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新貌,来客

晨雾未散,南乡县城外已响起夯土的号子。

数百劳役赤着膀子,将蒸熟的糯米浆与黄黏土层层夯实。

新筑的城墙基座如卧龙蜿蜒,青石垒就的垛口上,几个少年辅兵正用滑轮吊装丈余长的檑木。

远处牧马水旁,老农扶着改良的曲辕犁翻起黑浪,铁犁头破开板结的土块。

“驾!让道!”

随着铜铃脆响,三驾满载蜀锦的牛车碾过夯土官道。

车辙印里嵌着一枚新制的“直百五铢”。

魏正把蜀锦、纸张和书籍等货物卖给魏国人,换来铜钱。

然后融掉制成直百钱,又跑到南郑县购买蜀锦、粮食等货物。

现在领头做这个事的,是大将军魏延的从子魏豊。

谁敢管?

现在南乡县南的集市已经逐渐有了雏形,魏正收的税也不算高。

集市之外,严禁售卖。

集市之中,无论带了多少货物来,直接收走十分之一,算作商税。

毕竟货物才是真的有价值,至于直百钱,要那东西作甚。

市集东头,胡商阿史那支起毡帐,案上摆着西域琉璃盏与并州精铁......

校场传来震天呼喝。

魏昌手持令旗立于将台,五百弩手分三列轮射。

改良的蹶张弩机括轻响,箭雨泼向二百步外的皮甲草人,箭簇入木的闷响惊得饮马槽边战马扬蹄长嘶。

校场西侧,爨熊正带无当飞军操演新阵:前排藤牌手斜举藤牌,后排钩镶手腰间别着三连发手弩,最末的长矛手肩扛丈八点钢矛。

城北盐井升起袅袅白烟。

二十架改良桔槔此起彼伏,卤水顺着竹管注入铁锅。

赤膊的盐工撒入豆汁提纯,忽然有人高呼:“出盐花了!”

结晶的雪粒在锅沿绽开,税吏匆匆捧来加盖官印的木斗。

暮色初临时,魏正策马巡视至泾洋河堤。

两岸新栽的桑林已抽嫩芽,蓄水池畔的水车正将春水引入支渠。

几个总角小儿蹲在田埂,用炭笔在桦树皮上描画《三清训》里的“格物”二字。

更鼓声里,三清学堂仍亮着烛光。

黑烟升起处,匠作坊传来叮当锤响——铁砧上成型的不是刀剑,而是百炼钢制的曲辕犁头。

远处山谷,晚霞中隐约可见关口雏形。

运送巨木的辅兵们唱着号子,将合抱粗的楠木架上夯土台基。

官道边,新设的驿站马厩里,三十匹凉州骏马正嚼着混入盐粒的苜蓿草。

“师君,这数月来,陆续又有不少百姓来投,计有一千零三户,口两千三百七十二。

田亩也已经分发,不过有些春耕时间已过,只能种些杂粮......”

主簿杨修细致的汇报道。

微怔微微颔首,杨修算是继承了他父亲杨仪的脑子,聪明能计算。

杨仪给这个儿子起名杨修,不知道是不是希望对方如历史上杨彪的儿子杨修那般聪颖......

丞相府的子嗣中,除了胡排和杨戏的儿子杨康等几人留在三清学堂中授课,其他人都补充进了魏正的机构里。

方方面面要做的事情太多。

这个时候的魏正,就好像后世玩三国志游戏的郡主,有了一个城,但麾下没有几个将。

但无论是发展商业、农业、技术,还是练兵、征兵、寻宝、治安、修城墙等,都需要人手。

于是乎,只能把这群还没有成年,没有出师的弟子们用起来。

毕竟游戏里的那些将军的子嗣,十五岁就可以入仕了......

“人口还是太少。”魏正皱着眉头。

加上新投的一千多户,南乡县到现在也不过是刚过两万口人。

接着,又提点道:“而且其中不少还是五斗米道的教徒,你切要筛查清楚,虽然暂不处理,也要做好防备。”

“谨唯师君之令是从。”

杨修领命道。

眼见天色已晚,魏正等人便返回城中。

“自子午谷到西城县,数千里山沟中,藏着不少賨人和巴人,可令爨督领人劫其出谷。”

“这倒也是个办法。”

两人一边说着,一边进入相府。

原本的县寺,已经正式更名为南乡相相府。

与此同时,魏正也是刻了不少的印绶,开始正式按照郡的架构任命官职。

杨修是新任命的主簿,相当于后世的秘书。

而胡超则是被任命为商曹,负责管理集市和商业征税的事宜。

当然,私底下,他还兼着管理奸细,探知情报的事情。

此时的奸细来往,其实也是借着行商的路子,不然的话,根本说不清楚缘由。

“速速传报师君,说我有急事禀告!”

胡超对着相府的门亭长邓星说道。

邓星是南阳人邓芝的儿子,但不是嫡子。

“唯!”

邓星瞥了胡超身边那人一眼,点了点头。

不多时,传令回来。

胡超这才引着那名商贾打扮的人,向内走去。

“咦!”

刚进前院,那商贾便看向东侧槽边的水转碓锤。

十架连排碓锤随着轮子而起落,将粟米舂成粉末。

“这是改良的踏碓,比旧式省力的多......”

胡超随口说道,“我南乡县人力不足,不得不想些讨巧的法子。”

历史上,这玩意是西晋初年的杜预发明的,但魏正既然穿越过来了,大的技术变革还不能一蹴而就。

但一些历史上的小发明,也就提前面世了。

再比如南乡县的的炼铁已经开始普及灌钢法了......

话音刚落,就听见正堂传出“噼里啪啦”的算珠响。

正是杨修手持算盘,正与核对春耕账目,案头堆着三卷《九章新注》——这是三清学堂刚刊印的算术典籍。

“师君在侧室。”

听见脚步声,杨修头也不抬的说道。

“嗯。”

胡超点点头,又引着商贾走进旁边的侧室。

“师君。”

胡超带着商贾进门行礼,他是躬身,那商贾是跪地,行了个大礼:“白身申曈拜见南乡侯。”

魏正一边喝着茶水,一边翻看文书,闻言稍稍一顿,道:“姓申,莫不是大汉征北将军的族人?”

闻言,那申曈刚从袖中取出鎏金错银的漆盒,又急忙伏地回去。

大汉征北将军,便是申耽,在刘封和孟达进攻上庸的时候投降,被刘备任命为征北将军,封员乡侯,领上庸太守。

只不过后来又随着孟达投降了曹魏。

申家兄弟在孟达被杀之后,也遭到了司马懿的顺手清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