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现在在什么地方?”许安轻声问道。
自从许安回到河内,他还从来没有见过他们,甚至连朱橚都没有看到。他曾经问过高启,但却听说朱橚跟着朱二虎一块离开了。
有朱二虎跟着,他自然不担心朱橚会遇到什么危险,但是现在他却要担心朱橚会给自己惹来什么麻烦了。
“他们在北城的龙山客栈。”吴四轻声说道。
“他们在那儿做什么?”许安颇为不解。
朱棣几个,如今也不过是十二三的少年,原本就是喜欢凑热闹的,昨天满城的烟花,竟然没有将他们引出来,倒是让许安感到些许的不安。
吴四脸上露出一丝古怪的神色,低声说道:“燕王殿下说,他们既然要来拜师,就要送给老爷一个拜师礼。于是他们便将罗先生关在了龙山客栈,想要说服罗先生。”
许安闻言,顿时一种不祥的预感:“快带我前去龙山客栈。”
龙山客栈,二楼天字号房间,四个十一二岁的少年,围坐在一张桌子上。床上绑着一个男子,年纪约莫在四五十岁,留着一个山羊胡子,身上的青衫已经沾染了不少尘土。
“四哥,他怎么不肯同意呢?又给他银子,又给他房子的,一个落魄老头儿,竟然如此不识好歹。”楚王朱桢说道。
“大丈夫生于天地间,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老夫生年四十有六,岂会让你们几个小鬼儿拿捏住。”被绑在床上的罗贯中,高声喝道。
没错,被绑在床上的就是写《三国演义》的那个罗贯中。
朱二虎闻言,登时大怒:“你一介草民,竟敢对四位殿下不敬,按律当斩。”
罗贯中闻言,将眼睛一闭,完全不理会朱二虎的怒吼。
仿佛已经司空见惯。
“朱二哥,你这样恐吓他是没有用的。恩威并用,这个威可不是靠着嚎两嗓子就可以的。”朱棣向朱二虎说道,“以孤看,他要是不肯答应,对老师也就没有什么用处,我听说老师弄了一个劳动改造营,不如让他也跟着一块去劳动改造算了。省的让他在这儿一直吃白饭,三五天的功夫,就已经花了我十两银子了。”
朱二虎无语的暗道:“您要是不把整个客栈包下来,何至于花费如此多的银两。”
但他并没有将这话说出来,而是附和道:“燕王殿下所言极是,属下这就将他送到劳改营里去。”
罗贯中这些时日,也曾听他们多次说起过所谓的劳改营,大概也就是某种监狱。故此他对这个威胁,完全没有任何的畏惧。
“朱二哥,要将谁送去劳改营?”许安的声音忽而从外面传了进来。
朱二虎回头一看,却见许安将房门推开,缓步走了进来。
“老师,这人不识时务,四哥正打算将他送到劳改营里给老师出气呢。”朱橚见到许安,急忙站起来说道。
许安看了一眼朱棣等人一眼,结果发现除了朱橚之外,他一个人也认不出来。
“谁是朱棣?”许安轻声问道。
“是我。”却见一个男孩站了起来,虽不满五尺,但是双目炯炯有神,倒是不愧永乐大帝的风采。
许安随即又一一叫了晋王和楚王的名字。
“你们还站着干什么,还不将罗先生身上的绳子解开?”
朱橚慌忙说道:“老师,这老头对您不敬,不识时务。”
“我让吴四去请人,可不是让你们去绑人。还不赶紧将罗先生放开?”许安厉声说道。
朱橚见状,只好走到床前,将罗贯中放了下来。
“多谢阁下相救。”罗贯中见身上绳子被解开,便对着许安施了一礼,随即打算离开。
“先生且慢。”
罗贯中看了一眼许安,表情戒备的问道:“阁下莫给要食言?”
许安摇了摇头:“当然不是,我只是想要请教先生几个问题。”
“什么问题?你问吧。”
“我听说先生在写一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不知确否有其事?”
