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多天,再来看《吕》,又经历了一些大事,不知道自己对相同的事物是否已经有了新的看法。来看一看吧!
《审分览》:前几个小题目还是比较明晰的,但是对于这个“审分”还是有些疑惑。“分”是四声。审是明察的意思,那么主语是帝王,帝王要把明察()作为分内的事。括号内的,可以是指一切事物。或者再理解一下,帝王要知道一切人的分内之事是什么,因为明察一切很难做到哈哈!知道每个人的职分,也就相当于掌握了世界之书的目录。
【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这句话也太有先见之名了,分田包产,在诸子百家的时代,就已经提出了。不过,那个时候有滥竽充数什么的,理解这一点也并不难。看来,人性从来就没有变过,不管外部世界如何变,许多内核是一样的。
关于私藏,唔!人不是机器,即便是机器,也讲究封装。这没有办法,因此文中提到的【主无所避其累矣】,基本上是没法回避的。
知道什么事简单什么事很难,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容易的,但是不去做的话,这样的认知一定是具有缺陷的。毕竟,一件事如果适合自己,难度就降低,一件事不适合自己,难度就增高。《吕》里面的论述就更有意思了,凡事自己做就会很难,而安排别人去做就容易不少,呼呼!我真的谢谢了。【凡为善难,任善易】。人若从来都坐在马车里,没有自己走过路跑过路,就不知道自己的速度究竟有多快,下了马车,和马并排跑,自己的本事如何就一目了然了。那么本事不本事另说,主要要说的是,你驱使在跑步方面比你强的人,你基本上就会获得等同的速度。
凡事有绝对的,好的程度,但是假设对这种好的实施如果破坏了规则,那么所谓的提高相较于规则的崩坏,就是杯水车薪。改本身没有问题,但是因为修改导致了人人都可修改,那么就不知道修改的走向是如何的了。哎!说得混乱,再凝练一下吧!为了优化设备而拆掉了封装,那么即便设备被优化了,封装产生的好处却消失了,所以,总体表现会怎样不清楚,不知道最后后不后悔拆掉封装。
大者不需要夸耀自己的本领,甚至不需要太多本领,他会御物就足够了。他们的眼里,只有马之缰绳,牛之鼻环,别的,一概不操心。哎!是吧,你发现自己是头倔牛,好像谁也伤不到你,驱使不动你,直到有一天,别人捏住了你的鼻环,你才明白,你所谓的固执,仅仅是因为还不够疼。劝自己在生活中诙谐一些,圆滑一些,别人对自己的伤害不致命的时候,就学会随弯就弯,学会拟态和变化,这样有助于保护自己的重要弱点,别等到别人找到了自己的致命弱点,那时候就真是没有自由了。别觉着自己无欲则刚,无欲望的那个东西是神,或者鬼,不是人。
那么我们站在另一个角度,假如我们手中握着的缰绳不是马的缰绳,那么你的马车是很危险的,对吧!
