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迟来的圣旨

收拾好心情,秦瑁一手扶腰刀,昂首阔步地走了过来,对着面带笑意的魏忠贤,躬身一礼道:

“小子秦瑁,见过魏公公!”

“听闻公公不辞劳苦,前来丰台大营这等偏僻之地给小子传谕陛下旨意,小子稽首顿首,不胜感激涕零。”

说完,秦瑁抬头偷偷打量了眼面前的小太监,见他面容和善,年轻的不像话,怎么就做到了东厂大档头,看来,有后台啊。

而且,他的面相一点不似戏文里描述的那么阴鸷,秦瑁顿时放心了不少,继续道:

“公公,要不咱们先传旨吧,而后,也好让小子略尽地主之宜,好好酬谢公公一番!”

魏忠贤听得秦瑁说的有趣,仰头哈哈一笑,道:

“不必了,宫里一时半刻离不开咱家,日后有的是机会聚聚。”

说着,魏忠贤转身从一旁小太监捧着的玉匣中,取出了一道金黄色的锦缎,锦缎中央用黑色的银线绣着“圣旨”二字,边角处绘满了祥云。

见此,王子腾忙令人将准备好的香案搬了出来,点燃描龙红烛、焚上檀香,一时间,宽敞的中军帐里烟雾缭绕,如梦似幻,仙气缥缈。

魏忠贤抿嘴一笑,来到香案后站定,冷面扫了眼营帐中之人。

秦瑁立马会意,快步来到香案前,恭恭敬敬地跪了下来,王子腾、陈国富、焦大等人都跪在秦瑁身后,神情凛然。

魏忠贤清了清嗓子,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宁国府贾敬之义子——秦瑁,勇冠三军,于万军中取鞑靼小王子首级,功莫大焉,我大魏开国百年之未有也,不可不赏,”

“敕封秦瑁为锦衣卫金陵千户所千户,赏黄金五百两、白银五千两、锦缎二百匹,钦此。大魏兴平五年十一月六日。”

秦瑁听了圣旨内容,心说皇帝老儿也真是够小气的,老子舍命疆场搏命,一刀斩了鞑靼小王子,才得一锦衣卫千户,

和他期望的封伯、封侯,相去甚远。

不过,秦瑁也不是个计较之人,现在他还年轻,浑身有的是力气,想来沙场立功的机会多的很,封伯、封侯不急在这一时半刻!

关键是手下有那一帮子心腹之人,想到入手的亲兵营,秦瑁嘴角抿出了一个弧度,一切都释然了。

当即学着戏文里的样子,秦瑁领旨道:

“微臣秦瑁,领旨谢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等秦瑁谢恩后,魏忠贤抿嘴一笑,将兴平皇帝的圣旨卷好,回身放在小太监捧着的玉匣中,

一切收拾停当后,才转过身来,郑重其事地将它交到了秦瑁手上。

磨磨蹭蹭等了半天,秦瑁跪在坚硬的木板上,痛得膝盖都麻了,

等得不耐烦了,心中将魏忠贤的祖宗十八代问候了个遍。

可是,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这是皇帝老儿给自己封赏的圣旨啊,跪多久,也得忍着,不然煮熟的鸭子可就飞了。

当摸到圣旨的那一刻,秦瑁心底才踏实,锦衣卫千户,到手了,不用光杆司令跑去辽东送死了!

只听,魏忠贤尖着公鸭嗓子,轻声道:

“好了,秦千户,可以起身了。”

“这圣旨,咱家已经帮你收好,放在玉匣中了。”

“千户以后当小心保管才是,一般放在族中祠堂,在祖宗香案前供奉。”

魏忠贤瞧秦瑁年岁并不大,怕他不晓得接旨的门道,好心替他收好了圣旨,最后还不忘提点几句。

只是,魏忠贤若是知道秦瑁以为他是故意为难,而将他的女性族人都问候了个遍,不知魏忠贤该作何感想了。

心知自己刚才是误会魏忠贤了,但秦瑁面上不见半点不好意思,双手握紧玉匣,顺势就站了起来,道:

“多谢魏公公好意,小子没齿难忘!”

转过身来,笑嘻嘻对王子腾道:

“叔父,暂且借些银子来使!”

闻言,王子腾面上顿时一滞,心道:

“什么鬼?”

“刚才陛下不是赏赐你银两了么,怎有脸向老夫借?真是不当人子!”

心里就算对秦瑁恨的牙痒痒,但王子腾依然爽快地掏出了几张银票,准备拿一张小面额给他。

没想到秦瑁一把都拿了过来,也不瞧一眼面额,嘴里嘟囔一声道:

“叔父那般小气作甚!”

“些许银两有什么好数的,于我等沙场武将而言,都不过是身外之物罢了,何须在意?”

说着,秦瑁嬉笑着就将银票递给了魏忠贤,道:

“公公乃是陛下跟前的贵人,来到这等腌臜地给小子传旨。”

“小子心中对您老人家感激不尽,无以为报,些许钱财,且请诸位宫中贵人喝杯清茶,略解一身乏意!”

魏忠贤深深地看了眼秦瑁,心道:果然是皇爷看中的人,待人接物老道非常,刚才是白担心他了。

魏忠贤扫了眼周遭喜笑颜开的小太监,随手将银票给了他,道:

“这是秦千户的一片心意,还不收好了!”

说着,那小太监向秦瑁道了声谢,银票瞬间就消失在他的袖口,不见了踪影。

有道是:阎王好见,小鬼难缠,贾敬是个不中用的,这些人情往来,秦瑁只得自己费心费力了。

刚才魏忠贤说,皇帝老儿赏了自己不少银两、黄金和绸缎,怎么老子连它们的影子都没见着?

本着不懂就问,秦瑁脸上讪讪,期期艾艾道:

“那个·······魏公公,陛下赏了我许多黄金和银两么?在何处······”

魏忠贤听了秦瑁这话,心里一咯噔,刚才他还道秦瑁是个懂事的,没想到才转身就打脸。

只见,魏忠贤摇摇头,轻笑道:

“呵呵……赏赐之物乃是光禄寺负责,稍后应该会送到宁国府。”

嗯?

宁国府?

老子辛苦立下的军功,赏赐的金银珠宝,怎么送宁国府了?

银子进了贾珍手里,它还能进我的口袋么?

皇帝老儿年纪轻轻,今年才三十,办事太不靠谱了吧!

老子只是贾敬的义子,不是亲子,凭什么圣旨也得放他家祠堂?

以后宁国府被查抄了,自己岂不是要陪葬,真是没天理了!想到这里,秦瑁心下不淡定了。

什么圣旨啊,简直就是道催命符,还不如去辽东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