罗贯中戒备之色更重,沉声问道:“你欲如何?”
“先生莫要误会,在下听说先生想要寻人出版,在下倒是可以相助一臂之力。”许安说道。
罗贯中闪过一丝异色,但很快就消失不见:“我不愿与官府打交道,就不劳县尊费心了。”
“老师愿意给你出版,乃是看得起你,你竟这般不识时务。”朱橚忽而大声吼道。
“不得对先生无礼。”许安瞪了一眼朱橚,随即向罗贯中说道,“既然先生不相信在下,在下也不强求,但不知可否先睹为快?”
这个时候的罗贯中,还没有完成《三国演义》的全本,但已经写了十二卷,这也是他在江南寻找出版商的原因。
罗贯中闻言,却是一脸戒备的看向许安。
“在下可以当着先生的面观看,绝不会占为己有。请先生放心。”许安轻声说道。
“我并没有带着草稿在身上。”罗贯中轻声说道。
他当时被绑来的时候,根本来不及取草稿。忽而便有一群人闯进了他的住处,带头的还是钱塘县县令,他心中颇为忧惧,束手就擒,也未曾关注草稿之事。
“老师,我们将他书房里的书全都搬过来了。”朱橚忽而邀功似的说道。
“书在何处?”
“就在隔壁的地字号和人字号房间。”
罗贯中闻言,立马跑了出去。
他先是跑到了人字号房间,翻看了一番之后,又跑到了地字号房间。
他从好六七个箱子中,终于翻出来十二个小册子,登时松了一口气。
“这就是已经写出的卷册。”罗贯中脸色阴沉的说道,“赶紧看完,我还要返回钱塘。”
许安拿起最上面的一册,正是演义的开头。
约有两刻钟的功夫,许安将卷册合起来:“这演义甚好,只是开头这诗略有不妥,若是能够更换一首,便可称得上好上加好。”
罗贯中闻言,脸上露出疑惑的神情。这首开场诗,可是他琢磨了许久,方才定下的。他素来对此感到自傲,没想到许安竟然说这首诗不妥。
“还请阁下赐教,这诗有何不妥?”他阴沉着脸色看着许安,高声说道。
许安轻轻一笑,并没有说话,而是铺开纸张,将笔研磨,在上面写下了一首词。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罗贯中看着纸上的诗词,只觉得有一个东西,直接撞到了自己的脑袋上。
这首词的确比自己的更好,而且也更加贴合他所要书写的演义内容。
“这首词是阁下所作?”罗贯中惊讶的问道。
许安摇了摇头说道:“并非是我,乃是杨慎所作。”
这首词名为《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是号为明代三才子之首的杨慎所作。《三国演义》中的开场诗原本并非这首词,而是在明末时候毛宗岗评改《三国演义》的时候,将这首词更换为了开场诗。
这首《临江仙》的确更加贴合《三国演义》的意蕴。
罗贯中只是读了一遍,便也已经深为折服。
但他在脑海中思索了片刻,也并没有这首词的印象,更没有听说过杨慎这个人。
“不知杨慎,乃是哪朝哪代的诗人?在下才疏学浅,倒是不曾听过此人。”
许安闻言暗笑:“你当然没听说过他,要过一百多年后,他才会出生呢。”
“此人乃是山林间一隐士耳,先生没听说过也是正常的。”许安轻声说道,“先生所写之演义,开明宗义,势必流传后世,为人称颂。”
罗贯中沉思片刻,方才轻声问道:“不知在下可否借用这首词?”
“当然可以。”许安写下这首词,原本就是想要改在开头的,毕竟这才是他印象中的《三国演义》。
“在下还有一个请求。”罗贯中有些忐忑的说道,“在下的这部演义,已是撰写了十二册,正要寻人印刷出版,不知县尊可否相助?”