在光里,能被看见的,为阳;在暗处,不能被看见的,为阴。这个世界,永远半阳半阴,对神不是如此,对人永远如此。《孙子兵法》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做自己分内的事,却不居功自傲。这是一件很难的事啊!像是在做证明题,如果是对的,那么其实也无需证明了,就像你不用居功自傲,就已经拥有功劳;如果是错的,那么怎么证明也是错的,就像你无论怎么居功自傲,功劳也不会附上自己的身。
所以我也时常反思,自己是真的怀才不遇,还是根本就没有才华?因为这两点的表现几乎一样,不能用“不被人知晓”来推测出自己“怀才不遇”,这是必要不充分的。我还在想,自己应该要努力一些,多提高真本领,少弄面子工程,让某些才气自然而然地流露,而不是靠别人的误判(即误判你很牛,实际上你并没有那么牛)。
但是,唔!有一句话还是很你能戳心的,假如你被知道,你就不需要表现出自己的机敏了。【於知乎去几】,这句话的翻译很难,我目前还看不懂,但是它表达的我明白了。当然啦,那种被人理解的心情,真的很好,怪不得有士为知己者死这一说。
如果你的心是里不出外不进的状态,那么别人怎么去理解你的心意呢?这算是完全保全了自己的天性,没有错,可是,这样安静,真的适用于这个社会么?我觉着(嗯,过了一段时间,果然有新的理解,以前觉着安静挺好,现在觉着安静是不充分的),安静最多用来修心,除此之外,几乎用不上了。虽然这也是,每个人有每个人自己的人生追求,但是,从人的社会性来说,不能融入社会的,生存几率是非常小的。进而,考察社会的发展,发现,生产力的提高和人与人配合的紧密性,是非常相关的。只靠安静,我想并不能主宰天下。无为而治,并不完全等同于清净安宁。
道家的思想总是不出门,不出门的,其实是我误解了,结果变成纯纯的宅男。唔!算啦!是的,有些事是自然而然的,本不需要控制,如水流的方向,不出意外一定是向下的。人的智慧,总是致力于破坏这些理所当然,其实并非破坏,只是为了提供新形式的服务,解决新出现的问题,非要水逆流而上(如制作喷泉)。这并不是什么错的事情,观看历史就明白,这些调整,之所以不会有一个确定的方向,是因为当事物处在了比恰当位置高的地方,就要往下调,反之亦然。我们的动作,只是为了恰当服务的,目的从来不变,但是其表现,不变是不可能的。顺其自然也好,不出门也好,实际上不是什么也不做的顺其自然,也不是真的在家里蹲着做个宅男,而是提醒你,凡事别想太多,照着自己的感觉走就行了。
此时无声胜有声,此时无招胜有招,夫唯无招,则天下莫能与之招,哈哈,又开始胡言乱语了,其实还是那个意思,无论走到什么时候,都不能照本宣科,要学着随机应变。
时刻保留这样的一种意识,不要太强求自己。那就是,这个世界上总会有一些结,是根本解不开的,你百思不得其解,大概率是因为自己的实力不够,还有少部分时候,是你面对的问题本身就无解。如此,何必去为难自己?知道什么事是无解的,自然是一种智慧,知道自己做不到而放弃,又何尝不是另一种智慧呢?【以“不解”解之也】,你学会用这种方法,去解开自己心结,解不开,就是最终的答案,放那放着好了。
不慌乱的人懂得驭人,被驱使的人才慌乱地做事。
虚假本身是错的么?制作虚假的人在犯错么?这些问题似乎有确切地答案,但是当我们把答案框定,我们看待事物的方法也僵化了,好像,又不是这样的。我只知道,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不是同一个原因,说再多,就超纲了。
眼睛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相,不是因为你没看到真相,是因为你没有通过你的眼睛所看到的理解真相是什么。用眼睛看是手段,不是目的。如果不采用多种手段,怎么会不误解真相呢?
