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统金属工艺创新设计
- 段岩涛
- 7681字
- 2024-12-21 04:28:27
第1章 基础理论知识
1.1传统金属工艺概述
1.1.1概念
传统工艺美术是人为满足自身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采用各种物质材料和工艺技术所创造的人工造物总称,可分为艺用陶瓷、金属工艺、玻璃工艺、漆器工艺、雕刻工艺等。其中传统金属工艺是以金属为材料进行造型设计,并利用我国历史出现的各种金属技术将其加工制作成金属工艺品。中国传统概念的“五金”就是指常用的五种金属:“金、银、铜、铁、锡”(图1-1~图1-6)。

图1-1 马踏飞燕(汉代)

图1-2 唐代金碗

图1-3 苗银头饰

图1-4 曾侯乙编钟(战国早期)

图1-5 陈列在人民大会堂里的《迎客松》铁画

图1-6 锡茶具
景泰蓝(图1-7)是铜胎掐丝珐琅的俗称,是中国传统手工艺之一,景泰蓝属于金属工艺与珐琅工艺的复合工艺品。景泰蓝在中国数千年的工艺美术发展史上,以其变化多姿的造型,精湛严谨的纹饰,烦琐独特的工艺技巧,金碧交辉的迷人色泽,动人心弦的华美气韵,以及流光溢彩的艺术韵律和独树一帜的民族风格,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艺术珍品。

图1-7 元代掐丝珐琅缠枝莲纹龙耳瓶
花丝镶嵌(图1-8)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千载古艺,在唐代为高度发展阶段,工艺已达到相当娴熟程度,可谓出神入化。它的工艺虽然古老,但其精致、细腻、华丽的特色代表了传统工艺与珠宝文化的巅峰境界。花丝镶嵌由于完全由金银丝制成,所以也被称为“细金工艺”。在古代,花丝镶嵌主要用于金银首饰及一些精致陈设的加工制作,在中国历代首饰中形成独具特色的风格。

图1-8 花丝镶嵌封侯添禄皮囊壶(藏于台湾惠风阁)
苗族银饰(图1-9)制作技艺历史悠久,苗族饰物先后经历了从原始装饰品到岩石贝壳装饰品、从植物花卉饰品到金银饰品的演进历程,传承延续下来,才有了模式和形态基本定型的银饰,其品种式样至今还在不断地翻新。苗银的造型精致而古朴,图案有自然动植物,有抽象图形,也有对传说的反映,其中蝴蝶造形、石榴图形、鸟纹、龙纹、鱼纹、凤雀花样最为常见,它们折射出当地劳动人民对自然的崇敬之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存状态。其艺术特征是以多为美,以重为美,以大为美。苗族银饰锻制技艺全是以家庭作坊内的手工操作完成,工艺流程主要是铸炼、锤炼、拉丝、搓丝、掐丝 镶嵌加固、洗涤。

图1-9 苗族盛装
斑铜(图1-10)是云南特有的汉族传统工艺品之一,至今有300多年历史。斑铜工艺制作复杂而严格,制作工艺与古代青铜器基本相同,采用高品位的铜基合金原料,经过塑型、制模、浇铸、打磨、着色等工序制作,形成它“妙在有斑,贵在浑厚”的独特艺术魅力。斑铜褐红色的表面因呈现出闪烁,艳丽斑驳,变化微妙的斑花而独树一帜,堪称金属工艺之瑰宝。

图1-10 斑铜
铁画(图1-11)又称铁花,始于清初的康熙年间,由芜湖铁工汤天池与芜湖画家萧尺木相互砥砺而成,目前主要产地在安徽芜湖,至今已有340多年历史。铁画是以低碳钢为材料,依据画稿,经过剪花、锻打、焊接、退火、烘漆等多种制作手续制成的一种装饰画,是纯手工锻技艺术。芜湖铁画源于国画,吸取了我国传统国画的皴笔技法,具有新安画派落笔瘦劲简洁、风格冷峭奇崛的基本艺术特征,铁画的尺幅小景,多以松、梅、兰、竹、菊、鹰等为题材,这类铁画衬板镶框,挂于粉墙之上,黑白分明,线条刚劲挺秀,结构清晰,更显端庄醒目;芜湖铁画又将民间剪纸、雕刻、镶嵌等各种艺术的技法融为了一体;芜湖铁画既具有国画的神韵又具雕塑的立体美感,还表现了钢铁的柔韧性和延展性,是一种独具风格的艺术。

