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怒斩三万人
- 大明:朱棣求我登基,老朱气疯了
- 盛大的灰尘
- 2154字
- 2024-01-01 12:01:29
果然……
经过一段时间的搜索,大臣们还真的找到了一些感染天花的病人。
应天府尹果断出手,直接封闭了这片区域,不让那天花泄露出去。
宫殿内。
得知这个消息,朱元璋如释重负,整个人虚脱般,跌坐在椅子上,仿佛经历了一次大战,更加疲倦。
他感激地望了一眼,倒吸了一口凉气,道:“果然是天花!如果不是这年轻人,我们早就死了。”
在朱元璋生命中,马皇后,朱标,朱雄英,都是他生命中最为关键的人物。
有了这三位,朱元璋心中就有了一个圆满的归宿。
至于那些皇子、妃嫔,不过是锦上添花罢了。
“父亲,不必如此。”
朱标小心翼翼的给朱元璋倒了一杯茶水:“你这么一说,就一定不会有错。如今,既然天花得到了遏制,我母亲和雄英一定不会有事的。”
朱元璋端起茶杯抿了一口,心中却仍有些后怕:“此事万万不可掉以轻心!从今天起,把太监和太监都赶出去,谁知道那些太监和太监会不会染上天花?”
朱标的额头上,顿时渗出一层细密的汗珠。
自己咋就没有想到这一点?
正所谓,危机无处不在。
朱标当即命人将宫中的内侍都暂时打发了。
马皇后对自己的爱孙也是拼尽全力,当即说要亲手照料朱雄英,连吃带喝,样样事情都要亲力亲为。
还好,这正是她擅长的。
毕竟……
她也并非生来就是女王。
当年朱元璋造反,马皇后也是为了养活一家老小,四处奔波。
朱元璋和朱标就不说了,马皇后还照顾了徐达和李善长等几个哥哥的生活起居。
照顾一个小男孩,对马皇后而言,并不是什么难事。
当一切安全措施都检查完毕,朱元璋这才放下心来。
他用一种很欣慰的目光,望向那名男子,低声道:“阿标,给他一千两金子,别忘了,他对我们有大恩!”
“不管他是谁,不管他是谁,他都是我们妹妹和您的孩子的救命恩人,我们要铭记于心。”
朱标用力的点了点头:“父亲,您就别担心了,您的大恩大德,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而且,您对我母亲的救命之恩,我一定会铭记于心,一定会将这份恩情,永远铭记于心。”
朱元璋这才松了一口气,说道:“有你这句话就好。”
紧接着。
他抬头,目光变得锐利。
“好了,我们还是先说说老四的事情吧。”
虽然朱元璋被马皇后、朱雄英两人的死讯吓得差点晕过去,但毕竟是千古一代帝王,这样的事情并没有让他失去理智。
朱元璋心中一动,他早就知道马皇后和朱雄英是怎么被杀的。
长孙朱雄英已亡,朱标已去,就剩朱允炆、朱允熥兄弟二人,不足为虑。
若是按照贺贺的说法,朱元璋很有可能会从他的几个儿子当中选择一个来当皇帝。
老四朱棣跟他长的最相似,自然也就有了更多的希望。
只是……
果然,朱元璋就是朱元璋啊!
他依然不敢置信,自己以后会不会也这么做?
他自己最清楚。
他一生之中,从未想到把皇位传给朱元璋。
就算是朱标被杀,他也不愿意投靠朱棣。
此刻。
他的声音响彻云霄。
“马皇后与朱雄英之死,对朱元璋造成了极大的冲击,连带着他的脾气也越来越暴躁。”
“朝中大臣和官员们,昼夜提心吊胆,唯恐自己一句话说得不对,做得不对,就会被抄家灭族。”
“不过,就算他们再怎么警惕,也逃不过朱元璋那一套。”
“从洪武十五年到洪武二十五年,一共有三万多名官吏,因为贿赂、滥用职权,被抄家灭族。”
“有些人,今日才做了官,明日就会入狱。”
“有的地方,连官吏都不要了,造成政务堆积。”
“但朱元璋不愧是朱元璋,什么事情都能想到。”
“他让人将这些年来积累的政务送到了地牢里,然后让被关押的人立刻处置,这是一种变相的惩罚。”
在朱元璋的暴虐和暴虐之下,大明朝野上下,人心惶惶,惶恐不安。
“不过,不得不说一句,朝廷命苦之下,大明反而蒸蒸日上,百姓生活一天比一天好,朱元璋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也是水涨船高。”
“据说朱元璋虽然得罪了很多官员,但是他养的很好,所以他才是真正的皇帝。”
“还有一种说法,那就是朱元璋是个残暴的皇帝,他杀谁都要看自己的情绪,他的双手,不知道沾染了多少无辜者的血。”
直播间里,不少人都在热烈的议论着。
是啊,朱元璋这一招,是不是有些过激了?
放屁!何为偏激?
古时候的官员,十之八九都是贪官,要他们何用?
干的漂亮!
没想到朱元璋竟然是这种人,我喜欢!
你有所不知,大明初立之时,北边乃是一片荒芜之地,民不聊生,如果不下点狠手,也无法发展壮大。
连朱元璋都被称为“霸王”了?我觉得,你就是一个有名的贪官污吏。
除暴安良,先从朱元璋开始吧!
朱元璋在短短十年时间里,斩杀了近3万名官员,这一幕让嬴政和他的文武百官们都惊呆了。
“卧槽?这也行?”
“只有这种人,才能做得更久吗?”
“难以置信!贪官固然该死,可是如此肆意妄为,难道就不怕逆天而行?”
众多大秦大臣,一脸的鄙夷,对着朱元璋展开了猛烈的抨击。
虽然不是一个年代的人,但他们都是官员。
当他们看着朱元璋杀人如麻的样子,心里就像是有千万只蚂蚁在爬行一样。
冷汗都下来了!
嬴政也是一脸的无奈。
朱元璋的做法是否正确,他也不清楚。
因为根据以往的经历,弑君之罪,特别是在建国之初,对于那些曾经立下汗马功劳的人来说,绝对是一种极大的伤害。
一旦他们联手造反,后果不堪设想。
“奇怪,朱元璋杀人太多了,怎么就没人站出来反对呢?”
嬴政低声嘀咕了一句。
不得不说。
秦国乃至六国的历代帝王,都有不少因为有功之臣而被推翻的。
别的不说,就拿晋国来说,历史上最著名的三大王朝,就是因为君王无法压制自己的臣子,将自己的臣子从皇位上拉下来,然后再将自己的领地分割开来。
朱元璋初立江山,江山未稳,说杀人就杀人?
他凭什么这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