所以说,知道自己知道和知道自己不知道很难,不知道什么却很简单,哎连眼睛都靠不住。但是我们也只能接受现实,即,我们只能通过获取的一系列不确定的信息,去完成我们接下来的判断和动作,唔!莫名可怜自己,不过也只能如此了。
如果一个人执意欺骗自己,那就像假装睡觉,别人是无法叫醒他的。
这个世界有很多自己不会做的事的,但是没有关系,无论是怎样的事,都是有人专门在做,我们亲力亲为,反倒要承受大量的疑惑、操劳。不妨老老实实接受自己的不足,做自己能做的,不要太纠结做不到的事。
人之心者,【之所不能也,所以能之也;所不知也,所以知之也】。只有心是空的,才能填满它,如果你每天都在忙,你就不能做别的事,如果知道得太多,就失去了知道别的的能力。哎!你明白,就是在说,人应该劳逸结合。总是,就谁谁自称,什么什么,我不如什么,什么什么,我不如什么。实际上就是这个原因,因为不能什么,所以才能什么。是什么了,就很难再是别的什么了。比谋略,我不如张良,比带兵,我不如韩信……但是,刘邦就是可以成为王,就是因为他有空闲的时间,把技能点都点到了驭人上。
如果你想了解事情的真相,那么就必须学会找合适的对象。你想充分了解一个人,最好是去问他的对手,而不是他的朋友,更不应该去问他自己。容易被蒙骗的往往不是一无所知的人,而是一知半解的人。
大者,必须是平静的,否则就说明,目前还不是大者,或者还没法成为大者。
《审分·知度》真的是一篇好文章。认为自己聪明的人,往往也是犯错更多的人。人不能无所不知,所以说得越多,越觉着自己懂得多,越是容易遭受蒙蔽。既然自己不知道,就千万不要发表什么指示,否则,事情只会做得更差,让懂得的人发挥本领,效果是要好于盲目指挥的。这就是知度的意义,知道自己的程度,知道别人的程度,知道管理的程度,实际上是知道自己该做到什么程度。
做事选对方法,选对工具,选对人,其余的,不必自己操心。这一点还真是选择大于努力了。嗯,毕竟是常理嘛!
【吞舟之鱼,陆处则不胜蝼蚁】。意思很明白了,不是你的地盘,你别嘚瑟。
如果越暴力就容易实现自己的愿望,那么谁会不选择暴力呢?原因很简单,之所以不取之,是因为它没有那么有效。
【今一兔走,百人逐之,非一兔足为百人分也,由未定】。这也是一句很睿智的话啊!当一件事的追逐者很多的时候,不主要因为它好,最主要的原因是,它的所有者未定。唔!所属?
因为大家的想法不一致,所以,如果听从的话,就会迷惑不解。定目标的精髓,就是不二,就是统一。
同样的道理,却产生了不同的结果,唔!龙不一定生龙,凤不一定生凤啊!
能看到自己长处,却看不到自己的短处的人,真的是受蒙蔽啊!
《审应览》:强者不做过多的事,不说过多的话,是为了减少弱点的暴露。在暗处,才能观看全局,考察别人。唔!那么所谓的审应,就是审视自己的出声应容。呼呼!有些文字仅仅通过翻译是看不懂的,还要看原来的文言文是怎么写的,有趣。
人似秋鸿来有信,哈哈哈!【盖闻君子犹鸟也,骇则举】。差不多啦!鸟无论飞到哪里,都没办法规避外物对自己的惊吓。如果不学会惊恐,那鸟早就死了。人也差不多,只是,这里有一个矛盾,太惊恐,也会躲掉好多好事。惊恐或许能让人成长很快,但弄不好也会摧毁人,哎!
灭亡的没有灭亡,只看我们如何定义灭亡了。许多概念都是人抽象出来的。唔!但是往往,抽象的东西灭亡了,比实际的东西灭亡了,更加让人惋惜。
凡事都要考虑本意的话,你就发现,自己做的事一点不直接,后来,你再想想,你发现,我们根本没办法直接解决问题,问题都是通过其他事间接解决的。提升温度的本意,是维护温暖的状态,但是我们不能直接修改温度,我们只能提升热量。【偃兵之意,兼爱天下之心也。兼爱天下,不可以虚名为也,必有其实】。你再想想,目标的行动,其实是不可割裂的呀!
有人失去了土地,就必然有人得到土地,反之亦然。自己得利就高兴,自己失利就不高兴,那么眼光就永远只能停留在自身这一个点,就很难了解全局的变化,也不会理解利益的更深刻的意义。致力于一件事,却始终没有做成,是不是,就是因为自己没有理解到一些较为深刻的点呢?
