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坚守

韩宜奋(中山纪念中学)

她似乎是个难以被定义的教师。她头脑灵活、才思敏捷,她能说会道、善于沟通,本来可以有很多机会转行跳槽,但她却一次又一次地拒绝了入仕从商的机会,开开心心地在教师岗位上一干就是30余年。她自己办过学校,当过校长,做过德育主任,却在职业生涯的最后几年,又一次回到一线,重新申请当班主任。她酷爱上课,但不押题,不钻研考纲,却总能轻松愉快地把语文这门总是吃力不讨好的“边缘”学科教得风生水起。

她年过半百却能与年青人零代沟交流,身边尽是年青朋友——“我要把自己所有的经验传给你们,让你们也能感受到做教师的幸福与快乐”“我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她“不管”学生,从不量化管理,从业30余年从未呵责和训斥过学生,但她的学生都特别信她服她。她不讲“苦读”,不提“勤奋”,从不给学生学习压力,却让学生在玩乐中会学、乐学,完胜高考。

她获奖无数:“广东省特级教师”“广东省名班主任”“广东省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广东省德育百佳教师”“南粤优秀教师”“南粤建功立业女能手”……可以说,她也算是业界女强人,但她身上却没有任何“劳模”的凝重和疲惫,丝毫没有“殉道”的悲壮与沉重。她目光依然纯净明亮,光洁明净的脸上永远充满笑容;她精力充沛、精神饱满、步伐矫健、淡定从容,她以极富感染力的年轻生命状态诠释着做教师的另一种可能——教师的人生亦精彩。

“现实很骨感,也许我不是一个传统和爱妥协的人,我更愿以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坚守来回应这苍白无趣的现实”,她就是广东省中山纪念中学教师韩宜奋。

一、心有信仰自快乐,不随俗流守本心

一直无缘与好教师相遇的韩宜奋遗憾地度过了自己的中学时代。于是,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师范”成了韩宜奋的唯一选择——“我无缘遇到好老师,就自己当个好老师”。“当个好老师”成为韩宜奋的职业理想和信仰:当有人劝她跳槽从政经商时,她不忘初心,痴心不改,“我的本事就够做这个,做好了也是一种成功”;当别人牢骚满腹、怪话连篇的时候,她在开开心心地好好教书,“教多几个好学生,社会就会因为我而改变一些”;当别的教师抱怨工作太苦太累时,她在不断地提升自己。专科学历出身的她再读本科,拿了学士学位,还考了研究生。她主动参加各种能提升自己的培训,大量阅读,积极思考,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极强的捕捉和消化新信息的能力,锻炼出举重若轻的本领,“本事、能力比工作大,就不苦不累”。因此,她对工作从不挑肥拣瘦:她教过最差的班,在“危难”时接手别人搞不定的班级;超工作量、顶班是常事。她曾经在做德育主任同时担任班主任、教两个班的语文,还承担校长的文稿撰写任务。她组织学校的文艺活动,承担学校的墙报宣传工作,管理女生宿舍,担任教师培训,组织教工文艺活动,管理学校心理教育方面工作,承担班主任队伍的专业建设工作。甚至有时,学校里要撰写一副对联,她也是当仁不让的“写手”!有人笑她傻,有人以为她要博取什么,她不辩解,只是毫无怨言地开心干活。因为她知道,“每干一件事儿,我的功力又增加几成”,“每一件事都会刺激我去思考去创造,本事就会增长不少”。她不但完成领导布置的工作,还会主动揽事:设计策划“百日誓师”“毕业典礼”“开学典礼”。从每个环节的设计到每个句子的撰写,到每个步骤的导演,事无巨细,她无不亲自承办;为学校校庆写万字长文,带领青年教师成长……“主动承包,事情就会朝着自己喜欢的方向发展”,“每一项活动都会让我发现一个全新的自己”。在她看来,完成工作所带来的快乐,远远超过了所付出的辛苦。“你的能量超乎你想象”,这是她最喜欢的广告词。“又能挖掘自己,又能提高本领,何乐而不为!”

