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与焦虑共处

自己知道冒出的想要轻生的想法是不对的,但又无法改变,这种无力感又像一把不锋利的刀在一点一点的切割着自己。每当想要轻生,总想起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中的一句话:“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了的事,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面对死亡,常怀敬畏之心。如果死必然发生,那就静等这个结果,无法做到坦然面对,就惶恐小心的度日。既然无法改变,只好试着跟它相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

轻生是对生命的蔑视,既然不能死,那就好好活着。生命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只有一次活着的机会,失去这个机会,我们将消失在世界上,肉体归于虚无。那我们应该怎样活着?保尔柯察金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说过:“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用有限的生命去创造无限的价值,这样的生命存在推动人类进步,这样伟大的事业是伟人的功绩。而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出生,上学,上班,结婚,生子,抚育后代,赡养父母,退休,直至死亡,庸庸碌碌一生。也许在我们死亡前夕,回想自己一生,像一部超长的流水账式的纪录片,按部就班,一步一步走向生命的终点。不曾为社会做出巨大贡献,只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发着微弱的短暂的荧光,最终被湮灭其中,像不曾存在过。墓地,骨灰盒,墓碑,也许奋斗一生都享受不起,更不要提墓志铭。如果买得起墓碑,墓碑上应该写着“生于何年,卒于何年,某某敬立。”没有生平事迹,只有生死年月。

不,这样的想法太过悲观。就算付出的努力无法使我改变自己的阶级,也不应该放弃努力。生而为人,我不想对自己说声抱歉。存在过,就要发出光亮来,哪怕微弱如荧光,都要奋力去发光。浩瀚宇宙中我们微小如一粒微尘。宁愿为一,不能为零,尘埃的存在也为维持生态平衡作出了贡献。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如果生命给你设置了诸多考验,大概是想让你获得别人不曾拥有的感悟或技能,如果感悟和技能都不曾获得,最起码你收获了上天考验你的经验,下次遇到类似的事情,不至于向第一次一样手忙脚乱,不知所措,收获一份豁达。或许我们想的是这一辈子就这样顺遂平安,不用经历任何大风大浪,也不想拥有任何技能。当然任何想法在未诉诸实践前都可以,想法无罪。但谁又能保证,这一生都有这样的好运气永远顺遂。既然不是上天的宠儿,我们就必然会经历痛苦与坎坷。经历坎坷时,需要有面对困难和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从容应对的心态。当苦难来临时,无论你是慌乱还是从容,是胆小逃避还是勇敢面对,苦难终将离开。别担心,一切都会过去的。哪怕你最后一无所获,你还存在着,就是最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