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方正化

朱由检手持茶壶正要倒茶,此刻却僵持在半空。

扯了扯嘴角,终于还是躲不过么。

转念一想,天启有这个‘人之将死’的想法也正常,毕竟自从‘落水’后就反反复复,任谁都要多想。

朱由检拧着眉头,还是把茶倒完。

“是天启五年那次落水落下的吗?”

天启笑了,能想到这个,说明朱由检还是有点智慧的,他也想活,可有些人不想让他活而已。

生死看淡了,其实也没什么好怕的。

唯二放不下的就是江山和皇后了。

“皇兄莫要自弃,臣弟知道一些大夫,将他们召到京城给皇兄好好看看。”

天启摇摇头,“不用了,他们到不了京城的。”

朱由检悚然一惊,这些人的能量这么大了吗。

“皇兄可知是谁谋逆?”

“朕不知,魏忠贤查了一年也查不出来,后面就不了了之了。”

“会不会就是他指使的?”朱由检没有理由不怀疑。

“虽然魏忠贤已有了野心,但确实不太可能,魏忠贤当不了皇帝,朕也无子嗣,朕若是死了,不管是立你还是立福王,魏忠贤都不好掌控,最好当然是立孩儿了,但朕的子嗣偏偏都夭折了。”

天启轻笑,语气有些自嘲:“呵呵,刚刚朕掷茶杯时他居然敢躲,真是好奴婢啊。”

立嗣这个朱由检也知道,皇帝有子嗣的情况下当然是立子嗣,但没有的情况下是不可能找年幼的宗室即位的,历史上这方面的教训大明的文武群臣可不傻。

“皇兄既已察觉魏忠贤有野心,何不趁早杀之?”

不过一个家奴而已,顶多浪费一块布擦一下宝剑的血迹。

“这是朕要跟你说的第二件事,如果朕真的驾崩,到时候朕会将魏忠贤留给你,此人虽然有野心,但色厉胆薄,不难对付。况且此人也是对付外廷的一把好刀。”

这句话已经跟托付后事没什么区别了,就算兄弟两的关系在历史还是现在都很好,朱由检也深感不安,君君臣臣的先不论,今天这段谈话在历史上肯定是没有的。

不然也不会出现天启临终时说的那句‘吾弟当为尧舜’后,朱由检诚惶诚恐跪地口称‘臣有罪’。

也不会即位后,把阉党一网打尽,以至于手上没有人可以跟外廷抗衡。

可现实是,天启现在就算说了这些话,对朱由检来说也不是好事啊。

完了,还不如‘吾弟当为尧舜’呢。

朱由检呆愣原地,不确定天启是心血来潮还是早有这个想法,一时间应也不是,不应也不是。

“莫怕,朕只是有预感他们会再次出手而已。”

天启左手拿起桌子边放着的鲁班锁随意转着,神情有些疲惫,他得去休息一会了。

“你就当没听过这些话,剩下的交给天意吧。”

天意对你也不怎么好啊,朱由检内心又暗暗吐槽一下老天爷。

片刻后,天启回暖阁休息去了。

朱由检出了殿门,问了下当值的太监司礼监怎么走。

“回殿下,司礼监出东华门往北一直走,万寿山东北就是。”

说完这太监还一脸谄媚,“用不用咱家带殿下过去?”

“不用,孤自去即可。”

朱由检摆摆手,见他还是那副表情,心下恍然,想来是要讨好处了。

只是他出门也没带钱啊,左顾右看,正好看见王承恩也在不远处,便招手唤他过来。

“王伴伴,身上可还有银子?”

“有的殿下。”王承恩掏出钱袋,里面摸了一两碎银递给那太监。

问个路也要问路费,可想而知这皇城里面的太监贪成什么样了。

“王伴伴,刚刚那位公公你可认识?”

出了东华门,朱由检问跟在身后的王承恩。

“回殿下,奴婢认识,那位公公叫徐应元。”

“哦,好的。”

刚出东华门走了一会,就碰到了王体乾,到了跟前,朝自己打招呼。

“王公公为何不走玄武门?”

“殿下,今儿天气晴朗,好些贵人们都去万岁山了,走东华门比较快。”

朱由检哦了一声,想起王体乾是去司礼监干啥了,便接着问:“对了,王公公,方正化方公公出发去宣旨了吗?”

