对于城中具体的情况并不了解。
叛军在全力绞杀他们的斥候。
情况未明,但他们不能在这里耽搁太久,不然一旦叛军拿下比阳,将能全力进攻襄阳。
李倓最终说:“还是分兵吧。”
“方城道是后路,也是阻止尹子奇领兵往襄阳的要地。而比阳也要救援,要在这里拖住叛军的援军。”
最关键的是,他们接到了朝廷的诏令——郭子仪吸取了上次失败的经验,唐军败在骑兵。不久前皇帝同意了郭子仪向回纥借兵的建议,准备在九月中下旬再度发起第四次收复长安之战。
而他们的任务除了救援来瑱外,还要尽可能牵制叛军。
张巡偏过头,重重地看了李倓一眼。
其实最稳妥的办法还是固守在方城道阻止尹子奇南下,至于襄阳,只要其能能到江西和江东的援军,则无城破的风险。不过这一策略是把来瑱当成了弃子,张巡并不觉得李倓会这么做。
是以,在明知道如此做会有被各个击破的风险,张巡还是点头同意了李倓的建议。
不然呢?
他想着,当初他守雍丘、守宁陵、守睢阳的时候,也都无时无刻不盼着援军到来啊!
张巡当然不知道,在另一个时空,他此时正在艰难的守卫睢阳,面对着无粮无援的内忧外患。而此刻,他正信誓旦旦地向李倓许诺:“我与尹子奇作战数次,对于他颇为了解,大王且放心把南霁云并那八百骑带走,面对田承嗣,须得有精骑。我这里有雷万春等骁将辅佐,定不让尹子奇过方城。”
张巡说的轻松,李倓却知道其中的艰难,因为方城道的路太多了,也太宽了。如果尹子奇一心进兵,除非张巡主动进攻,不然尹子奇也大可以分兵。
李倓并未说什么可以放过些兵力,他只是郑重地拉着张巡粗糙的手,不复多言。
之后两人回营,淮南军和河南军中的众多将领都迎着他们归来。高适、刘展、马燧、张景超,还有南霁云以及身份有些尴尬的左武锋使尚衡。被贬为右武锋使的许叔冀没有来,而刘展因为熟悉淮西从而胜过了李铣,让后者统率东平、鲁郡的兵马,防止叛军趁机反扑。
且说南霁云起初是尚衡的部下,曾被尚衡派去支援张巡,然后南霁云在见过张巡之后只觉得遇到了对的人,干脆就留在张巡身边不走了。而张巡在多次劝说未果后也只能听之任之了,因为此事,张巡和尚衡之间的关系也有几分尴尬。
不过很多事说开了也并没有什么,起码在李倓的说和之下,三人之间看起来一团和气,这就够了。
当晚,他们做出了分兵的安排。
两万三千淮南军,这是当初跟随李倓入河南作战的部队了,大半年的战争让他们逐渐向老兵进化。在去除了战斗和非战斗减员,以及留下部分兵马交给李铣后,便只有这么多了。
与之相比,河南军的数量反而少了些,只有两万,其中还有不少都是当初许叔冀和荷兰进明兵败后聚拢的溃兵。不过就算是溃兵,也至少是有战斗经验的。
最终,李倓带走了一万人。
但这一万人一点都不弱。须知这四万多军队中成建制的骑兵不足三千五百骑,而李倓足足带走了两千五百,剩下的步兵也是精锐,其中不乏原本的睢阳守军和一路跟着李铣南征北战的河北兵。
李倓的目标,不止是牵制!
因为他知道,在从回纥借到兵之后,安史之乱的一个转折点已经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