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文明大趋势
更新时间:2023-07-03 19:13:48 最新章节:后记 中国式现代化破解21世纪人类文明的困局
书籍简介
当今,人类文明已经走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十字路口。人类社会一方面面临着堆积如山的全球治理问题,巨大风险和挑战时刻威胁着人类文明的存亡绝续;另一方面,当今世界体系是由先发工业国家主导建立的民族国家体系,先发国家一旦感觉其为全球治理付出的成本高于其收益时,便会选择逆全球化,回到自己的舒适区,而听任后发国家在风雨中飘摇。这一巨大困局,就是“21世纪人类文明的最大困局”。美国汉学家白鲁恂曾指出:中国是一个伪装成民族国家的文明体。中华文明历经5000年,为何依然年轻且有澎湃的活力?作为历劫不衰的中华文明在应对人类社会历次重大危机与挑战时积累了哪些宝贵经验?集纳了丰厚中华文明底蕴的中国式现代化对21世纪人类世界的共同问题将提供哪些独到的解决方案?本书分上、下两编,上编以文明兴衰的内在逻辑为经,以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为主线,对5000年来中华文明的演绎逻辑进行了剖析,同时以世界大历史为纬,从全球的视角,对5000年来世界主要文明体的历史表现进行大纵深透视,客观分析世界各原生文明的内核,揭示文明盛衰的规律和发展趋势。下编分析了全球化时代的内在困局,在殖民霸权文明日益走向式微和内耗的前提下,中华文明作为从未断绝的天下型文明,其独特的文明观与对人类前途命运的自觉担当,必将成为21世纪人类文明进程的领跑者。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为21世纪人类文明的最大困局破局。
品牌:时代华语国际
上架时间:2023-05-01 00:00:00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时代华语国际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最新上架
- 会员《清华社会学评论》是由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主办的学术集刊,通过热门主题的选取、独到的视角、精辟的论述,掀起了学术界对“面向社会转型的民族志”“新生代农民工”等问题的讨论热潮,为社会学学界搭建了一个交流共进的学术平台。本期分为“西方理论与本土化前沿”“历史社会学”“学术论文”“学术书评”四个专题,内容涉及社会学研究的本土化与国际化、历史社会学专题、社会嵌入性与差别化食品消费等。社科17.6万字
- 会员本书以跨越学科疆界的研究方式,对当下(后)人类境况进行了宽广且深邃的探索,在大语言模型时代探讨“后人类境况”。作者对人类主义进行了独特的解构,并提出以“技术-政治”为主轴来重新考察当下文明状态及其所面对的危机,展示了出色的学术素养,并充满了独特的见解。社科28.7万字
- 会员互联网在中国出现在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进程之中,并和其他社会力量一起形塑了21世纪中国的发展历程,也为成长于该时代的70后、80后、90后群体打上了深刻的烙印。由于不同时代群体的生命历程不同以及生命历程与互联网发展进程之间的耦合差异,其网络参与行为具有明显的代际特征,在接入、技能和应用三个层面形成了互联网鸿沟。在既定社会结构之下展开的互联网发展进程和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诸要素相互作用,正在社科12.9万字
- 会员伴随网络社会的崛起,互联网经济全面融入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互联网也因此成为社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重组了社会结构。本书首先从青少年自身的特征着手,从青少年总体、城市级别、居住类型和年龄段几个角度对青少年网络使用行为和面临的网络风险进行白描;其次,对青少年网络使用行为和网络风险进行机制研究,探讨影响其行为及风险发生的主要因素与作用原理;最后,针对青少年网络使用和网络安全问题,提出有针社科11.6万字
- 会员这是著名社会学家陆学艺先生所主编的四本书——《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当代中国社会流动》《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的重版典藏集,是陆学艺教授带领的中国社会结构研究课题组,深入全国各地开展实际调查调研,结合问卷、访谈、座谈、观察等多种方法,听取各界专家意见,多次开展讨论分析,不断集结成册的优秀成果。社科117万字
- 会员本书从北京市民的户籍人口、家庭收入、妇女就业、居住与出行、家庭关系、家庭娱乐等方面关注新中国十七年(1949~1966)北京市民社会生活方式,着重梳理并凸显其中的演变轨迹,再现在新思想、新精神的指导和影响下北京市民的生活状况。从本书中我们既可以看出政治、文化与家庭的关联与互动,也可了解政治变迁与社会生活的内在联系,这对于研究及解决当今家庭伦理问题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社科18.8万字
- 会员本书以问题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线索,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基层社区治理中的相关重要议题,如社区碎片化、阶层化,基层治理结构,政策执行,集体消费,社区治理创新,基层党建以及智能社区治理等,凝结了作者多年来基于田野调查的观察体会与理论思考。本书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隐含线索,即中国社区发展从碎片化走向新的整合。从历史纵深的视角审视,从“碎化”到“整合”体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国家建设的深层逻辑和未来走向。社科13.7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