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李儒的谋机

洛阳皇宫,暮色沉沉,蟠龙金椅在昏黄烛光下更显威严。

董卓端坐其上,面色阴沉如暴风雨来临前的天空,手中把玩着一块玉佩,表情却似要将其捏碎。

“文优,”董卓缓缓开口,声音低沉,“你是说,奉先竟败于联军之手?”

李儒站于殿下,神色很是淡定从容:“相国,吕布此番的确是在虎牢关前,遭遇到了联军的神兵重创,就连他的画戟也折损在了虎牢,他麾下的陷阵营更是遭受重创。”

李儒言辞简练,却字字千钧。

董卓闻言,怒目圆睁,猛地一拍龙椅扶手:“奉先乃我手下第一猛将,何曾有过败绩?他岂会败给袁绍那些乌合之众?”

李儒微微一笑:“相国切勿动怒,且听小婿一言。昔日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彭城一战,以少胜多,何等英勇?

然而,最终却落得乌江自刎,何也?盖因匹夫之勇,终难敌天下大势。”

他轻轻拂了拂衣袖,继续说道:“吕布将军虽勇,但联军之中,亦不乏智勇之士。孙坚、曹操、袁绍等人,皆非等闲之辈。他们若是合心联手,实力自然不可小觑!

再者,战争之事,瞬息万变,胜败乃兵家常事。相国又何须如此动怒?”

董卓听了李儒的话,神色稍缓,但眉宇间仍带着几分不甘:“奉先可是我西凉军将士心目中的战神,他怎会……”

李儒摇了摇头,语气更加坚定:“相国,战神亦非不死之身。昔日项羽尚且如此,更何况远不胜项羽的吕布?

我们眼下应当正视眼下,从败中汲取教训,方能卷土重来!”

殿外,雷声轰鸣,暴雨如注。

董卓沉默片刻,终于缓缓点了点头。

他也知道,如果没有自己的女婿,自己断然不可能从西凉边陲之地走到今天,他对李儒有着超乎血缘的信任。

吕布虽武勇,但天下大势,非一人之力所能挽回。

董卓沉默片刻,终于缓缓点了点头:“文优,你说我们该如何应对?”

李儒深吸一口气,缓缓道:“相国,眼下之计,当命吕布兵退虎牢关,此非真正的败退,而是诱敌深入之策。”

我军在雒阳城下集结,做出全备而来,却势弱难支之态,让联军误以为西凉军大势已去,心生轻敌之意。如此,联军必会倾巢而出,追击我军。”

董卓皱了皱眉头:“那岂非让我军陷入绝境?”

李儒微微一笑:“相国切勿担忧。我军虽在雒阳城下集结,但实则暗中准备,于城中布下火种。待联军深入之时,一把火烧了这繁华之地,让联军陷入混乱。而我军,则趁此机会退守长安。”

董卓一听要火烧雒阳,眉头紧锁,不满之色溢于言表:“雒阳乃我享乐之地,繁华富庶,岂能轻易付之一炬?”

李儒心中对此虽也惋惜,却知道这是目前唯一的出路。

他沉声道:“相国,且听小婿我细细道来,长安乃古都之地,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长安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足以支撑我西凉军日后之需。再者,长安位近西凉,即使长安守不住,我等也可退回西凉,为日后的卷土重来打下基础!”

董卓闻言,神色稍缓,但仍有些犹豫:“可是,雒阳的繁华……”

李儒微微一笑,继续道:“相国,繁华并非一成不变。今日之雒阳虽繁华富庶,但明日之长安亦可成为新的繁华之地。

且我军退守长安时,可悉数带走雒阳之工匠、商贾。工匠者,国家之瑰宝也;商贾者,流通之血脉也。有他们在,何愁不能重建一个更加繁华之长安?”

董卓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光亮:“工匠、商贾?此计可行!”

李儒点了点头,继续深入阐述:“相国,工匠之技艺、商贾之经营,皆为城池繁华之根本。带走他们,实则是在保留我军之实力。

待我军卷土重来之日,定能凭借这些工匠、商贾之力,重建一个更加繁华之长安。

且长安作为古都,其文化底蕴深厚,吸引天下英才汇聚。如此,我军之实力必将更上一层楼!”

董卓闻言,眉头渐舒,但仍有些担忧:“可是,联军岂会轻易让我军带走工匠、商贾?”

李儒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道:“相国勿忧,我军可暗中与工匠、商贾商议,许以重利,让他们自愿跟随我军退守长安。

且联军势大,但内部并非铁板一块,我军可趁机挑拨离间,让联军内部产生矛盾。如此,联军必无暇顾及我军带走工匠、商贾之事!”

董卓闻言,终于点了点头:“文优此计甚妙!如此既保留了我军之实力,又为日后的卷土重来打下了基础。”

李儒躬身一拜,语气坚定:“相国放心,文优必全力以赴,确保此计万无一失。

待我军退守长安后,定能凭借工匠、商贾之力,迅速恢复实力。且让长安作为新的雒阳地位,以天子之名号令天下诸侯!”

董卓闻言,心中大悦,拍案而起:“好!便依文优之计行事!虽舍雒阳一时之繁华,却可得长久之安宁!文优,此事便交与你全权负责!”

李儒躬身领命,心中亦充满了很多复杂的心事。

此番若能一战定乾坤,扫平天下诸侯纷争,使得四海之内皆归心,随后只需励精图治,恢复民生,以中原为根基,徐徐向外拓展版图,试问天下何人敢与之争锋?

然而,他心中却也明白,即便自己将这等宏图伟略呈于董卓面前,也难以得到其首肯,只得娓娓道来的讲尽厉害,让他看清眼下的局势。

若董卓能再年轻十几载,或者他岳父的长子尚在人世。

亦或是董家能有一位英姿勃发、堪当大任的后辈,那么守住洛阳,稳扎稳打,逐步推进,也未尝不是一条可行之路。

但如今,他只能无奈地摇头叹息。

岳父已经年迈,昔日的豪情壮志和磅礴气魄已随风而去。

或许,对于现在的董卓来说,能守住眼前的基业,未来在这一方天地中稳坐江山,也算是一个不错的归宿了。

想到这里,他不再沉溺于无尽的遐想之中。

他知道这个计划的疯狂,也明白自己肩上的责任有多重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