她也特别喜欢台湾大众银行的一句广告词:“不平凡的平凡大众。”她知道自己平凡,但她不甘于平庸:“教师是我能做的对社会贡献最大的事。”她给教师这个职业列了十大好处,鼓舞自己,也去鼓励年轻人:“行善积德;每天遇到最好的自己;最干净和美好,最不用仰人鼻息;最有情感回报……”每次跟人分享这些对职业的独特理解时,她脸上都会洋溢着幸福的光彩。她热爱这个职业,深深迷恋孩子们既纯净又充满爱的目光。“知道我为什么显年轻吗?因为天天沐浴在爱里。”“我只给了一滴春雨,但却收获了整个春天。”韩宜奋总觉得自己是赚大了。就这样,在别人对工作斤斤计较和牢骚抱怨的时候,她悄悄地在工作中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蜕变和飞跃,日益强大起来,自然也就快乐了。人家说教师很苦,她说不苦;别人问带高三累不累,她说不累。这可是她的真心话,因为她心中一直有个信仰:“当一个好老师。”从教30年,韩宜奋真的做到了。因此,她忙并快乐着。

她就是这样的人,身上永远看不到疲惫与懈怠,始终有着饱满的热情和充沛的激情。她热爱教师这个职业,享受工作伴随的快乐,善于发现和创造工作的幸福。从教以来,综合素质与能力极强的她经历过社会和时代的种种大潮,但始终都没有动摇过她要当好一名教师的追求。“我是一个平凡人,能做到最有贡献和意义的事情就是当一名真正育人的教师,为社会多培养几个有用的人才。”这是她的执念。正因为这样,除当好班主任和上好课以外,她还跟着校长到各地学校去做公益讲座;她主动带领几十个年轻班主任进行班主任专业成长探索,积极给学校提合理建议。她身上有着一种与众不同的淡定从容,做事做人云淡风轻。她乐于做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只要给她一个班,只要给她一个讲台。她特别自豪:从教30年了,每次听到上课铃声,仍旧会激动,依然会浑身充满干劲。

二、给个班级就快乐,专拣少年多处行

“以美好引领美好”“以文化引导成长”“以柔性德育促进向上”——这是韩宜奋的教育理念,也是她做班主任始终坚守的原则。

许多教师怕当班主任,韩宜奋却是个当班主任当上瘾的人。要论年龄、资历、业绩,韩宜奋都完全可以退居二线,但她还是一次又一次主动申请,当了一届又一届的班主任。“有了一个班级,就有了一块教育的自留地,你可以根据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在上面播种、施肥、浇水、修整”“当了班主任,教师才会真正在一个学校扎下根来,才会有幸福感和归属感”“教师当了班主任,才会有自己亲手滋养和培育的嫡亲学生娃”“当班主任能天天与年轻人同行,会永远成长、永葆青春”。韩宜奋是这样理解班主任这个角色的,她也是这么做班主任的。

韩老师是个有鲜明教育特色的班主任。尽管长期担任尖子班班主任,但她把情怀的拥有、责任的担当、胸襟的广阔、思维的活跃、情感的丰富、团队的合作、知识的广博、情绪的健康和自我的修为作为培养学生的第一要义。在她看来,只要奠定好终身发展的人生基石,成绩的收获就是水到渠成的自然结果。“大气、慎独、智慧、情怀、担当、乐观”是她的育人目标,“做人事、说人话、讲人性、通人情”是她的带班原则和风格。没有琐屑而僵化的量化管理,没有严苛而无情的惩罚,没有“假大空”的鸡汤说教,更没有紧张压抑的气氛。有的是灵活多样的主题班会和别出心裁的体验活动;看电影、演节目、听音乐,开论坛、讨论会、分享会。她让学生爱生活,关心社会,关注时代,悲天悯人;让他们在风华正茂时培养起“指点江山”的情怀和担当意识。她努力把班级营造为成长的乐土,经营成温暖的大家庭。因此,她班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心灵纯净,自由健康,大气阳光,有责任有担当,团结友爱;学生亲如家人,同进退,共分享,齐成长,班级永远洋溢着浓浓的爱和快乐。这种氛围也深深感染了每一位任课教师,激发了他们蓬勃的工作激情和创造力。科任老师由衷地问学生:“你们怎么能做得那么好?”

