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县城之行

凌晨四点,村口的老槐树下,赵铁柱已经推着自行车在等了。那辆“永久牌“二八大杠是他最值钱的家当,平时宝贝得跟什么似的,今天却主动借出来。

“铁柱哥,谢了。“陈超把装着獾油的陶罐小心绑在后座上。罐子用粗布包了好几层,又用草绳固定,确保万无一失。

李二狗匆匆赶来,怀里揣着几个还温热的窝头:“我娘刚蒸的,路上垫垫。“

三人借着月光出发。陈超骑车,赵铁柱坐在后座扶罐子,李二狗小跑跟着。七十年代的土路坑坑洼洼,骑起来格外费劲。好在李二狗年轻体力好,跑个十里八里不在话下。

“小超,“赵铁柱在后座问,“你咋知道县医院收獾油?“

陈超早有准备:“前年修水库,有个工友烫伤,我背他去县医院。当时听护士念叨,说獾油紧缺。“

这个半真半假的故事很有说服力。赵铁柱不再多问,转而聊起春耕的事。李二狗则对县城充满好奇,问东问西。

“二狗,等会儿到了县城,管住你的嘴。“陈超叮嘱,“现在风声紧,别让人盯上咱们。“

李二狗连连点头。这个年代,私人买卖属于“投机倒把“。但农村人总要想法子活下去,这种地下交易屡禁不止。

天蒙蒙亮时,他们终于看到了县城的轮廓。低矮的平房群中,县医院的三层小楼格外显眼。陈超没有直接去医院,而是拐进了附近的巷子。

“不去医院?“李二狗疑惑道。

“太扎眼。“陈超解释,“咱们找'老刀'。“

“老刀“是黑市掮客,专做药材生意。前世陈超跟他打过交道,知道这人虽然贪心,但讲信用。

七拐八绕后,三人来到一间低矮的瓦房前。陈超有节奏地敲了三下门,停顿,再敲两下。这是黑市的暗号。

门开了一条缝,露出张刀疤脸:“找谁?“

“刀哥,卖点好货。“陈超压低声音,“上等獾油。“

刀疤脸上下打量他们一番,才让开门。屋里烟雾缭绕,几个面色阴沉的男人正在打牌。见有生人进来,立刻警惕地停下动作。

“什么成色?“老刀叼着烟问。

陈超解开布包,露出陶罐。刚掀开一条缝,那股特有的清香就飘了出来。老刀眼睛一亮,伸手要蘸,被陈超拦住。

“刀哥,规矩我懂。“陈超递上早就准备好的小竹片,“用这个。“

老刀挑了挑眉,显然对这个懂行的年轻人来了兴趣。他用竹片挑了点油,先闻后尝,最后抹在手背上观察。

“还行。“老刀故作平淡,“多少?“

“七斤半。“陈超报了个虚数,“您开个价。“

老刀伸出六根手指。李二狗倒吸一口凉气——六块钱一斤,比他半年工分还多!

