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128.杨慎的岳丈是土皇帝

“朕差点忘了,你们王家从不缺这些。”朱厚照坐在那里淡淡说道。

王氏连忙摇头:“妇并不是这个意思,若是陛下需要,妇会跟王家土司一样,随时为朝廷效忠。”

“回去吧,王氏。”

原本转身的王氏回过头:“妇求陛下一件事。”

朱厚照闻言,二话不说,笑着点头道:“说。”

“妇名叫碧秋,父亲从苏轼的冷浸一天秋碧这句取的,碧秋象征生机,圆满安康,妇想陛下记住妇的名字。”

看她小心翼翼提出请求,朱厚照温和的道:“朕记住了。”

萧敬守在殿外,见杨慎夫人出来,连忙上前,客气的询问,说自己待会儿送她出宫。

朱厚照坐直身子,静静看着空旷的大殿,有些犯困,缓缓闭上眼睛,休憩养神。

萧敬躬身进来,本欲服侍皇帝穿衣,见皇帝衣冠整齐,走到跟前问候几句,点点头,又退了出去。

殿外,萧敬看着王氏曼妙不可言的后背弧线,实在无法想象。这样端庄典雅,花容月貌的人,刚才会发出那样的声音,听的他骨头都酥软。

只希望陛下不要身陷其中不可自拔,不然再强壮的身子也会吃不消,到时候自己下了黄泉,如何对得起先帝。

萧敬带着笑意:“陛下刚才吩咐杂家,您往后想要什么,有什么难处,只管来杂家私府……只是杨夫人最好不要毁了陛下名声,否则三厂一卫都不会放过你们。”

王氏下意识顿住,背影依然挺立,知道萧敬话里面的意思,忽然心一横:“萧公公也看到了,今天是我引诱了陛下。”

萧敬沉默地听着。

王氏又道:“萧公公你们忠心敬爱陛下,正如我仰慕陛下,甘愿服侍,我自己愿意,不牵扯王家,也跟杨家无关。”

萧敬闻言,道:“既如此,往后杨夫人的事,就是杂家的事。”

王氏闻言,摇摇头:“其他的我会求助父亲,不需劳烦萧公公。”

萧敬点点头,回到乾清宫,将自己跟王氏的对话,说给朱厚照听了。

朱厚照笑了笑:“除了生死,她其余的事确实不需要你,有土司王家护着她。”

萧敬温和笑着,“爷说的是。”

杨慎夫人王氏,是蜀中平武县赫赫有名的王氏家族女子,王氏的曾祖父王玺,父亲王文渊。

王玺,龙州宣抚司佥事,平武报恩寺的建造者。

宣德二年,八年,松潘少数民族叛乱,王玺守土平叛有功,被封为龙州三寨长官司。

即龙州土司,子孙世袭。

宣德九年,朝廷封赏,将龙州升为龙州宣抚司,王玺由从七品判官升为正六品宣抚司佥事,加封昭信校尉。

王氏土司家族由读书进仕途。

重视子孙教育,同时注重改善民生,发展地方文教,改善交通并方便龙州与京城往来。

劝民开垦,民始丰饶,为郡兴学,涵育人才。

正统四年,王玺自己出资修建报恩寺,朝臣反对,但无效,天顺四年,王玺儿子王鉴,第十一代土司,终于将报恩寺完成。

王鉴的儿子王瀚,也叫作王文渊,是杨慎的岳丈。

平武王氏土司,是龙州土司中出现最早,消失最晚的土司,经历宋元明清……跟土皇帝差不多。

嘉靖四十五年,改土归流,龙州改为龙安府。

…………

京城百姓对废除贱籍,议论纷纷,贱籍恢复良籍的人,高兴的相拥而泣,跪在家里朝皇宫磕头。

太阳已经西斜。

王琼家中张灯结彩,来往的宾客络绎不绝。

尤其是刘瑾今天带着皇帝的厚礼前来,着实给他挣足面子。

让儿子娶贱籍的苏三,无形中就是做给皇帝看,做给杨廷和看。

只有他王琼敢这样。

京城还有谁敢!