从教30年来,韩老师保持了一个纪录:从不呵斥和责骂学生,从没跟学生有过矛盾冲突。她关爱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善于发现每一个人的优点,包容和理解学生的过失与不足:成绩退步了,“我等你,别急”;碰到坎坷了,“有困难,找老韩”;遇到心结了,“说吧,哭吧,一切都会过去的”;家长焦虑了,“要相信你的孩子”;做得不对了,“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下次做好”。在她那里,学生所有的难题都能够被解决,所有的心结都能够被打开,所有的心事都能够得到处理。她跟孩子们没有代沟,孩子们都叫她“老韩”,她是班级的“班妈”“韩妈”。

她也带过“最差的班”,有一年,在高三时她接手了一个由37位体育生组成的班级,面对这个已换了四位班主任的“极品”班级,她不嫌弃、不歧视、不敷衍。针对体育生能吃苦和竞争意识强的特点,她把主题班会开到操场上去,把思想工作做到体育生的训练中,她深入了解这些不受学习科目待见的孩子,深切理解他们对学习的无奈和恐惧。“我们只要不放弃,能学一点就会一点,慢慢来,我陪你们,我等你们”“你们动作协调性好,我们先把字写好”,就这样,她一点点地“骗”,做深入的学习动员“洗脑”工作;一遍遍地“哄”,从自己教的语文学科开始,让学生慢慢尝到学习的甜头。一年下来,这个本来只有8个升学指标的班级,有27位同学考上了理想大学,没能考上的同学都纷纷选择了复读:“我们今年学会了学习,明年再搏一年准能上。”

韩老师对孩子们的爱和引领,得到了家长的拥护和信任。从高一到高三,每次家长会,家长们总是全家出动,倾情参与。家长会主题鲜明,灵活多样。不谈成绩,不讲排名,不批学生,不训家长,只让每一个同学去展现他们的所学所悟,分享成长的美好和快乐。家长会总是充满着感人的正能量,欢声笑语,热烈互动,情感饱满。有时一开就是五六个小时,没有人退场和疲倦,家长会已经成为班级的嘉年华,家长们也纷纷亲切地叫韩老师“老韩”“韩妈”。韩老师特别强调引导学生科学学习,智慧做人。她教学生科学的思考方法,学会感受学习的美好和快乐。在她的班级,学习不是强迫的事情,而是“我要学,我会学”,学霸乐于分享,暂时落后的也不自卑。同学组成了学习联盟,取长补短,全班学习气氛既浓厚又快乐。到了高三,他们更是充满斗志,激情奋进,焕发了无限的创造力。大家都惊喜地说:“从没想过高三可以这样幸福快乐地度过。”落后的同学进步了,内向的同学开朗了,脆弱的同学坚强了,自卑的同学自信了。她的每个学生都会大方自信、条理清晰地上台去讲课、演讲、朗诵。每届高考,她的班级人人嘴里含着老韩送的“得胜糖”,阳光自信地走进考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高考的新奇迹。2016年广东高考回归全国统考,这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但韩宜奋所教的班级不慌不忙,从容淡定地创造了中山市文科高考有史以来最好的成绩。

韩宜奋一直在创设最美好的教育和环境,营造最温暖的班级氛围,让学生在温暖和美好中悄然改变,主动成长。她的班上有花草,有班宠,有音乐,有满是书报的书架。班级环境温暖美好,生日有全班的祝福,小节小假有美食奖励的意外惊喜,有空随时可以特邀老师“聊天”,在“私聊”中师生相互了解,彼此也增进了情感。

“用最好的、最温暖的教育,让学生记住教育,感激教育,运用教育,传递教育。”她不会和学生说这个不行、那个不要,她只会尊重、理解、包容、引导、等待、悦纳。在她眼里,学生不是工作对象,而是个性鲜明的人,只有把他们当人,从人的角度读懂他们,与他们共舞,一切才会变得简单。所以她的班主任当得轻松简单,一切事情到她那里就不是事情了。她的治班理念让她抓到了班级建设的命门,把住了学生的脉搏。师生沟通无障碍,“老韩”与学生零代沟。

