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正蒙释 正蒙辑释
更新时间:2021-04-02 14:57:28 最新章节:乾稱篇第十七
书籍简介
《正蒙释》是明代高攀龙《正蒙集注》和徐必达《正蒙发明》的合刻本,在《正蒙》注解本中别具特色,且二书相辅相成,可互相补充、发明,较好地继承与发展了张载哲学思想的精髓。《正蒙释》并非二书的简单相加,徐必达编订《正蒙释》时,把《正蒙发明》中与《正蒙集注》相同的注解删去,独有的注解保留,把《正蒙发明》和《正蒙集注》中不同的但相比较不准确的注解删除,能够互补的保留。经徐必达编订后,《正蒙释》中的《正蒙集注》基本保持原貌,《正蒙发明》则更加严整精练,且与《正蒙集注》的思想得以高度一致。从思想内容上看,以程朱哲学思想解《正蒙》、确立气的行上本体意涵进而批评佛老、注重修养工夫是《正蒙释》的重要特点。此书以国图藏明万历本为底本,以清初平江蔡方炳本为对校本,以清《性理四书注释》本为参校本。书后“附录”,包括高攀龙碑传资料九篇、徐必达传记五篇以及《正蒙释》提要一篇。《正蒙辑释》是清代华希闵所撰,是研究张载《正蒙》及华希闵本人思想的重要著作,在清代已有一定的影响。《正蒙辑释》是在高攀龙《正蒙集注》、徐必达《正蒙发明》的基础上,以朱子学为主要立场注释《正蒙》的著作。在清初尊朱熹黜王阳明的学术氛围中,华希闵的注释虽体现出强烈的程朱理学色彩,但他并没有完全否定王阳明及其学说,这在当时是相当理智且可贵的。《正蒙辑释》以“闵按”的形式,阐释了《正蒙》每篇全旨及篇文段意,其中所论及的太虚本体论、心性论、工夫论等,都体现了华希闵的独到理解。本书以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康熙刻本《性理四书注释》中的《正蒙辑释》为底本,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王植《正蒙初义》为参校本。
上架时间:2020-11-16 00:00:00
出版社:中华书局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明)高攀龙 徐必达撰 邱忠堂点校 (清)华希闵撰 张瑞元点校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中华经典百句”和“中华经典通识”系列丛书,是中华书局推出的当代各领域名家、大家讲读中华经典的“大家小书”。“中华经典百句”,选取国人必知的经典金句,纵横古今、贯通中西地进行讲解和阐发,导引读者轻松自由地汲取中华经典的文化菁华,建构立身处世的精神世界。王阳明是十六世纪明代中国的大儒,他的思想被后人称作“阳明心学”,是宋代程朱理学之后儒家哲学发展的又一理论高峰。而记录王阳明论学语录和书信集的《传习录哲学8.1万字
- 会员郭象、王船山、章太炎三家庄子解释学是庄学史上以解释为形式、以哲学创构为实质的解释典范。他们三家都牢牢抓住传世本《庄子·天下》篇“内圣外王”一语大做文章,以此语契入庄子而展开不同的哲学创构。郭象、船山、太炎不约而同地以“内圣外王之道”契入庄子哲学,与其时代环境、人生履历、个性气质以及本人思想背景有关。郭象生活时代之魏晋、船山生活时代之明清、太炎生活时代之晚近,是中国历史上三个著名的乱世,作为天生异秉哲学35.7万字
- 会员在近代东亚世界里,有心知晓世事,探究世变由来,思考因应之道的士人,不知凡几。在他们具体身处的生活世界里,确实存在着前所未知的知识天地,乃至于新式传播媒介提供的讯息。他们就像是进入了一座包罗万象的“知识仓库”,各色信息、思想与观念,斑斓眩目,应接不暇。在这里,他们共向同循的,乃是可以名曰追求“世界知识”的思想道路。这部书,就是以具体的个案,阐释近代中国的“世界知识”,如何被创造生产,从而对近代中国思哲学21.9万字
- 会员本书试图在文明全景中深度解读“四书”。文明全景视野包含两个基本面:一是从世界文明的进程来审视中国历史文化的变迁,二是从神圣文明与世俗文明的整体来把握每一次时代变迁的特点。据此,本书聚焦于三个时代语境的互动:先秦语境、宋代语境和现代语境之间的差异及其在转进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作者力图在文明全景中打通古今语境,与经典对话,实现与古圣先贤的倾心交谈,由现代的处境体会他们的选择的深层用心,并从他们的视角透视哲学55.8万字
- 会员本书以先秦儒家政治哲学为研究对象,从先秦诸子的宏阔视野对于儒家在先秦时期对天人关系、道体与道用、政治与道德,以及传统与现代、因袭与变革等关系进行深入研究,以期通过这种综合性研究来获得对于先秦儒家在政治理念、政治行为及政治理想诸多方面于哲学意义上的理解与把握。本书自觉运用比较研究的学术方法,从诸子的宏阔视野来研究先秦儒家政治哲学,既有利于在诸子之间的互动关系中来彰显先秦儒家政治哲学的性质、特点与价值哲学28.9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