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逐鹿!

不提荀彧忧心忡忡,卫籍在其走后,再次拿起方才的竹简,悬笔沉思。

没过多久,卫固匆匆而来,看了一眼在厅前端坐的卫籍,拱了拱手:

“仲道有何要事?”

卫籍手上动作一顿,继而头也不抬的说道:“兄长坐。”

紧接着,卫籍继续在竹简上写着什么,卫固见状有些不明所以,可自家兄弟已经发话,他也不好多说什么,自顾自的来到桌案前坐下,静静等待。

……

约莫半个时辰,卫籍将笔放到笔山上,长舒一口气,瞥了一眼独自喝茶的卫固。

“兄长久候,籍之过也!”

“无妨,不知仲道唤兄前来所为何事?”

卫籍嘴角微动,继而走到卫固案前,将手中的竹简递了过去。

卫固有些茫然,略显疑惑的接过卫籍递来的竹简。

映入他眼帘的是密密麻麻的小字,为首赫然写着‘逐鹿台’三个字。

“这是?”

卫籍浅笑一声,也不做解释,只是说道:“兄长且观之。”

卫固点了点头,收敛疑惑后便静静地看了起来,没过多久,只见他神情略显亢奋,连带着捧着竹简的手都微微有些颤抖!

约莫半柱香的时间,卫固神色稍缓,他收拾心情后缓缓开口:

“监察百官,刺探军情之事古来便有,可如此庞大完备的情报机构当真是闻所未闻!”

看着一脸叹服的卫固,卫籍不动声色的笑了笑,毕竟竹简上的内容乃是他依着后世锦衣卫的官署制度照搬而来,虽说掐头去尾,有些枝节上的差异,可毕竟这只是草创,许多细节还需慢慢改进完善。

可即便如此,如此完善的情报机构也足够卫固震惊了,想到这里,卫籍浅笑一声:

“依兄长之见,此事可行否?”

卫固深吸一口气,他只是有些平庸,还不至于是蠢笨,这等监察机构乱世时负责收集情报刺探军情。

可一旦天下平定便是掌权者手中最为锋利的刀,监察百官、拱卫中枢,缉捕管城甚至参与救灾,可以说是皇权最为直接的体现。

卫固不禁有些感慨:“愚兄万万没想到,仲道所谋如此深远。”

“兄长言重了,籍不过是突发奇想,倒也不曾谋划什么。”

此言一出,卫固深深的看了自己兄弟一眼,对于卫籍所言,他自然是丝毫不信,君不见此官署以‘逐鹿’为名。

卫籍之心,可见一斑。

卫固倒也不点破,只是笑着说道:“不知仲道欲将此事交于何人?”

逐鹿台不同于其他衙署,历朝历代,诸如此类情报机构多是由心腹之人掌管,这些卫籍自然知晓。

于是,他开口说道:“此事还需兄长襄助。”

说到这里,卫籍特意看了自家兄长一眼。

事实上,卫固对于卫籍的安排也已经了然于胸,否则依着自己这位兄弟的性情,不会将自己单独叫来。

想到这里,卫固微微颔首:

“具体该如何行事?”

“这些日子,文远在河东募兵,兄长可随文远同去,收留一些年纪尚小的稚童,再加上各地逃难至此的流民,想要拉起一支队伍倒也不难,至于所需的一应钱粮,兄长自可从府库中支取。”

卫固微微颔首,继而又有些疑惑:“为何只收孩童?”

卫籍看了自家兄长一眼,说到底,这逐鹿台乃是谍报之所在,对于手下之人忠诚度要求更高一些,而稚童心思单纯,较为容易灌输思想,久而久之,这些被灌输的思想便会刻入这些少年的骨子里。

而反观年纪稍大一些的人或是已经成家之人,心思复杂难安,反而不易控制,这也是为什么,多数谍报人员都是从小培养。

只不过这些诛心之言卫籍并不准备和自家兄长言明,说到底,他并不准备让卫固一直执掌鹿台,这也只是权益之计罢了。

“兄长只管照做便是。”

见卫籍不愿说,卫固也没有追问,点了点头退了出去。

……

不知不觉间便来到了五月,以卫籍为首的河东文武集团有条不紊的执行着新颁布种种政令,包括军政,农桑等等。

“公明,军中情况如何?”

徐晃乃是河东武将之首,听闻此言后,连忙上前说道:

“禀主公,募兵之事已于本月初完成,共募得士卒两万人,再加上原本的河东老卒,如今河东已有可战之兵共计三万人,这还不算主公背嵬军以及卫功曹鹿台力士。”

卫籍微微儿颔首,转头又问向张辽:“新募之兵士气如何?”

张辽沉吟片刻:

“士卒新募不久,操练不足,再加上甲胄兵器不全,依末将看恐怕还需操练一些时日。”

卫籍点了点头,这些倒也在他预料之中,说到底,任何一支军队在短时间内极速膨胀都会面临兵源素质良莠不齐,装备短缺的问题。

“文远只管操练士卒,至于所缺一应军资报与文若。”

说到这里,卫籍转头看向站在左侧首位的荀彧,开口说道:“文若要尽力配合文远。”

“是!”

在对待新军的问题上,卫籍多少有些急切,可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近些日子,他派去平阴的探子传来密报,雒阳北面的局势越发剑拔弩张,说不得哪一天李郭二人便会反攻雒阳,他必须在此之前做好准备。

届时,不管是趁火打劫也好还是高举义旗也罢,总不至于捉襟见肘。

想到这里,卫籍看向自家兄长:

“兄长,逐鹿台筹划的如何了?”

自从卫籍月余前安排完事情后,卫固便一直在忙碌,如今招募事宜已经结束,正在做卫籍口中的思想教育工作。

卫籍静静听完卫固的汇报后,也不多说什么,挥了挥手示意众人离开,继而独自在厅中沉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