你总是说,“为了你好”。你不妨把自己带入这个“你”,如果你也喜欢别人这样对你,那么你再大方地说,“为了你好”吧。
别人与你说话的时候,总是战战兢兢,那也许是别人尊敬你,也许是你太严厉。
话说得少,就会显得慎重。事情被解决,绝对不会完全是凭借自己的力量,自己要有这个自知之明。
其实我刚刚就打算要说一些轻浮的话,它们就是没有意义的,我要不要说。就在这个时候,我看了《吕》,我发现,无法实现的承诺,从一开始就不要说,即便自己的情绪已经升到了很高。因为啊,情绪从来不是情感,可能这样说话太理智了,没有在乎自己的感性的感受。可是,就是不可以的事情,不会因为自己喜欢,就去随随便便说话吧!于是,我打算的是,多做一些事,少说话。多做点不确定的,不要定下来。自然,不定,和乱说,破坏力又差不多,看自己的抉择。一飞冲天,一鸣惊人,呼!但愿,没那么多痴心妄想,也不要让自己的心在小事上被消耗殆尽好了。
如果你谋划的东西是希望别人知道的,我还是觉着,晚让人知道不如早让人知道,如果反过来,那在做之前,都不能走一点风声。当然,兵者虚虚实实,被听到的,不一定是秘密,也有可能是鱼饵。完了,说了半天,白说了。那么,这个世界里,到底有多少是真实的呢?别问,至少至少,我是不能知道的。
【圣人相谕不待言,有先言言者也】自然,有许多许多东西,要先于语言。做到最不装假的状态,才能有真情流露。没动真心,就别耽误别人了。唔!我在说什么?哈哈!
蝴蝶绕着你飞,那是因为蝴蝶们喜欢你,如果有其他人出现,蝴蝶可能就要远离你了。这世界上有许多隐晦的喜欢,不能说出口。倒也是事实。
《吕》的这几句话还真是解决了我心中的困惑。如果一件事是完全被语言所左右的,那么这件事本身就没什么要做的价值了。只有语言一个变量,说明还有太多不成熟的地方,既然如此,还是不说了吧!【精言之而不明,勿言之而不成。精言乎,勿言乎?勿言。】等到真要说话的时候,那也是因为,语言的作用,仅仅是用来如虎添翼的。哈哈!随后,又讨论了可不可以与别人说隐秘的话,可以,但是,你说的话,只有能听懂的人能听懂,听不懂的人也就是听不懂。何为隐秘呢?只是因为,还没有遇到那个懂你的人啊!
因为语言的最高境界,是抛弃语言啊!
如果能练就那种,仅靠一个眼神,哈哈!也不太可能,但是也不是没有人能做到啊!
当一个人孤独的时候是一个脸色,而看见了别人立马就换了一个脸色,这个脸色的切换恰恰说明,隐藏的心情,是一个很重要的心情。尝试掩盖,别人发觉,那就是欲盖弥彰。
有些事,就像黑夜中的烛火一样,清清明明。
【言者以谕意也。言意相离,凶也】。是如此,可是,太多太多的时候,我们并没有什么值得去做的事。既然没想做什么,言不达意又如何?没有归属感,怎样做才能有归属感?只看到言不达意,你却看不到背后的无奈,言不由衷,因为衷不了。害!还是不说了。
我觉着,没事就不要去刨根问题,你觉着花的根是根,那么根的根是什么,是根的边缘?是根毛?根毛的根是什么?是土壤么?那土壤的根又是什么?算来,深究前因后果,终究无果。
如果不要道理,那么,别的一切,都成一纸空谈。
【非辞无以相期,从辞则乱】。你这句话真的有信息熵么?尽信书不如无书哈哈!你说羊有三只耳朵,可是无论怎么说,说得逼着,最后啊!羊就是只能有两只耳朵。羊有两只耳朵非常容易,而你劝别人相信羊有三只耳朵非常不容易。语言,只有用来表述事实的时候,才显得用起来简单。
你缺了一件黑色的衣服,但你需要的黑色衣服一定不是穿在别人身上的那件。
有些问题,回答与不回答一样,那还考虑什么呢?一定是应该一言不发的。
将好东西送给别人,算是一种贤德,而不接受好东西,是不是也算一种贤德?我根本不知道。
食而不耕的人,与吃庄稼的蝗虫有什么区别呢?我也反思自己,自己究竟算个什么东西?百思不得其解,我,算是个不知道未来的人吧!有人劳心,有人劳身。这个话题就到此为止。
如果我做不到对,那么我还需要知道如何去对么?贤德这东西,不是谁都能有的啊!