图1-11 芜湖铁画
龙泉宝剑(图1-12)又名龙渊剑,中国古代名剑,是诚信高洁之剑。传说是由欧冶子和干将两大剑师联手所铸。欧冶子为铸此剑,凿开茨山 ,放出山中溪水,引至铸剑炉旁成北斗七星环列的七个池中,是名“七星”。剑成之后,俯视剑身,如同登高山而下望深渊,飘渺而深邃仿佛有巨龙盘卧,是名“龙渊”。故名此剑曰“七星龙渊”,简称龙渊剑。唐朝时因避高祖李渊之名,便把“渊”字改成“泉”字,曰“七星龙泉”,简称龙泉剑。龙泉剑大约创制于殷末周初之际,早期的剑都很短,西周时主要用来防身,春秋后期,剑成了军队的常规武器,吴越两国都特别重视剑的生产,其铸剑技术也远远超过中原各国,成为中国古代的“宝剑之乡”。

图1-12 龙泉宝剑铸剑大师陈阿金大师的作品《玄天剑》
保安腰刀是保安族传统的手工艺制品,是尚武的保安族人在长期的摸索、观察、反复实践中,不懈追求形成的民族技艺。保安腰刀主要产于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大河家镇、刘集乡及周边地区。保安腰刀制作技艺是在本民族制刀技术的基础上,融合藏刀、蒙古刀、哈萨刀、汉刀、中亚刀,甚至印度刀而形成的,由于其具有独特、浓郁的风格和固有的实用性而受到了周边汉、回、藏、蒙古、东乡、撒拉、土等各民族欢迎与喜爱。品种繁多,有牛刀、鱼刀、腰刀、藏刀、武术刀、蒙古刀、哈萨刀等 10 多个种类,并按刀型、刀把的不同式样命名,有什样锦、雅吾其(图1-13)、双螺、满把、扁鞘、双刀、细螺、算盘珠子、尕角刀、西瓜头等30 多个品种。腰刀规格主要有5 寸、7 寸 1尺三种。(注:1寸约等于3.33cm。)

图1-13 雅吾其
户撒刀(图1-14)是因产于云南阿昌族聚居的陇川县户撒乡而得名,它质制炼精纯,具有锋利、坚韧、耐用的特点,素有“削铁如泥,吹发即断”的美称,是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户撒刀是阿昌族人智慧的结晶,其先民在唐代就掌握了锻制和铸造铁器的要领,户撒刀精湛的生产技术则是明初沐英入云南征麓川时带来的,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明朝军入西南边疆以后,在长期的征战中需要大量的兵器,主要是刀剑。由于受环境制约,与内地联系困难,所以兵器的补给主要靠当地生产,于是留守户撒的明军中的工匠便把打刀工艺传授给已有制铁技术的阿昌族,便打制出了钢质较好的户撒刀,以后世代相传,工艺不断发展,至今成为品牌多样、质量上乘的名刀。

图1-14 户撒刀
1.1.2分类
实用品(生活日用器皿)有瓶、盘、炉、刀、剑、火锅、壶、餐具、茶具等日用器皿(图1-15~图1-17),以及钟、罄、炉、铃等宗教佛事用品。这类使用金属工艺品一般都经铸、锻、錾、镂、焊、嵌等工艺,达到类似浮雕的装饰效果。

