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志愿服务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创新社会治理的有效途径,是加强新形势下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志愿服务工作,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做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出台一系列重要政策,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极大地推动了志愿服务的蓬勃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弘扬雷锋精神、开展志愿服务工作做出重要指示,阐述重大意义、指明发展方向、寄予殷切期望。
上海作为全国志愿服务的领先地区,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着力把志愿服务与学雷锋活动有机融合,着力从以参与重大赛事活动为主向服务民生、服务社区和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各方面拓展延伸,着力完善上海志愿服务组织运行体系、制度保障体系、能力建设体系、民生服务体系、文化涵育体系等五大体系建设,着力推动上海志愿服务从外延扩张型向内涵发展型转变,深入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初步开创了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上海特点”的志愿服务工作新格局。
在上海市文明委的领导下,多年来,志愿服务与上海城市发展同步前行,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后,上海的志愿服务事业取得了全方位的发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广泛兴起,志愿服务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志愿者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志愿服务领域日趋扩展。“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成了许多上海市民新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志愿服务成为上海城市文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12月31日,上海全市共有实名注册志愿者360多万名,志愿服务组织2.3万多个,其中市志愿者协会直属总队有116支,发布志愿服务项目14.2万多个,建成区、街镇两级志愿服务中心232家,市、区两级志愿者服务基地608家。上海的志愿者活跃在申城的大街小巷,积极投身城市文明建设和城市管理,参与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创造了助人自助的新生活,倡导了快乐服务的新方式,激发了社会组织新活力,培育了社会治理新力量,探索了公民教育新途径,为上海的改革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历史方位上,要更好地发挥志愿服务对满足广大申城市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作用,更好地发挥志愿服务对加快推进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五个中心”建设,努力把上海建设成为卓越的全球城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目标的重要作用,努力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风尚,让上海这座城市更有温度,就必须不断深入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的常态化制度化,而加强专业化的培训是其中一项重要举措。
上海高度重视志愿服务培训工作,2015年初就成立了上海市志愿服务培训中心。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为进一步提升上海志愿服务培训的质量和水平,为提升志愿服务专业化水平提供优秀的人力资源,2016年初,上海市文明办、上海市志愿者协会组织开展编撰出版“上海志愿服务系列丛书”,开始规划布局编撰《上海志愿服务培训》系列教材工作。2016年底,上海市文明办、上海市志愿者协会、上海市志愿服务公益基金会联合共青团上海市委等单位,正式启动了《上海志愿服务培训》系列教材的编撰工作。在依托上海市志愿服务培训中心的基础上,邀请了市内外志愿服务领域的理论学者和实务专家,在深入总结上海志愿服务各方面经验的基础上,编撰出版《志愿心》这本培训教材。
呈现在大家手中的《志愿心》这本教材,主要聚焦于广大市民和志愿者了解并参与志愿服务的出发点,从志愿者的基本概念认知、志愿者的基本素养要求、上海志愿服务发展及其保障支持等方面,对志愿服务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做了详尽的阐述和解读。全书以“心”为主题,在阐释志愿者相关概念及价值使命的基础上,将志愿者的知识和技能分解为五个部分,即沟通与表达(英译Help)、形象与礼仪(英译Etiquette)、心理与调适(英译Adjustment)、风险与应急(英译Rescure)和传播与媒介(英译Transmission),5个英文单词首字母组合“HEART”,和中文“心”相呼应。当前国内关于志愿服务培训的专业教材并不多,希望本书能成为志愿服务教学与实践两用的参考教材,能为提升志愿者素质能力和志愿服务水平有所帮助,亦可为广大爱心人士提供了解和参与上海志愿服务的读本。
未来,上海的志愿服务工作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志愿服务条例》的要求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寻求推动志愿服务发展的新动力和新方式,努力探索上海志愿服务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力争为加快推进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五个中心”建设,努力把上海建设成为卓越的全球城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做出更大的贡献。
成就志愿之心,幸福如影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