“众说纷纭时,要保持冷静,要深入思考,不从众,不苟同,不漠然”“做个有情怀和担当的人”“难得糊涂,吃亏是福,做事累不死人,没事做才累人”“还能帮助别人是一种福气,真要被人帮助才是不幸”“聪明的人如果变坏会更可怕”“要找规律,讲科学”“别喊苦,要对所有的困难和不开心说太好了”……对于老韩的这些金句,学生总会记得与践行。因此,她的学生阳光大气,坦荡健康,不狭隘,不短视,不自私。班级始终洋溢着温暖快乐的幸福气氛,同学们互助互爱,亲如一家,没有成绩优劣的差别,没有优生差生的区分。他们个个自信快乐,积极向上,勇于展现,思维活跃,全然没有应试高压下扭曲的痕迹。

韩宜奋是幸福的,她的每一届学生都跟她保持着特别好的关系,每次相见,总会深情地相拥。凛冽寒风中,已毕业多年的学生会特地回到学校:“老师,天冷,来看看您!因为我们读书那么久,从没老师正眼看过我们,只有您当班主任的时候,我们才第一次受到重视。”每逢节假日,各地的问候和思念的短信会“挤爆”手机。“老师,我报的是清华大学的哲学系,希望以后能振兴中国的哲学教育,因为您教导我们要做个有情怀有担当的人。”“老师,我们两个好了,您怎么看?您肯定会给我们最好的指引的!”是啊,因为付出了爱和尊重,所以她也收获了爱和信任。她的膝盖因软组织磨损,上下楼梯极不方便。每次上下楼,只要身边有她的学生经过,他们总会主动停下来:“老师,我来扶您。”已毕业的学生,遇到人生的挫折总会第一个想到她:“老师,请给我指点迷津!”

这也许是韩宜奋爱做班主任的原因吧!不管什么年代,从教以来,只要当班主任,每到期末,韩宜奋依然会虔诚地拿出心爱的钢笔,一笔一划给学生手写评语,“手写最郑重、最有感情,我希望保持着对学生、对职业的尊重”“到退休我能教3000多个学生,如果我对他们负责,让爱的教育在他们身上发芽,那我就为社会贡献了3000多个好人”。这是一种多大的成就和幸福!

三、我的地盘我做主,我自独行且欣然

韩宜奋始终认为,一个好的班主任首先必须是业务过硬的。她觉得,如今的班主任不能再单靠苦行僧式的投入来打动和感化学生,更应该是以过硬的业务水平和智慧的工作来引领学生,给学生做最好的科学学习榜样。早在20世纪80年代入行之初,韩宜奋就对语文教学提出了质疑:为什么语文课总是一本教参、一套教法、一种答案?这样的课天天上,别说学生,就是老师自己也厌倦懈怠。从不按常规出牌的她决心要上让学生爱听、自己爱讲的语文课。她抛弃了那本死板的教参,把备课功夫放在课外。在资讯不发达的年代,她到处找书,博采众长,敢于推翻“正统”的解释;她想方设法,不落窠臼,勇于上各种形式的语文课。她要求自己“天天不同,课课不同,每次不同”。她大胆探寻各种路径,积极进行各种尝试,努力让自己的语文教学保持一种与时代同行的活力和鲜活灵动的吸引力;她决心让自己的语文科从“边缘”走向主流,成为学生放不下的科目。她认为,要想学生爱学,学好语文,就应该改变“拿起书本就学,放下书本就考”的现状,应该先让学生真正明白为什么学语文,怎样学语文,怎样的表现才是“语文很好”,语文的真正任务不在于完成多少进度,教完多少本课本,而是让学生在完成考试任务后还学还爱还用。

于是,韩宜奋开始了她自己的语文探索和实践。“语文是什么”,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文化,是一种情怀。“我就是语文。”韩宜奋的教学是先从自我开始的。她要求自己必须让学生从她身上看到语文人的美好和吸引,从她身上感受到语文学科的魅力和可爱。她跟学生讲察言观色的门道,讲分析议论的思路,讲阅读思考的趣味,讲情怀情趣的美好,对语文进行了全方位的营销,对自我进行了语文式的展现,精心而周到地把语文的魅力灌注到学生的心里,对学生进行“洗脑”,培养了自己的语文“粉丝”,让语文成为魅力无可抵挡的一门学科。