图1-15 运用传统金属工艺制造的实用餐具

图1-16 景泰蓝工艺火锅

图1-17 保安族使用的腰刀
陈设品有屏风、壁饰、摆件、车饰、马饰、轿饰,以及各种仿古摆件如鼎、熏、卤壶、觚、爵等(图1-18、图1-19)。

图1-18 斑铜工艺制作的吉象摆件

图1-19 画珐琅花卉纹寿字卤壶
首饰有头簪、戒指、手镯、项链、耳环等(图1-20~图1-22)。

图1-20 布依族花朵银发簪

图1-21 苗银手镯

图1-22 藏族银嵌红珊瑚戒指
货币中国最早的金属货币是商朝的铜贝(图1-23、图1-24)。商代在我国历史上也称青铜器时代,当时相当发达的青铜冶炼业促进了农业生产和交易活动,在当时最广泛流通的贝币由于来源的不稳定而使交易发生不便,人们便寻找更适宜的货币材料,自然而然集中到青铜上,青铜币应运而生。由于金属货币具有使用方便,耐磨损,流通寿命长等优点,它除了自身所具备的货币职能外,还有很高艺术价值。

图1-23 抱金铜贝货币

图1-24 青铜及银质货币
1.1.3特点
传统金属工艺既不是单纯的艺术,也不是单纯的技术,不同的金属材料通过不同的加工技巧、工艺程序,能产生出不同的视觉美感和触觉美感。金属工艺之美是材质美、工艺美、艺术美的结合。
天然的材质美和光泽感构成金属鲜明、富有感染力的审美特征,同一个造型的工艺品,采用不同的技法,也会形成在肌理上鲜明的对比,从而产生特有的美感(图1-25)。

图1-25 景泰蓝与木质结合的工艺品
1.1.4发展
中国古代金属工艺发展,基本可分为四个阶段;萌生期、铜石并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图1-26~图1-30)。

图1-26 萌生期──原始社会

图1-27 铜石并用时代──始于4000年前的龙山文化时期的石器

图1-28 铜石并用时代──在齐家文化遗址出土的“镂空三角纹铜刀”

图1-29 青铜时代──在三星堆遗址出土的夏商时期青铜人面像

图1-30 自春秋晚期中国进入冶铁时代
① 夏
二里头文化的青铜器是典型代表,有鼎、盆、罐、盘、尊等多种器形,开启了青铜时代,大禹曾铸九鼎以示天下一统。
② 商
主要是烹饪器,如食器、酒器、水器,并且以酒器为主。用途上,以祭祀为主,具有宗教意义;其表面以动物纹样为主,一类是变形奇特,想象的动物纹,如饕餮(图1-31)、夔、虬以及龙凤。一类是自然界的动物纹样。反映出一种神秘、威严、庄重的气氛。

图1-31 饕餮纹
③ 周
西周器型主要是烹饪器、食器、酒器、乐器、兵器,其中很多都是礼器,符合当时社会注重礼治的特点。周代提出“德”的观念,同时也注重现实,强调“礼治”(等级和秩序),因此在工艺制作的样式上,常有固定的规格,而在装饰上,则反映出显著的秩序感(图1-32)。

图1-32 西周北子青铜簋
东周,即春秋战国时期,钟鸣鼎食的结合,失去祭祀和礼器的特性,从而向生活日用器发展。装饰上,以雕纹、蟠螭纹为主,具有巧思、清新、活泼的艺术特色。
④ 秦
青铜冶铸业在秦王朝建立后,融入了战国时期各国各地区的成就,秦始皇在长安造阿房宫,宫前立12铜人,各重千石,规模甚大。秦始皇陵铜车马(图1-33)是秦始皇陵的大型陪葬,1980年出土于中国陕西临潼秦始皇陵坟丘西侧。共两乘,一前一后排列,大小约为真人真马的二分之一。制作年代约在陵墓兴建时期,即公元前221~前210年间。

图1-33 秦始皇陵铜车马
⑤ 汉
西汉中期以后,铁兵器逐渐替代铜兵器,进入完全的铁器时代,青铜冶铸业的规模在汉代得到继续扩大。叠铸技术在铸钱、铸车马器方面获得长足发展。青铜合金的配制、铸造工艺、鎏金、镶嵌等技术在此期间都有提高,并大量使用了锤锻等成型工艺。铜镜和透光镜的铸造,也是重要的技术成就。佛教自汉代开始由印度传入我国,各地广兴寺院,由此广泛制作金属佛像(图1-34)。

