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鬼片看成了喜剧

我喜欢看鬼片,那种感觉让人很爽。鬼片里鬼的出现“简单粗暴”,人生里比鬼更“鬼”的人“神出鬼没”。

世界上大概很难找到我这样的人,心情不好时看了鬼片豁然开朗,心情瞬间好到爆。后来我对自己的洞察和解读是:强大无比的内心世界。鬼片刺激一些人恐惧,却刺激我更大的人生斗志。

曾经看的时候毫无感觉,看完了以后展开联想。很多年以前看了一部《office有鬼》,里面角色因为上了最后一间厕所然后都变成鬼了,阴影到我到现在都绝不上最后一间厕所。

看鬼片的充实感、幸福感,很难描述。泰国的鬼片有的还有许多人性的色彩,是比较浸入人心灵的恐怖,欧美的鬼片只是恶心而已,开始看恶心得吃不下饭有时,后来可以边看里面的各种恶心啃鸡腿。日韩的鬼片完全是心灵上的恐惧。什么《午夜凶铃》、《鬼来电》、《假发》……给人后续的阴影是很浓厚的。比如《假发》造成的阴影是我看到假发就不自觉地想,哪里来的?头发的主人是死是活是怎样?然后细思极恐。《鬼来电》造成的影响是做了个实验,用自己的手机给自己打电话,看看是什么效果。实验结果是占线。

许多年后成年以后才发现,鬼其实不可怕,有时人比鬼才叫真正的可怕。

刚开始工作的我,标准的愣头青,从来没有想过工作电脑要设置一个密码,一副觉得全世界都是友善的模样。

第二天在自己电脑上发现些奇奇怪怪不堪入目的东西,我报告给了上司,调监控,才发现是那个平时对我们都非常友好的,看起来除了秃点顶,整个人还算优雅的,坐我隔壁的“隔壁男”,居然利用所谓的加班时间用我的电脑去看那些东西。天了,如果别人认为是我,那会怎样的看我。

领导没有说他任何,因为人品不好不影响他的做事能力,他有着一流的文笔。

这件事我懂得了两个道理:一、电脑一定要设置密码,特别是工作电脑。二、领导有时并不一定只用品德高尚的人,只要能创造利益就会用,哪怕其实他自己也看不惯这个人。就和长大后一样,不能像小时候我爽你就是不和你玩,长大后的人生即使看见“鬼”,不想和你微笑还不得不微笑。也许这就是长大后的无奈。

这是我遇到的第一个“鬼”。

第二个“鬼”,所有人都公认是一个特别爱笑,待人和善的人,几乎所有人心中温柔如水的人。可就是这样一个人因为我无心的一句玩笑,背后狂“捅刀”,直接告到老大那里,在背后制造太多舆论。妥妥的“职场霸凌”。而其实欺负我,她得不到任何,对于她没有任何意义,可是她就是选择那样做,可能这样做无缘由的,她心里就是爽。所以我后来不太相信几乎所有人都公特别好的人,这种人有没有,有,但一定是少数。我更相信人的认识和相处是一天天的,需要时间“堆砌”的真正的理解、温暖和呵护,所以我不太相信一见就自然亲的人,我会觉得对方没有基本的边界感。

这件事也让我懂得了两个道理:一、对你笑的不一定是好人,不一定真喜欢你。二、你不喜欢一个人但有时必须对他(她)笑。

第三个“鬼”,是不是我鬼片看多了,总遇到这些“鬼”?我没有做的事演绎得我像做了一样,背后毁灭我跟打击“希特勒”一样。可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做“鬼”终究会被人发现,做“鬼”最终会被人“打鬼”。

幼年时喜欢就是喜欢,不会装,讨厌就是讨厌,装不出来,成年后,不断因为生活指导生活,各种被迫成长和改变。

终究有的人变了,有的人如我,渴望永恒的保持外圆内方,活得和个“铜钱”一样,外表会相处,内心够坚强够初心。

小时候多简单,多容易满足,长大后人们想要的越来越多,觉得什么都不太容易满足自己内心的欲,这也许就是越长大越孤单。

世界有阳光,也有乌云,可是在我们年幼的时候父母告诉我们更多的是童话中的美好,频繁说的就是叫我们听话。其实后来在“疼痛”中会发出“童话中都是骗人的”,其实童话有,看你遇着谁。人类森林不只有小绵羊,还有大灰狼。我们不当大灰狼,可我们,也永远不必做只小绵羊。

庆幸的是:这世界,“鬼”只是少数。

而我们,做人,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