韩老师的班级三年里看了七八十部电影,班里有几百本书、几十种杂志报纸。她带着孩子们看啊说啊,玩啊写啊,讨论啊活动啊。她不让学生预习,“我要保持他们对语文的无限的好奇”;她从不猜题押题,她要学生“学做如来控悟空”“不做高考的奴隶,学做学习的主人”;她不许学生看高考优秀作文,反对学生机械模仿。“看一切你能看懂和爱看的书”“边读书籍边思考”“不拿纸笔不读书”“优秀作文都不是看这些优秀作文写出来的”;她不让学生看素材库,“不理解,没感情,用了就是‘贴狗皮膏药’”;她每天的课不一样,“我要用自己的不同来刺激学生的创造”;她每星期让学生写一到两篇作文,“我保证第二天改完发回给学生进行讲评”;她教学生科学学习,“科学在前,勤奋殿后”;她引进时代最新的思考方式:叙事、逻辑、框架、整合、互联网+、格式化、大数据、分解式、混搭法、跨界法和学生喜欢的游戏;她不太做题,“我的作用是教你做”;她高三基本不讲题,她要求学生“每人讲一堂好课”;一切早在高一就开始滋养了。别的老师都是高三辛苦,但韩宜奋会在高一细细地给学生最坚实的引导:练字、剖题、试卷分析、讲评试卷、改错。“不做题海冤死鬼”“考后反思最重要”。但是,这些还只是应试语文的“术”,韩老师更注重语文学习的“道”:“用心用情最重要”“要有一颗悲悯心”“学会思考不盲从”“学文写文问苍生”“心有情怀永不老”“肩负使命方前行”。她想让每个她教过的学生明白语文的真正意义,理解母语的美好,自觉担当起传承的责任,成为一个有情、有思、有趣、有责的大写的人。

最后,她的学生都是“一口好话,一篇好文,一手好字,一腔情怀”,她教的文科生人文素养超群、理科生颇有文科情怀。她教的班级成绩总能名列前茅,关键是她用了最少的时间,获得了最好的回报。这样的课学生怎么会不喜欢,这样的老师,学生怎么会不追随?她的学生总会自豪地跟别的班级的同学炫耀:“韩老师最可爱、最特别,韩老师的课最好听。”

韩宜奋创造了一个个的语文奇迹:连续三届,一届一个省状元,全省前几名都出自她的班级。最让她欣慰的是,孩子们读完中学还记得阅读,还记得写作,还记得她。每逢节假日,毕业了的学生总会发来思念和祝福:“您永远是我心中最敬爱的老师,感谢您教会我做个有情有趣的人。”多少年来,语文界风云变幻,众说纷纭,她不太参与,不凑热闹。“我的地盘我做主”,她始终坚守在自己的语文阵地上,不功利,不逐流,保持着一颗清静和纯粹的心,努力做个有温度的语文人。

四、心有情怀永不老,领着“老班”去奔跑

自从韩宜奋获得广东省中小学专业能力大赛高中组一等奖后,她的班主任生涯就开启了专业化的篇章。班主任、名班主任、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一路走来,韩宜奋从一个凭天赋、靠经验的“无意识”班主任逐渐成为“有意识”的班主任。在回顾自己做班主任的生涯里,韩宜奋收获的总是幸福和快乐;总结自己做班主任的所得,她有了自己明确清晰的理念:“以美好引领美好”“以文化引导成长”“以柔性德育促进向上”“以科学带动创造”“做人事、说人话、讲人性、通人情”。

于是,她有了更大的理想:在自己职业生涯的最后十年,再做班主任,带动身边的年轻人,让他们也能品尝做班主任的美好和幸福;把自己对教育的理解传递给更多的人。就这样,在担任着班主任及两个班语文教学工作的情况下,韩宜奋拉起了一个33人的团队(一线青年班主任),开展了名班主任工作室的主持人工作。在重点中学,担任尖子班的班主任,教两个班的语文,要求高,任务重,责任大。在这样的情况下她还要开展工作室的工作,难度和强度都是不言而喻的。更何况做这事除了增加负担之外,没有太多的“好处”。韩宜奋倒没有想那么多,依然是执着于“理想主义的坚守”——现实的确骨感,但或许多一个人的坚持,就会离理想更近一步。她给自己的这个团队命名为“一起”,寓“一起前行,一起探索,一起成长,一起快乐”之意。