图1-34 西汉长信宫灯
长信宫灯设计之精巧,制作工艺水平之高,在汉代宫灯中首屈一指。宫灯的整体造型是一个跪坐的宫女双手执灯,宫灯构思巧妙灯罩由两块弧形的瓦状铜板组成,铜板合拢后为圆形,嵌于灯盘的槽之中,可以左右开合,这样能任意调节灯光的照射方向亮度和强弱。灯盘中心的钎上插上蜡烛,点燃后,烟会顺着宫女的袖管进入体内,不会污染环境,可以保持室内清洁。宫灯的造型构造设计合理,许多构件可以拆卸,宫女体中是空的,头部和右臂可以拆卸,以便清洗。宽大的袖管自然垂落,巧妙地形成了灯的顶部。头部、身躯、右臂、灯座、灯盘和灯罩六部分铸而组装而成。
⑥ 隋唐
隋朝虽短,但隋文帝在国家经济发展的背景下提倡发展佛教,大力修复佛寺和佛像。唐代国力强盛,大型艺术铸件大量出现。隋唐时期的金属工艺,以金银器和铜镜两大类最为发达,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铜镜之所以兴盛,一是唐代有以铜镜作为贡品或赠品的风尚,另一方面是瓷器和漆器代替了许多日用铜器,唐代铜镜因而形成制作精美、丰富多彩的风格。这时的铜镜式样生动活泼,富有变化。装饰上,有海兽葡萄纹、双鸾衔绶纹、花卉纹、花鸟纹、走兽纹、表号纹。铜镜制作工艺精湛,用到金银平托、贴金银、鎏金、错金银、画珐琅等工艺装饰(图1-35~图1-38)。

图1-35 唐代蒲津铁牛

图1-36 唐代三层五足银薰炉

图1-37 唐代鎏金铜佛

图1-38 唐代铜镜
⑦ 宋
宋代手工业和商品经济十分发达,矿冶业呈前所未有兴旺景象,并掌握湿法冶铜技术。当时藏族冷锻盔甲质量极佳,没有好的兵器很难攻破。宋代官方手工业管理机构比之唐代更为庞杂,按金、银、牙、玉等手工艺分,有42作。其中金属手工业的有铜作、小炉作、铁作、拍金作、镀金作、金线作等19种之多,分工极细,几乎包括各种传统金属工艺。开宝四年由宋太祖赵匡胤命令建造的铜铸金装千手千眼观音(图1-39),高22.5米,为中国佛教史留存至今的早期造像巨作。宋代对外输出铸造技术,南宋铸造师前往日本修铸了著名的奈良大佛。

图1-39 宋代铜铸金装千手千眼观音
当时的金属艺术品,除宗教造像外,还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是生活用品,例如杯、盘、壶、罐、炉和铜镜等;二是供欣赏把玩的艺术品,称为“新铜器”;宋代盛行仿制伪作──商代青铜器,这是尚古、好古、复古的一种表现。这批制作精美的仿古铜器成古锈色,学者也偶有误以为商代青铜器者。这一时期的铸造工艺,除传统的陶范铸造法和失蜡铸造法,还出现了砂型铸造。
⑧ 元
蒙古族统一中国后,由于贵族需要工匠制作各种用品,所以对工匠的作用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当时破一城就大肆屠戮,唯工匠得免。元政府成立了庞大的机构管理手工业,分工也很细,促进了元代金属工艺的发展,例如宗教造像和金银器的制造等。但是为了防止民众反抗,不准民间持有铁刃器的禁令,严重阻碍了金属手工业的发展。
银槎杯(图1-40)为铸成后加以雕刻,头、手、云履等部分是铸成后接焊的,接焊处浑然无迹。这件兼有传统绘画与雕塑特点的工艺品,标志着元代时期铸银工艺的技术高度与艺术水平,对于研究元代艺术发展的历史有很大意义。