“还没呢,圣旨刚用完印,等印迹干透后,应该半个时辰后出发。”

“不用送去外廷么?”

刚刚朱由检就奇怪,怎么圣旨还要司礼监掌印太监亲自草拟的?

“不用的。”王体乾面带微笑,却没有解释。

朱由检了然,也就不追问了,想来这是皇帝独自发出的圣旨,也就是所谓的中旨,加上只是让蓟镇那边注意防范不是什么特别重要的旨意,用中旨倒也合适。

又说了两句,三人便分开。

走了几步,王体乾脚步变慢,思索着皇帝让信王找方正化什么事,还走东华门。

虽然玄武门属于后宫,哪怕是王爷也是不能去的,但要是有皇帝的旨意,从玄武门过去一趟也没人会说什么。

王体乾转转眼珠子,就知道为什么走东华门不走玄武门,毕竟内廷都是魏忠贤的耳目,走外廷就不一样了,外廷是不怎么鸟魏忠贤的。

魏忠贤只是东厂厂公,司礼监秉笔太监,跟司礼监掌印太监还是有区别的。

至于是什么事,王体乾索性不多想了,反正该知道的,皇爷会跟他说的。

到了司礼监,朱由检问当值太监方正化在哪,就碰到方正化刚好要出门,便走了过来,也是凑巧了。

此人身材修长,行走稳健,一看就是个练家子,至于武功是不是天下第一就不清楚了。

“过去那边说。”

方正化也是一脸懵,他是有理由拒绝的,不过在朱由检亮出皇帝给的金牌后,乖乖地跟了过来。

走了百余步左右,便是万寿山边缘,寿皇殿的后边。

“敢问殿下,寻咱家何事?”方正化有些惴惴不安地问。

朱由检也不废话,直接说:“此去宣旨,陛下另有一件事需要你去办。”

“皇爷有何旨意,请殿下示下。”原来是皇爷的事,那就好那就好。

“方公公到蓟镇宣完旨意后,需马不停蹄赶往南直隶和浙江,找两个人。”

“一个叫李中梓,松江府华亭人。一个叫张景岳,绍兴山阴人。两个人都是大夫,将此二人请进京。”

刚才乾清宫天启老哥说要去休息的时候,朱由检还是缠着说认识两个有名的大夫,让他找两个大夫过来试试,又说派个武艺高强的太监单独去请,应该不会惹人耳目。天启刚开始还不太同意,毕竟皇后找过不少大夫,但要么医术平庸要么就是请不来。

不过看到朱由检情真意切的神情,天启也深感欣慰,便同意他了,所谓死马当成活马医,能活的话他也不想死,便给了块金牌,让朱由检去找方正化,让他宣完旨意就去找大夫。

方正化仔细倾听,心如电转,要去南方这么远,都是大夫?难道皇爷?

“切记,此行绝密,除陛下与此地三人,还有两位大夫外,不可给其他人知晓。陛下知你武艺高强,加之忠心耿耿,只是内廷耳目众多,不便亲自面述,懂吗?”

要找大夫,还要去找人的人武艺高强,还要不让人知道,看来皇爷的龙体真的不容乐观了啊。

方正化懂了,眼眶也红了。

“既是陛下密旨,也是孤作为弟弟的一份心意,此事便拜托方公公了。”

此地虽然人少,但也有两三个路过的太监宫女远远看过来,朱由检只好拱手表达信重。

方正化不敢受礼,连忙侧过身体而后回礼,“殿下放心,咱家豁出命也要将两位先生请来京城。”

“此去虽有波折,当无性命之虞。不过事无绝对,未到京城前,方公公务必千万小心。”

朱由检想起这几年天启几番险象环生,也为了逍遥王爷的计划,终是放下矜持,拍了拍方正化抱拳的双手。

方正化连忙放下手,有些糯糯,他不过是一个小人物,只是因为有些武艺被王体乾看中,调到司礼监充当跑腿。

从进宫后,除了王公公没有人会这么重视自己,而且王爷也说了,皇爷好像也知道自己。

将金牌塞给方正化,朱由检补充两句。

“至于让他们进京的理由...”

“方公公看着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