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字文》读本(附:《增广贤文》)在线阅读
会员

《千字文》读本(附:《增广贤文》)

罗容海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哲学中国哲学8.6万字

更新时间:2020-09-11 15:32:54 最新章节:附录二:《增广贤文》注译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周兴嗣次韵的《千字文》,其内容包罗万象,从天文到地理,从自然到人世,帝王将相、伦理道德、历史掌故尽在其中。其语言典雅华美,气势磅礴,极富美感,雄浑则如高山大海,如“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婉约则如小家碧玉,如“渠荷的历,园莽抽条。枇杷晚翠,梧桐早凋”,令人回味无穷。其主导思想和价值观念具有正统性和统一性,又不失之于刻板,很有“君子时中”的味道,如既强调儒家传统的道德观念,又通篇透露着对自然环境和世俗生活的热爱;既充满了对历史人物尤其是上古圣王的钦佩,又关注时人和近人的功绩情怀、性格旨趣。更难能可贵的是《千字文》主导和传递价值观的方式,即它是通过隐藏在事迹和人物背后渗透进去的,不是直白干枯的道德说教,这也是《千字文》受众广泛、令人百读不厌的重要原因之一。读本套用《大学》“八目”名称,尝试将《千字文》主体内容概括为“格致”、“修身”、“治国”、“齐家”,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启发。除去注释和译文外,读本重在解读,每节的解读部分几乎都是一篇小文章,可以说成是一篇篇小小的“千字文”。本书附录部分收入警句格言式蒙学代表作《增广贤文》。南朝时期,梁武帝肖衍为了教诸王书法,让殷铁石从王羲之的作品中拓出了一千个不同的字,每个字一张纸,然后把这些无次序的拓片交给周兴嗣,周将其编成了有内容的韵文,这就是流传至今的《千字文》。《千字文》一共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天地开辟讲起;第二部分重在讲述人的修养标准和原则;第三部分讲述与统治有关的各方面问题;第四部分主要描述恬淡的田园生活,赞美那些甘于寂寞不为名利羁绊的人们。《千字文》在内容上熔各种知识于一炉,并通篇贯穿以统一的思想,脉络清晰,语言洗练。本书分原文、注释、白话文翻译、解读等部分,对《增广贤文》与《千字文》做了全新解读。
品牌:人大数字
上架时间:2016-09-07 00:00:00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人大数字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最新上架

  • 会员
    本书深入揭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新自由主义全球化所造成困境的政治哲学思考和探寻,进而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秩序构想。在此基础上,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政治新秩序的规范性维度。最后,从全球治理变革的角度论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政治实践新方案。
    李长成哲学28.6万字
  • 会员
    本书选录了作者近三十年所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涉及四个方面的内容:“《尚书》研究”以儒家民本思想为准绳,认为《古文尚书》二十五篇保存了“原始儒家”重民、养民的真精神,并非伪书;“《周易》和《庄子》研究”深入探讨筮占的产生、阴阳二气观念的产生、庄子“通天下一气”等形而上哲学问题,究天人之际,明儒道关联;“《春秋》经传研究”重新解读司马迁、班固有关《春秋》和《左传》的记载,发现了一些未曾引人注意的线索;
    王世舜哲学17.6万字
  • 会员
    本书是首次整体而系统地考察关学四书学的研究成果。首先将关学四书学视为一个动态发展的整体,将其置于关学学术思想演进和中国四书学史流变的双重脉络之下,从文献学、经学史和思想史相结合的角度,对关学四书学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分析、提炼和总结,揭示出关学四书学的逻辑脉络、主导问题、话语系统和学术特质。作者既着眼于经典诠释与思想演进,学派争鸣与问题论辩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又注重对关学四书学在总体宏观上推进
    李敬峰哲学24.4万字
  • 会员
    本书以《论语》自然篇章为序,先列出有误解的《论语》原文,继而列出古今误例,然后做出有理有据的勘正。勘正时,主要采取训诂法、文献互证法等,以强有力的训释和文献依据来纠正误解,确定其正解。
    高尚举主编哲学38.3万字
  • 会员
    本书是陈来先生近十余年关于朱子学的文章结集。正文前五篇分别考察朱熹《仁说》《克斋记》《太极解义》等文本的成文过程与版本差异,以及其中重要思想的前后变化,凸显了精深的文本研究功底。中六篇先后讨论朱熹论“四德”“羞恶”“已发未发”等儒学重要范畴的话语与它们在其理学体系中的位置,体现了对宋明理学的全景把握。余四篇将韩国朱子学与近代朱子学纳入视野,勾勒了朱子学辐射东亚的广阔范围与在剧变时代为思想学术提供的
    陈来哲学30.2万字
  • 会员
    “中华经典百句”和“中华经典通识”系列丛书,是中华书局推出的当代各领域名家、大家讲读中华经典的“大家小书”。“中华经典百句”,选取国人必知的经典金句,纵横古今、贯通中西地进行讲解和阐发,导引读者轻松自由地汲取中华经典的文化菁华,建构立身处世的精神世界。《周易》作为“群经之首”,是中华经典中的经典,集中反映了中华文化的特质,型塑了中国人的基本思维模式。复旦大学王振复教授从《周易》中甄选精华百句,剔掘
    王振复哲学7.6万字
  • 会员
    郭象、王船山、章太炎三家庄子解释学是庄学史上以解释为形式、以哲学创构为实质的解释典范。他们三家都牢牢抓住传世本《庄子·天下》篇“内圣外王”一语大做文章,以此语契入庄子而展开不同的哲学创构。郭象、船山、太炎不约而同地以“内圣外王之道”契入庄子哲学,与其时代环境、人生履历、个性气质以及本人思想背景有关。郭象生活时代之魏晋、船山生活时代之明清、太炎生活时代之晚近,是中国历史上三个著名的乱世,作为天生异秉
    李智福哲学35.7万字
  • 会员
    本书是以“道德的政治”为核心和主题,在古今、中西的多重视域下对儒家政治哲学的内涵及其思想实质进行的整体性地理解和研究。本书既对儒家“道德的政治”思想之实质内涵、历史传统、构成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又从思维基础、超越根据等方面对其进行了分梳。一方面回应了西方政治哲学中关于道德与政治关系的某些思想挑战,主张政治应当具有道德性和应当性;另一方面从学理上澄清了对于儒家德治思想的某些误解。作者指出,儒家“道
    荆雨哲学28.3万字
  • 会员
    本书以中国易学家兼诗论家为研究对象,依据可资分析的理论文本,探究易学思想与诗学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围绕本体论、心性论、审美范式、语言论四个维度进行个案研究,作出科学的分析和阐释;在与现代文学观念的潜对话中,探赜索隐,揭示观物取象方式与意、象、言结构的多种可能,重新回望中国诗学传统,建构“中国易学诗学”话语体系。
    李瑞卿哲学30.6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