图1-40 元代银槎杯
⑨ 明
明代手工业日趋发达,并继承了元代的工匠世袭制,工匠隶属于工部和内官监管,不过工匠已有较多自由。工匠定时服役,非服役期可从事自由职业,明永乐和宣德等皇帝曾命铸许多梵式鎏金铜佛像。明代大威德金刚鎏金铜坛城(图1-41),堪称中国金属工艺技术发展到明代的高水平代表作。

图1-41 明代大威德金刚鎏金铜坛城
宣德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运用黄铜铸成的铜器,是明代具有突出成就的金属工艺之一。为制作精品的铜香炉,明朝宣德皇帝曾亲自督促,这在历史上实属少见,这批铜香炉大家称其为宣德炉。宣德炉除铜外,还有金、银、锡等。宣德炉以色泽为亮点,其色内融。宣德炉的熔炼技术亦颇具特色,经过多炼,逾炼逾精,以至铸件很少有杂质,所以损耗较大。宣德炉的成形,大多采用失蜡铸造技术,所以曲面之间过渡流畅圆滑,无范线痕迹。由于宣德炉极受欢迎,利之所趋,仿制和伪造者层出不穷。“当今所存,真者十一,赝者十九”但明代仿青铜或仿宣德炉者,规模和品质空前,其中不乏优秀者。
图1-42中宣德炉以黄铜制成,底书“大明宣德年制”楷书款。其炉身形制规整,敦厚之中不失灵巧精致,作为书房陈设颇为雅致。焚香其内,数百年历史的厚重感随香外溢。它通体光素,尽显铜炉精纯美质,铜质精良,入手沉甸。

图1-42 宣德炉
明朝的景泰年间(1450-1457),铜胎掐丝珐琅工艺已经很成熟,其形制、纹饰、釉色等方面都已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尤其是蓝色釉料广泛使用如:天蓝、钴蓝、以及像蓝宝石般浓郁的宝蓝,均用来做底色,形成独特的民族艺术风格,给人以高贵华美的艺术享受,故而被称之为“景泰蓝”。景泰帝为明朝宣德皇帝之子,宣德重视铜器以及铸冶。朱祁钰(景泰帝)在幼年期间耳濡目染,认识极详,且嗜之极深,只是对于铸炼方面,宣德已到达绝顶,没有能力再求突破,就在颜色方面另辟蹊径,以图出奇制胜,形成"景泰蓝"的创制。因为事先对颜色的筹谋极费苦心,所以在成功之后,也极端钟爱,所有御用陈饰无不用"景泰蓝"制作,种类之多不可屈数,凡材料所能,制器无不尽有。成化时期继承遗业,未改遗风,仍努力烧制,所以景泰蓝的器物在景泰和成化两朝最为常见。其后经历弘治、正德、嘉靖、隆庆四朝,虽仍然烧制,可是都因循陈规,虚应故事,在质量上都不能与景泰和成化年间媲美。万历以后,虽然偶然有烧制,并非像以前设官置厂,所以以后出品极少。到清朝乾隆时期,又开始烧制,且品类繁多,虽然不能和景泰、成化时期相比,但是比起弘治以后出品物绝不逊色。北京是景泰蓝重要的产地,明代的御用监和清代的造办处均在北京设有专为皇家服务的珐琅作坊(图1-43)。

图1-43 明早期掐丝珐琅缠枝莲纹梅瓶
明中叶到1840年鸦片战争是传统金属技术继续缓慢发展和逐步落后于西方的时期。西方资本主义发展,传统金属工艺向现代金属学科转变时,中国却停滞不前,比如说电镀就是当时国外发明的技术。
⑩ 清
就技术而言,清代的金属工艺技术做工纤巧精致,铸件种类繁多,宗教造像仍然是金属工艺铸造大宗。藏传佛教金属制品规模巨大,有大批大型佛像及法器,例如现存于布达拉宫的五世达赖喇嘛灵塔。清内务府造办处除铸造大量佛像外,还铸造了不少皇室用鼎、炉、龙、凤、龟、鹤、狮、象、麒麟等,至今仍保存于故宫、颐和园。
民间金属工艺品多属小型,沈存周的锡壶、安徽芜湖铁画(图1-44)、云南张氏斑铜,其艺术性均不亚于宫廷艺术品。