许安大喜道:“如此甚好。求之不得。我已经寻人请来印刷匠,随时可与以印刷出版。”
他在离开河内县的时候,便已经嘱托吴四寻找铺子开设书局。
“老爷,书局建在南城,还有一个专门印刷的工坊。”吴四适时的走上前来,向许安说道。
许安闻言大喜:“罗先生,这书局您可随意使用,专心写书即可。其余琐事,自有我着人安排。”
“多谢县尊。只是我家儿老小皆在钱塘,还需前往将他们迁来。”
“朱二哥,烦劳您与罗先生前往钱塘,接取亲族。”许安向朱二虎说道。
“博仁放心。”
随后吴四与朱二虎帮着罗贯中搬家,许安则是将朱棣等人带到了义学。
许安看了一眼朱棣等人的护卫,沉着脸说道:“你们就在义学外守着,不得踏入义学一步。”
“许县令,我们是王爷的护卫,万一王爷有个三长两短,我们可担不起这个罪过。”朱棣的护卫说道。
许安沉声说道:“他们若是出了事,自有我来负责,你们若是敢擅自进入义学,可别怪我不客气。”
众位护卫闻言,只好乖乖的站在门外。
他们在来河内之前,便接到了朱标的吩咐,凡事都要听从许安的安排。
许安将朱棣四人带进义学,冷声问道:“你们可知错?”
朱棣几人稚嫩的脸上,都露出疑惑的神情。
“你们是王爷,可不是土匪。谁让你们去钱塘绑人的?”许安厉声问道。
“是朱二哥说的。”朱棣立马将朱二虎给卖了。正在帮着罗贯中搬家的朱二虎,只觉得后背忽而一阵冷意袭来。
“你们以后,就在义学中,跟着高先生学习,在这儿你们都不再是王爷,而是普通的学生。若是被我知道,你们胆敢耍王爷的威风,我就先打你们十大板。”许安沉声说道,“你们每五天都要在义学里就学,吃住皆在义学内,然后休息两天,可以回县衙居住。”
他随后将朱棣等人交给了高启:“老师,这几个兔崽子,您好生教导,若是胆敢不听话,直接棍棒伺候,责任我来担着。”
“周王殿下,勤敏好学,将来不可限量。”高启赞叹道,“算学、格物皆是进步迅速。”
许安笑道:“那朱棣、朱㭎、朱桢三子可不是省油的灯,还是要老师多费费心。”
“此亦是我之幸事。”高启忽而叹道,“我在吴中三友,皆以河内苦寒,不肯前来,殊为可惜。”
许安闻言,亦是感到可惜。
杨基、张羽、徐贲三人,虽才学出众,但皆为惨死。
但人各有志,许安也不会强求。
许安将朱棣四人送到义学之后,便来到了南城的书局。
在门梁上挂着一个牌匾,上面写着:华夏书局。
这是他离开河内之前,便让吴四寻人雕刻的。
这时朱二虎和吴四恰好走了出来。
“朱二哥,我听说是你撺掇朱棣他们去绑罗先生的?”
“博仁,你可不要听晋王殿下胡说。我怎么可能会做出这样的事情。”他满脸慌张的说道,“我还要前往钱塘接人,先回去做准备了。”
话音未落,朱二虎便跑的无影无踪。
“罗先生,刚将东西搬进去,便开始写他的书了。”吴四叹道。
这就是个书呆子。
许安闻言,也没有打扰罗贯中,对吴四说道:“赶紧安排印刷匠,尽快将第一卷印刷出来。”
“是,老爷。”
许安看了一眼华夏书局,随即便回到了县衙书房。
他在书桌上展开了一张纸,随即在上面写了四个大字:永乐大典。
但很快他又将这四个字给划掉了。
对于华夏人来说,《永乐大典》既是骄傲,也是痛苦。
《永乐大典》修成之后,逐渐亡佚,到了后世,仅剩418册,为全部册籍的百分之三。
许安将毛笔放在搁笔台上,背着手来回不停的走。
约一刻钟的功夫,许安提笔写了一封信。
这封信是写给朱元璋的,这也是他第一次给朱元璋写信。
他洗完之后,想了一下,又给马皇后也写了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