总说,赤城能打动人。可是,打动人的,基本上都是利益,这一点,很难改变。
《离俗览》:【世之所不足者,理义也;所有馀者,妄苟也】,这基本上是真理了,喜欢的,希望的,都是少之又少的,不喜欢的,不期望的,基本上是遍地都是。我不想说这个事实,我想思考一下,为什么会这样。《吕》说,【民之情,贵所不足,贱所有馀】,一个东西变多了,就不可能珍贵,地上的石头子,有各种各样的颜色,有自己独一无二的形状,有的透明,有的深邃,可是,它们从来不会被坚定地选择。独一无二,从来不是特殊的原因,因为,这个世界上不存在不独一无二的东西。唔,那么,应题目的话,那就是,无人不俗。
既然,没有人能到达那个彼岸,那么,有谁会不在这浪里漂泊?没关系的,没必要背上大石头把自己沉入河底。我们要何去何从,呼!等待戈多,等待戈多,谁也不知道戈多是谁。但是,我还是说,别自暴自弃啦!
小人不需要实现大事,只要能把自己眼前的谋划清楚,做得利索,也就是尽了自己的本分了,还需要考虑别的什么呢?
一个人必须要学着受屈辱。不然,做了一个受屈辱的梦,都可能忍受不了。我们就说是士可杀不可辱,但也不至于把这句话做到极致吧!我只知道我并不是一个君子,我没有长久的打算,我从来都站在自己这一边思考问题,这很好啊!因为,真的,凭借我的实力,根本就看不清这个世界,到底何为欺骗,何为真诚,我怎么会知道呢?于是,我只能学着,接受,学着钝化,学着随遇而安,学着得过且过。粗糙一点点,不要那样难过。
传说中的贤者,还真的不是用利益能驱使的。这是我之悲哀,我心之悲哀,我的信条,与我爱的人正好相左。我自卑,我为何自卑,我自然也可以自豪,或许我没有自卑,我只是,有些哀伤。我知道这个道理,道不同,不相为谋。许多事,真的,利益不完全说了算的。
那两边,坚固的壁,让你彻底痛一次,让你明白,面对矛盾是要释怀,自古忠孝难两全。
吹牛的部分就不看了,与过去的一些句子太相近的也不看了。
离俗里面有太多的殉义了,我其实不太喜欢这些。虽然……但是,可能是认为自己的情不会用得那么深吧,所以羞于看这些故事。我知道,我不是那种忠义之人,看这些描述忠义的故事,有些惭愧,有些羞愧。
事情不会凭空产生,必然需要先思考行动的逻辑,然后去行动,然后事情才会发生。我总是很懒,说自己累,然后不去做,错过一个又一个。但我觉着,我还没有思考清楚逻辑,所以,事情不能开始。哈哈!这个状态下,行动,应该是更加糊涂的选择了。
别妄想成为别人的希望,也别妄想有谁会活在你的期望里。
威严,也不是驱动它物行动的关键啊!
事情本身就是有难度的,许多时候,真的抱怨不了你的态度,你的管理,真的就是实力不足,唔!放手吧!你能掌控的有限,你,真的能打破自己命运的枷锁么?
当你审查了一圈,最后发现,任何一种美好的特质都无法单独使用,全都是必要不充分。成功啊,不显得太难了么!
