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佛与化雅:北宋中后期文人学佛与诗歌流变研究在线阅读
会员

近佛与化雅:北宋中后期文人学佛与诗歌流变研究

左志南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文学文学理论31.7万字

更新时间:2025-04-24 20:35:09 最新章节:後記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本書力圖結合個案論析與整體研究、兼顧歷時性的梳理與共時性的比較,來進一步深化對北宋中后期詩歌流變的研究。本書選定該時期文人學佛與詩歌流變之關係為研究對象,從分析詩歌中所運用的佛教典故、所藉用的佛教術語入手,結合當時文人與佛教關係的考察,尋繹文人接受佛學思想的邏輯順序及其佛學思想體系的構建生成,並通過解析該時期士大夫知識構成及演變之特點,深化對該時期詩歌流變原因及過程的研究。具體結構上,本書主要通過王安石、蘇軾、黃庭堅等代表人物學習佛襌理論與文學創作之内在關係的研究,適當藉助相關的理論方法,詳細分析對比三人的學佛路徑、學佛對其詩歌語言運用的影響、學佛對其詩歌創作思維的滲透,大體勾勒出了士大夫學佛變化與該時期詩歌流變的關係。作為論題的延伸,本書還考察了北宋后期江西詩派諸人之學佛與其詩歌創作、詩論形成演進的關係。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7-10-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诗经》中的《周南》《召南》(简称“二南”),是《诗经》“国风”最重要的内容,也是《诗经》研究中争议最多的部分。前贤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宏观把握和系统性不够。而且资料也比较零散,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本书运用文学地理学和文史考证研究方法,从多学科的视角,结合地方文献史料,对《诗经》中“二南”的名称、地域及时代进行了辨析;梳理了先秦至近现代“二南”研究的内容、特点及研究价值;探讨“二南”诗歌的
    刘昌安文学31.4万字
  • 会员
    本书以对比语言学、语料库翻译学及译者风格研究理论等为基础,采用实证方法对莎士比亚的四部戏剧(《哈姆雷特》《李尔王》《奥赛罗》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粱实秋和朱生豪汉译本的语言特征进行了定量描述和定性对比研究。研究视角包括词汇密度、句长、特色词、高频词等词汇特征以及“被”字句、“是……的”结构等句式、文化意象等。研究充实了以语料库为基础的文本特征和译者作风格描写范式,证明了两位译者的现有风格定论,深
    张威文学13.4万字
  • 会员
    五四是中国社会文化的转型时代,亦是知识分子流动的高频期。浙籍作家打破安土重迁传统,上承近代出都入洋的余绪,下引五四流动新风,成为新文坛的一支劲旅。本书从地域与城市空间维度,运用人文地理学、城市社会学与文化学等方法,深入阐述浙籍作家城市流动的历史成因、地缘条件与现代特征,详细描画行路图,展示从一地到他地、出走与倦游、独行与聚合的动态轨迹,厘清城市流动与古代游方、漂泊流浪、战争流离的区别。本书重点探究
    王传习文学19.2万字
  • 会员
    本书借鉴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和观点,分析了中西生态女性主义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形态、发展特征、精神内涵及其内容和主张方面的不同。生态化特质首先表现在当代文学的“自然性”,自然被“返魅”、重新获得灵性,那种将自然视为资源与获利工具的观念受到了批判;物种间平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遵从自然规律与保持自然节制等生态主义的核心信念也渗入当代文学中。其次是人的自然性/感性与社会性/理性的关系得到了重整。作者认为,生
    唐晶 李静文学15.5万字
  • 会员
    本书运用文体学、叙述学和翻译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英国作家狄更斯小说的汉译,强调文学翻译的独特性,探讨文学翻译中社会文化观念对文学形式的影响以及文学形式的变化如何带动思想内容的变化,说明小说像诗歌一样有时是不可译的,其研究成果既反映了目前国内狄更斯小说研究的新进展,也拓展了狄更斯小说汉译研究的广度与深度。
    柯彦玢文学24万字
  • 会员
    本书丰要目标是在汉魏六朝诗歌音乐传播与文本传播并行、交叉与相互转化的历史语境中,考察诗乐共生和诗乐分离的过程,以及诗歌多种传播方式与诗歌文学嬗变的内在联系:第一、第二章,系统梳理汉魏六朝配乐歌唱、徒歌、吟诵等几种主要的诗歌口头传播方式及其历史,厘清该时期石刻,题壁、传抄、结集等几种主要的诗歌文本传播方式的早期形态及传播特点;第三章讨论汉魂诗歌创作机制与诗歌音乐、文本交叉传播形态;第四、第五章,对“
    吴大顺文学21.7万字
  • 会员
    《人文》学术辑刊由河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编辑,《人文》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持社会效益第一。《人文》以人文关怀为中心,突出学术原创性与新知传播,注重实证研究,鼓励综合创新,力图融通各学科,探讨各种学术思想和历史文化问题,展示中国思想学术界新成果。《人文》力争为学术界提供一个优质学术成果发表平台。文章以学术文章(论文)为主,也发表欢迎思想学术随笔及其他形式的学术文章。另设“对话”“学林”“札记”“书札
    《人文》编辑部编文学25.6万字
  • 会员
    本书在新现实主义潮流的背景下,从艺术形式、历史认知、社会问题、哲学思考等层面探讨当代美国南北战争小说如何在继承与解构的平衡中实现对南北战争的历史重塑。同时,本书还关注文学创作实践与新现实主义小说理论发展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本书深入探讨当代美国作家如何通过南北战争小说参与主流意识形态建构以及表达对未来战争、未来社会的忧思。
    刘松麒文学19.2万字
  • 会员
    本书通过对著名作家张平的一系列代表性小说作品,诸如《姐姐》《祭妻》《法撼汾西》《天网》《抉择》《孤儿泪》《国家干部》《重新生活》等的深度文本细读,一方面结合相关的生平传记资料,另一方面也把作家纳入总体的新时期文学思潮发展演进过程之中,展开具有综合性的全面研究,并最终提炼概括出张平文学写作的基本特质。张平的小说创作先后经历了“家庭苦情”系列、“社会问题文学作品”和“政治小说”这样三个不同的发展的阶段
    王春林文学35.8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