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兴市场经济下企业发展40年:困惑、选择和希望
- 刘小玄
- 1223字
- 2025-02-18 01:21:00
第3章 民营企业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民营企业的兴起和发展。迄今为止,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已占据60%左右[81],与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共同构成了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尤其是,民营企业在中小企业中占据着绝对优势,并覆盖了全部的微型企业和个体户,构成了中国经济赖以成长的庞大根基,以及数千万百姓就业的可靠保障。
国家工商局的企业注册类型划分并没有民营企业这一类,只有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以及外资企业等。广义的民营企业,泛指除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以外的所有注册类型的企业,主要包括个体企业、私营企业、乡镇企业和城镇集体企业。狭义的民营企业,按照通常人们的理解,是指私营企业或私营控股的股份企业以及个体企业。
在可得到的统计资料中,通常并没有民营企业的范畴。如果想找到民企的数字,大致来说,从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期间,可以从个体企业、乡镇企业、集体企业或股份企业的统计中大致得到相对应的范畴,直到90年代末期,才出现正式的私营企业的统计数字,才把私营企业从乡镇、集体企业的范畴中独立出来。即使如此,在股份企业范畴中也很难把大量私营企业从中独立出来。因此,中国特色的经济制度使得民营企业这个概念的边界总是十分模糊,它们不是戴着集体或乡镇企业的“红帽子”,就是竭力突出其股份公司的组织形式,淡化其所原本具有的私营企业的性质。
然而,不管怎样,民营企业的发展是改革40年来最令人瞩目的事件,其增长也是最为迅速的。尤其是近十多年来,从覆盖全国乃至全球的互联网电商,到领先全球的移动支付,从福耀玻璃进军美国市场,到华为公司的全球产业链的扩张,从连连并购国外大品牌汽车企业的民营汽车公司的迅速扩张,到民营商业火箭的发射成功,这些令人鼓舞的事件,都标志着民营企业的成熟和壮大,标志着市场化给民营企业带来的巨大机会,其潜在的可释放能量是无穷的。民营企业不仅承担着覆盖全部基层的中小微企业的发展重任,而且也完全能够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大公司和龙头企业。
因此,要理解中国增长的奇迹,首先就要理解民营企业。民营企业为什么会有如此快速的增长?其增长的主要动力和来源是什么?民营企业近年来的发展具有什么新特点?民企发展可能受到哪些制约?这些问题对于中国经济能否进一步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民营企业在40年的前期是处在市场经济还不太成熟时候的准备期和适应期,这个阶段的特点是企业规模小,“红帽子”或有意识地模糊产权,满足社会各方的认同,积蓄发展的潜力,积累物质和人力资本,迅速地占领一切可能的市场。在40年的中期,民营企业则是在市场化越来越成熟的环境下取得了更迅速的发展,当价格并轨统一后,民营企业与国企基本能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进行竞争,因而充分发挥了它们的竞争优势,取得了一系列优秀的发展业绩,不过也面临着改革徘徊时期的新调整和新考验。在40年的后期,新技术的出现给民营企业插上了翅膀,使其能够突破过去的歧视和市场壁垒,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惊人的发展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