有着根本利益冲突的人,再如何和睦相处,也是暂时的。再善待,不如弃之远离,谁缺你的好意呢?唔!庄子啊!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有你,不如没有你,这可是再伤人不过的话语了。可是,多少时候,事实就是如此呢?你的好意,要么留在自己手里,要么就丢地上吧!
你的好心,可否留给自己啊!你多花时间爱自己好了,别没事好为人师,说实话,大巧不工,大道无痕,水利万物而不争。
那么是否,我最爱的表现,就是表现得一点也不爱,不要给我爱的人任何压力,不要打扰人家的生活?唔!我怎么能知道呢?我认清不了自己,更加不会明白,别人是如何想我。
好像,我没有在解释书里的一些东西,反倒是在思考,甚至是在批判。
到底什么是对的呢?对的多了,也有损耗,损耗多了,也就无论如何对不了。这个世界里的大多数过程,都是负反馈的,因而有了福祸相依之说。
你无止境地追求自己的技术,你有没有想过,这个技术中的某一个部件根本承受不了你给的要求?在持续不断地勤奋之下,总是要以某个部件损坏收尾。这样的话,突然很悲伤哎!人本来就是要磨损的,只是有人磨损得多,有人磨损得少,呜呜!反正留不住。
凡事不能不庄重,又不能太庄重,是啊,这不让人烦恼才怪了。
【使民无欲,上虽贤,犹不能用】。一个没有野心的人,是不能被驱使的。油盐不进,那就意味着没有人情。如果人没有欲望,生命不能驱使他们前进,美玉不能驱使他们前进,美食不能驱使他们前进,长寿不能驱使他们前进,那么他们在那里待着,虽然不是石头,也胜似石头了吧!驱使他人的精髓,就在于利用他人的欲望。更厉害的驱使,是先赋予人以多余的欲望,再利用其多余的欲望将其驱使。【善为上者,能令人得欲无穷,故人之可得用亦无穷也】。这句话固然正确,但还是让我背后发凉。
待在一起的狗,老老实实,没有争斗,那不是因为这些狗的脾气好,而是没有出现值得它们争斗的食物。何以,二桃杀三士?何以鹬蚌相争,何以螳螂捕蝉?
万事的驱动,离不开欲望,离不开利益。
是啊,可以预料,失去信用,就是快要灭亡了。
那么这里其实还有一些东西,比如谎言的作用时长,是否能永远不被拆穿什么的。人之所以要诚信,是因为不诚信被拆穿了以后,会很麻烦,但是,如果,永远不会被拆穿?呼呼!我建议不要去窥探人性的恶啊!
我觉着,在欺骗为前提下,建立的诺言应该是不算数的。这里面的逻辑就很混乱,被人卖了就是被人卖了,不聪明也认了,但是,这个时候还认认真真帮人数钱,说不认真就不算诚信,那不是太不合逻辑了?
事情固然不能十全十美。但是,如果一全一美都做不到,那真就没必要追求了。事情应该是有瑕有瑜,如果看不见瑕疵,那应该是极度地喜欢它瑜的部分,反之亦然。唔!人的主观怎么会不让人被蒙骗呢?但是,主观的另一个魅力就是,无论如何,我愿意。
我愿意,多么美丽的字眼。
【夫欲立功者,岂得中绳哉?救溺者濡,追逃者趋】,想要成功,就不能想着做一个完全无辜,完全谁也不得罪的人。要有血性,不做绵羊。
【疏贱者知,亲习者不知,理无自然】。怎么去看待别人的评价呢?这句话已经说得很明白了,都不认识,那么说的话,可参考的程度就自然很低。一笑了之吧!八卦就八卦个热闹,何必看三国掉眼泪?
有很高的成就的时候,你不妨想一想,有谁在帮助自己?如此,你就明白了很多事,你就不会再骄傲自满了。如果你想不到有谁在帮助你,那只能说,目前的你,还没有开窍,还很糊涂。
用人时要衡量,但是,千万别用十全十美卡人,那是没有人会符合条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