她给自己的团队成员买书,带团队外出交流、参观学习,开展团队主题交流活动,举办主题讲座,答疑解惑,辅导主题班会设计,手把手教开家长会,全程带青年老师做班主任。担任着尖子班的班主任和教学工作的她,从没有因为自己工作的繁重就敷衍“一起”的青年人。黄亚武老师要参加全国班会课设计大赛,她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地听课、评课,提改进意见;叶莹老师的班会公开课,她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帮忙斟酌;葛挺、刘荣老师要外出开讲座,她会严谨周到地问各种“为什么”,以保证他们的演讲精确到位;刚参加工作的罗闪、康连霞老师跟着她,学做人、学做事、学做班主任、学教语文。不管碰到什么事情,韩宜奋都会竭尽全力、毫无保留地对年青人给予指引、帮助:“他们潜质好,积极向上,能在关键时候推他们一把,是功德无量的事。”“有困难,找老韩”已是大家的共识。韩宜奋也喜欢跟年轻人在一起,“这是一个向年轻人学习的时代”,她并不觉得自己是在付出,“我也能从年轻人身上学到好多”。她启发年轻班主任学会反思,时时总结,在反思中发现自己的特长和特色,做个有特色的班主任。因此才有了葛挺老师的“关键时候收手”,李金华的“班主任图书馆”,屈保川的“读古籍巧育人”,罗闪的“朋辈式相处”,康连霞的“理解德育”,刘荣的“用心有情”,彭昕的“小感动大感悟”,王宝晨的“失败感悟”,王桂芳的“另一种可能”。年轻老师们以自己的实践感悟践行着韩宜奋所倡导的德育理念,以“做人事、说人话、讲人性、通人情”为核心,开展了执着和踏实的德育探索。

最让韩宜奋高兴的是,“以美好引领美好”“以文化引导成长”,让原来对学生只是单一地实行量化惩戒德育的班主任,开始用文化来熏陶和感染学生,并在这种德育的互动中收获了自己的幸福,他们脸上的笑容多了,工作轻松了,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自然了,师生关系、班级气氛变得和谐了,班级建设上了一个新高度。韩宜奋不但带着自己的团队前行,更通过自己的实践向学校德育献策,努力“发出一种声音,提出一种理念,展现一种可能,创造一种气氛,埋下一颗种子”,让德育展现一种新的面貌。她承办了学校的开学典礼、毕业典礼、高考百日誓师大会等大型活动,向全校展现了一种大型活动的设计新理念、新思维,开创了活动的新模式。她设计的这些活动主题鲜明,因此使学生们互动良好,群情振奋。会场上,口号喧天,感人肺腑,振奋人心。师生同心同情,感染力强,给予学生德育工作极大助力,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

她提出了把家长会开成班级嘉年华的理念,把家长会开成有主题、有内容、有互动、有情感、有成长的班级活动。每个学期开一到两次家长会,直到高三,家长们依然能够全员参与,积极互动,收获满满。她的主题班会形式多样,渗透自然,不让学生受到“教育过度”和“说教泛滥”的影响,校园里悄然吹起了一股新风,年轻教师纷纷跟随尝试。

这些年来,韩宜奋边践行,边反思,对德育及教学的各个方面都有自己的总结。她不跟风,不玩新名词,不教条,不追名流,不迷信权威。她只是在教育教学第一线踏实认真、静静地做自己的教育。长长的路走来,总经过高高低低之处,回顾以往,韩宜奋很欣慰,因为她一直在坚守,在为一种理想而坚守,在尽自己的努力去坚守——“做老师就要做让学生难忘的教师;愿我的努力,能帮你夯实人生的基础;愿我的存在,能为你的成长带来幸福;愿我的慈爱,能让你拥有最美的情怀;愿我的付出,能给你的生命添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