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福”:一个欧美文学传统的生成在线阅读
会员

“萨福”:一个欧美文学传统的生成

田晓菲编译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文学文学理论5.7万字

更新时间:2020-07-30 15:38:07 最新章节:参考书目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在欧美文学传统里,如果荷马是父亲,那么萨福则是母亲,她残缺的遗诗,是文学史的一次偶然事故,部分构成了它经久不息的魅力,留给后人无穷的想象空间。田晓菲通过对萨福遗诗的编选、翻译和注释,让我们进入经典,感受其文学魅力;同时她简要梳理萨福歌诗的流传以及历代如何重构萨福、神话萨福,呈现了“萨福”作为一个欧美文学传统的生成过程。
品牌:三联书店
上架时间:2019-11-04 00:00:00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本书数字版权由三联书店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田晓菲编译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本书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关照新世纪的拉美小说,较为系统地介绍和评述这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在小说创作方面取得的成就,包括其重要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全书分为:文学“爆炸”一代作家在新世纪取得新成就,文学“爆炸”后的一代作家做出的新贡献,爆裂派和麦康多派作家的创作,异军突起的新一代不可小视的文学造诣和其他作家的小说创作等章节。在体例上,本书类似一部新世纪的拉丁美洲小说史,所占材料丰富、翔实、新鲜,既
    朱景冬文学25.5万字
  • 会员
    《楚辞》是承载丰富的中国远古人类文化资源的经典诗歌文本。本书借助于文化人类学整体论的跨学科视角,以《楚辞》的文化英译为取向,分析其英译的历史状况和发展势态;从宏观与微观的角度考察了《楚辞》各经典译本的整体翻译面貌,思考译者主体性对《楚辞》英译的影响;探索《楚辞》所蕴含的人类文化的表层物质系统、中层技术系统和深层社会意识系统的文化价值在翻译中的整体开采情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中国典籍英译实质、翻译
    张娴文学16.8万字
  • 会员
    本著作以“转型”为关键词,聚焦中国当代科幻小说转型过程中的典型现象,重点文类特征及文本个案,勾勒中国当代科幻小说的历史发展及转型图景,力图从历史脉络中考察、把握科技与人的关系、工业现代性美学、外来影响及中国性建构等当下科幻创评前沿问题,为中国当代科幻小说研究做出基础性的学理贡献。
    詹玲文学25.3万字
  • 会员
    《文选》又称《昭明文选》,是现存的早一部汉族诗文总集,由南朝梁武帝的长子萧统组织文人共同编选。是研究中国古典文学避不开的一部文学经典。《〈文选〉学丛稿》收录作者《文选》学方面的论文27篇,分为三辑:辑为《文选》综论,第二辑为《文选》析读,第三辑为《文选》中的文学批评史料。《我研读〈文选〉的体会》作为代后记,介绍作者研读《文选》的心得。
    刘跃进文学35.3万字
  • 会员
    “二战”前夕,在德奥犹太难民无处避难的情况下,中国向他们伸出援手。在流亡中国期间,犹太流亡者真正接触到了中国的风土人情,打破了原有的刻板印象,产生了新的更真切的认识。他们在上海及中国其他地区开展了丰富的文化活动,如文学创作、创办刊物、演出戏剧,不仅团结了在华犹太流亡者,帮助其融入中国社会,而且也为当地的文化生活增添了色彩。本书搜集翻译了犹太流亡报刊(如《上海犹太纪事报》《八点钟晚报》《犹太信息报》
    綦甲福 徐冠群主编文学10.2万字
  • 会员
    本专著以埃斯卡皮的“文学社会学”、福柯的“知识考古学”、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为主要依据,以“重回历史现场”的姿态,在深入挖掘评奖史料、展开理论思辩的基础上,将研究视野伸向整个20世纪的文学评奖活动之中,既填补了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历史源起”研究的诸多学术空白,又在质疑学界已有共识的基础上对理论偏误进行了“纠偏”;既对全国性小说评奖为核心的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制度确立、演进、修正进行了全景式的考察,又对
    王鹏文学27.5万字
  • 会员
    本书研究的是美籍华裔汉学家、当代著名跨文化理论家和批评刘若愚的诗学思想。刘若愚用西方诗学的理论骨骼支撑起中国诗学的思想血肉,建构了中国传统诗学进行世界性转变的理论体系,书稿通过对刘若愚思想的文化基础和脉络的梳理,在跨文化对话和融合的语境下探讨刘若愚跨文化诗学思想体系在现代视野中的拓展与延伸,重新审视他的伟大尝试,形成本书关于中国当代文论发展研究的学术观点。
    纪燕文学16.3万字
  • 会员
    本书是目前国内学者出版的第一部研究《冰心日记》的著作。作者梳理了日记中关于国际交流、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史料,通过日记勾勒出冰心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文学生活,分析总结了冰心日记的文体风格以及其中蕴含的文学观念。作为研究《冰心日记》的创新性成果,本书对中国现当代作家研究、日记体文学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刘嵘文学21.5万字
  • 会员
    英国19世纪中产阶级日益壮大的语境中,本书以若干具有典型意义的小说文本为中心,考察“趣味”概念在19世纪英国文学中的发展轨迹,尤其关注上述阶级焦虑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如科学、音乐、美学等)之间的对话,以发现在这个特殊的社会转型期,中产阶级是如何获得自身的文化认同并成为英国19世纪文化观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我国,有关“趣味”话题的讨论早已成为大众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且与公共文化建设息息相关。因此,就
    何畅文学11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