“杂家给王尚书贺喜。”

刘瑾笑呵的让内侍将几个箱子打开,看着王琼,“陛下惦记王尚书,特差杂家道贺。”

王朝立跟在父亲王琼身后,领着王景隆向皇宫方向叩谢:“王琼叩谢陛下,惦记着老臣,臣定不负陛下。”

王琼被放到南京,里面有刘瑾的“功劳”。

但是眼下儿子大喜,刘瑾又代表皇帝。

王琼顾着大局,热情招待:

“刘公公,请上座。”

刘瑾眼光打量着四周朝臣。

户部,礼部,吏部,工部,刑部和兵部,都察院,大理寺这些重要官员都在。

目光移动,见到兵部那一桌的陆完时,刘瑾眼皮一跳。

陆完看眼刘瑾,同样目光里投来复杂的神色。

二人皆是心虚,毕竟这几年都收了宁王的礼。

随后互相移开目光。

五年来,皇帝都没有子嗣。

朝臣就有不少,暗地里偷偷商议可以从宗室选继承的世子。

一个是兴王世子。

一个是宁王世子。

宁王意思很简单,若是往后到这步时,希望刘瑾他们能够在皇帝耳边建议建议。

苦心收买的钱宁,去年触怒到皇帝,被杀了,其他的内侍,没有刘瑾说话有分量。

刘瑾很快移过头,跟焦芳和工部官员打招呼,不少武勋还是很巴结刘瑾的。

只要在皇帝身边,立皇帝迟早能再回巅峰。

看到刘瑾,众人心里嘀咕。

陛下竟然给王琼赏赐。

王琼儿子娶的可是个……青楼女子,大家平日里一起进勾栏,喝花酒,也就是玩玩。

王琼儿子动真格,王琼借势而为,巴结皇帝,身体力行,用实际行动支持废除贱籍,真是了不起的人物。

佩服!佩服!

王华带着王阳明前来。

王阳明心里堵。

并不是因为王琼,而是他觉得陛下可以对贱籍说废就废,为何不愿意对武将侵占屯田,文臣兼并土地管一管呢。

看到儿子发愣,王华瞥了眼儿子,说道:“伯安,不许发愣!”

王阳明心里很堵,不停的埋怨朱厚照,什么时候将各地的田地之事好好的查一查啊。

回去他就写奏疏,献言献策。

王华很是感慨,贱籍引起百姓不满很久,没想到,弘治爷办不成的事情,陛下办成了!

陛下真是个好皇帝啊。

至少这件事办的很好。

王阳明坐下,跟夏儒说话。

“国丈何时南下。”

“暂时不回去。”

两人还没说几句,王琼就把夏儒拉到主桌,亲自敬酒去了,夏助坐在那里喝酒。

王琼对夏儒客气尊敬,多少都是妹妹是皇后的缘故,夏助正想着这事,王琼长子王朝立就过来跟夏助说话。

杨廷和脸色不好,朱寿这竖子竟然公开支持王琼!

看看夏儒那得意的样子。

王琼这个不要脸的东西,满心都是弄权结交,没有底线,为了讨好皇帝,连青楼女子都能给儿子娶回家。

杨廷和酒没喝多少,心里杀意起了不少。

吏部尚书儿子娶青楼女子。

实在是头一回。

前有焦芳厚颜无耻。

后有王琼力挺贱籍。

杨慎随杨廷和坐着,给父亲倒了碗茶汤。

杨廷和灌下去茶汤,心情才稍微平复,但是还是忍不住在心里骂皇帝。

有几个朝臣过来跟杨慎搭话。

杨慎容貌端正,在京城官员家中,是别人眼中的好孩子,要不是杨慎早娶妻,许多人都愿意把女儿嫁给杨慎。

杨廷和收回发散愤怒的思绪。

在王家得意的氛围中,吃完酒席带着杨慎回到府上。

杨慎有些喝醉,杨廷和见儿媳出来接,客气的说道:“今天让你进宫辛苦你了。”

王碧秋摇头,跟丫鬟扶着杨慎往自己房间走去。

杨廷和看着儿媳,略带歉意恭敬道:“上元节杨慎打你的事他和我说了,我已教训过他。”

王碧秋会意,带杨慎回房,让他躺在床上,唤两个小妾过来伺候杨慎醒酒。

半夜,杨慎醒来,看到自己旁边睡着的王碧秋,道:“月蓉,今天进宫如何。”

“夫君为何总是喜欢给我起些莫名的名字。”王碧秋道:“就是平日里的闺房话,没有其他。”

杨慎道:“记着,往后便对皇后娘娘说父亲喜欢黄白之术。”

王碧秋点点头,没说什么,想到白天在乾清宫的疯狂,为稳妥起见,便转过身故意误导杨慎道:“你刚才弄疼人家了。”

杨慎闻言,瞬间得意起来,平日里她总嫌弃自己,看来今晚表现不错,温和笑道:

“夫人,父亲今天说让我陪你回平武看看岳丈,顺便看看大夫,希望能给杨家再生个长子。”

想到自己以前夭折的儿子,王碧秋便有些难过,加上来回路上好几个月,都不在京。

淡淡道:“夫君,还是好好的温习,等高中后再一起回去也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