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注说明

《脉义简摩》作者周学海,字澄之,清代医学家(1856—1906年)。安徽建德人,在光绪十八年(1892年)中进士,任补内阁中书,又出任浙江候补道。后来潜心研究医学,尤精于脉学。著有《脉义简摩》8卷、《脉简朴义》2卷、《诊家直诀》2卷、《辨脉平脉章句》2卷,合刊为《周氏医学丛书脉学四种》;另有《形色外诊简摩》2卷、《伤寒补例》2卷、《读医随笔》6卷,曾评注《温热论》《幼科要略》《叶案存真类编》《诊家枢要》等书。其医术高明,著作内容多来自于实际效验和临证心得。

《脉义简摩》为脉学专著。《周氏医学丛书脉学四种》之一,撰于1892年,共有八卷。卷一至卷三分别论述切脉部位、方法及脉象特征;卷四至卷五论各脉象主病;卷六为名论汇编;卷七为妇科各种脉证;卷八为儿科诊略。书中主要为阐述脉理,参阅《脉经》《诊家枢要》《诊宗三昧》等有关文献,并结合个人心得撰写成书。

《周氏医学丛书脉学四种》首刊于1896年,后又经翻刻。本书选用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至德[1]周学熙印刻版本为底本(简称民国版),以1984年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发行版本为参校本(简称广陵版)。

点校说明

本书在校勘过程中遇以下情况,处理方法为:

1.凡书中的异体字,均保留原字,不予修改,并于页下加注。

2.书中凡出现“藏”“府”表“脏”“腑”之意时,均改为“脏”“腑”;“鬲”表“膈”之意时,径改之,不予标注说明。

3.书中凡写“舌胎”之处,均保持原貌,不予修改。

4.书中句读标点遵循现今通行之汉语标点,不予标注说明。

5.凡书中出现“按”处,均在“按”字后加以“:”,不在标注中说明。

6.因本书由竖排版变为简体横排版,书中凡出现“右”“左”表上下文时,均改为“上”“下”。

由于时间仓促,书中难免存在纰漏,敬请广大读者提出宝贵的意见,以便再版时修订提高。

校注者


[1]至德:安徽至德县。即原安徽建德县,民国三年(1914),改建德县为秋浦县,民国二十一年改秋浦县为至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