陈超却笑了:“刀哥,去年县医院收购价就八块了。“

“那是公家价。“老刀眯起眼睛,“我这要担风险的。“

“十斤上等松茸。“陈超突然说,“下个月交货。“

屋里瞬间安静。松茸在这年代是顶级山珍,外贸公司高价收购,但极难采摘。老刀明显心动了,重新打量起这个年轻人。

“再加五斤野核桃。“老刀讨价还价。

“三斤。“陈超寸步不让,“还得预付一半油钱。“

两人一番唇枪舌战,最终以七块五一斤成交,外加五斤松茸和三斤野核桃的期货。老刀点出五十二块钱,又写了张欠条,约定货到付余款。

“小子,哪条道上的?“临走时老刀忍不住问。

陈超笑而不答,只是说:“下个月十五,还在这。“

出了黑市,李二狗激动得语无伦次:“五、五十二块!我爹一年都攒不了这么多!“

赵铁柱也忍不住咂舌:“小超,你胆子也太大了...“

“钱还没捂热呢。“陈超把钱分成三份,“铁柱哥,这是车钱。二狗,你的跑腿费。“

两人连忙推辞,陈超硬塞给他们:“规矩就是规矩,以后合作的机会还多着呢。“

揣着巨款,三人不敢久留。陈超去供销社买了五斤白面、两斤盐、一斤白糖,又给林小满扯了块蓝底白花的棉布。最后咬牙买了条“大前门“香烟——这是给老支书准备的。

回程比来时轻松多了。李二狗抱着采购的东西,笑得合不拢嘴。赵铁柱则一直念叨要跟陈超学采山货。

快到村口时,陈超突然停下:“铁柱哥,二狗,今天的事...“

“放心!“李二狗拍胸脯,“打死不说!“

赵铁柱更实在:“小超,我跟你干。“

三人约好明天上山找松茸,便在岔路口分了手。陈超绕道去了老支书家,把香烟塞给他。

“你小子...“老支书摸着烟盒,欲言又止。

“王叔,我心里有数。“陈超诚恳地说,“就是想让大家日子好过点。“

老支书叹了口气:“胡德贵今早又去公社了,你小心点。“

陈超点点头。回家的路上,他远远看见胡德贵和几个民兵在仓库前嘀咕什么,心里暗暗警惕。

院子里,林小满正在晾衣服。见陈超回来,手里的盆子“咣当“掉在地上。

“这么多东西!“她小跑过来,不敢相信地摸着棉布,“这...这是给我的?“

“嗯。“陈超把剩下的钱交给她,“收好了,家里用。“

林小满数了数,手都在发抖:“三十七块六毛...天啊...“

刘玉英闻声出来,看到白面和白糖,眼泪一下子就下来了。这个坚强的农村妇女,已经三年没吃过白面馍馍了。

“妈,晚上包饺子。“陈超把东西一一放好,“猪肉白菜馅的。“

兰花欢呼着跑出去捡柴火。林小满小心地折好那块蓝花布,眼里闪着泪光。陈超知道,这不仅是钱的重量,更是希望的重量。

正当全家沉浸在喜悦中时,外面突然传来急促的哨声——这是生产队紧急集合的信号!

“又出什么事了?“刘玉英脸色发白。

陈超把钱和东西藏好,沉声道:“我去看看。小满,把门闩好。“

村口的打谷场上,胡德贵正趾高气扬地站在碾子上,身边是公社来的两个干事。见人到得差不多了,他扯开嗓子喊道:

“社员同志们!公社接到举报,有人搞投机倒把,倒卖国家统购物资!现在要挨户检查!“

陈超心头一紧,但表面不动声色。他注意到老支书正在跟公社干事交涉什么,而赵铁柱和李二狗则悄悄对他使眼色。

“先从陈超家开始!“胡德贵恶狠狠地指向人群中的陈超,“有人看见他今天去县城了!“

全场哗然。陈超缓步走到前面,平静地问:“胡队长,有证据吗?“

“搜了就有!“胡德贵跳下碾子,“公社领导在这,你还敢狡辩?“

就在这剑拔弩张之际,老支书突然高声说:“胡德贵!你凭啥断定是小超?要搜就从我家开始!“

“对!从我家开始!“赵铁柱站出来。

“还有我家!“李二狗也不甘示弱。

越来越多的社员站了出来。胡德贵没想到会这样,一时骑虎难下。公社干事见状,低声商量了几句,最后宣布:

“经研究决定,由队委会先行自查,三天后向公社汇报。“

人群爆发出欢呼。胡德贵脸色铁青,死死盯着陈超,那眼神仿佛要把他生吞活剥。

陈超知道,这场较量才刚刚开始。但他不再害怕——有了家人的支持,有了村民的信任,更有了前世记忆这个“金手指“,他一定能带领大家走出困境,过上好日子。

回家的路上,陈超已经在盘算明天的松茸采摘计划。而此刻,家里飘出的饺子香味,已经弥漫了整个小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