图1-44 芜湖铁画
1.1.5文化现状
进入到21世纪以来,我国传统金属工艺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受新材料、新工艺的影响,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随着人们审美标准的变化使得现代金属工艺饰品出现了区别于传统形式的表现手法,具有更加鲜明的时代特性。金属工艺饰品更具“科技化”、“人性化”以及“现代性”,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展现出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2008年北京年奥运会奖牌(图1-45)就很好地将传统金属工艺运用到现代设计上,北京奥运会奖牌中国特色浓厚,艺术风格尊贵典雅,和谐地将中国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结合在一起。奖牌背面镶嵌着取自中国古代龙纹造型的玉璧,背面正中的金属图形上镌刻着北京奥运会会徽,人们形象地叫“金镶玉”,以其奖赠奥运成绩优胜者,是一种崇高的荣誉和礼赞。

图1-45 北京2008年奥运会金银铜奖牌
在古代景泰蓝大都是供皇宫御用,现代景泰蓝的制作,在传承古典工艺的同时,又随着科技的发展而有所进步,目前景泰蓝仍然以北京为生产中心。北京市珐琅厂作为全国景泰蓝行业中的龙头企业,于1963年编制了《景泰蓝工艺操作规程》和《工序质量标准》。同年6月由中国轻工总会发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景泰蓝工艺品行业标准》,从此景泰蓝行业有了统一的产品质量标准,使景泰蓝的生产逐渐走向科学化管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是景泰蓝开发创新产品最多,艺术水平最高,突破性最大的时期,也是产品设计创新最活跃的时期。这一时期,创新产品的艺术水平较之过去有了一个飞跃的发展,形成了全新简洁、现代时尚的新一代景泰蓝。2002年9月,北京市颁布了《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办法》,这对北京的传统工艺美术、对景泰蓝的发展、繁荣与振兴产生了重大影响和推动作用。2006年,景泰蓝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市珐琅厂成为景泰蓝制作技艺保护传承基地,在国家和北京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国景泰蓝的发展又实现了一个质的飞跃(图1-46)。

图1-46 北京珐琅厂在2015年大年初二举办景泰蓝庙会
来自全国工商联礼品业商会的消息,近年来,中国工艺礼品的出口额越来越大,大批欧美百货业、跨国连锁超市和专业经销商的订单纷纷转向中国。目前,中国工艺礼品已占有全球礼品市场60%以上的份额。在国内市场,圣诞礼品、金属工艺礼品、电脑刺绣工艺礼品、礼品表、电子促销礼品等产品的销售均居全国首位。其中,金属工艺品占据了工艺饰品的主要市场(图1-47)。

图1-47 旅游区金属工艺品市场
近年来,由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和人民收入水平的增加,居民消费结构已由物质消费为主转向物质消费和精神文化消费并重。再加上人们对于金属工艺品的文化需求、审美倾向,以及金属本身保值性,因此,金属工艺在市场上有很大需求。到2012年通过调查数据显示,我国传统手工艺产业总产值4000亿元,行业出口1800亿元。总产值在200亿以上的行业是:珠宝饰品,民族工艺品,抽纱刺绣,天然植物纤维编制,地毯挂毯,金属工艺,雕塑工艺品等。出口量最大的是民族工艺品,其次是珠宝首饰品,金属工艺品陶瓷工艺品等。
在现在的旅游品市场,人们更加喜爱贵金属工艺品。随着商业银行实物黄金产品销售业务的兴起,同时受“藏金于民”政策、金价持续上涨、通货膨胀等因素的推动,贵金属工艺品因其具有的投资价值、收藏价值、欣赏价值和文化价值满足了居民当前的消费倾向,其市场呈现加速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