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一部个人史(新版)在线阅读
会员

档案:一部个人史(新版)

(英)蒂莫西·加顿艾什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文学纪实文学14.1万字

更新时间:2019-09-18 00:01:24 最新章节:第23章 注释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年轻的蒂莫西·加顿艾什为了研究希特勒统治之下的德国,分别在东、西柏林停留数年搜集资料,但没想到,他在东德的行踪被认为是间谍活动,并被秘密警察和线民盯梢,留下了厚达325页的秘密档案。两德统一后,东德的秘密警察档案开放,作者重访东德,根据东德国安部为他建立的档案和自己的日记,一一寻访当年那些监视他的人,重建青年时期的一段记忆。他惊讶地发现,彼此立场不同的人,往往对相同的经验持有截然不同甚至互相矛盾的回忆。于是,穿越各种回忆的迷雾,探寻自身作为其中一部分的历史的真相,成就了本书写作的动力,最终促成了这样一本动人心弦的著作。这是一部将个人回忆与历史探索恰到好处地融为一体的纪实作品,读来引人入胜。
译者:汪仲
上架时间:2019-04-01 00:00:00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最新上架

  • 会员
    本书以抗战时期的第三厅和文化工作委员会这两个体现国共合作的政府文化机构为研究对象,系统梳理它们的组织建构、文化活动和文艺政策,通过第三厅、文工会在抗战时期的表现及其对国统区抗战文艺的种种影响,来重新观照生存于战争和政治的纠缠之中的现代文学的发展路向和生存机制。第三厅和文工会是观照国统区抗战文艺的一条重要线索,代表着中国现代文学中革命功利主义的一脉在抗战时期的发展和壮大。《野玫瑰》和《屈原》的两军对
    李扬文学17.7万字
  • 会员
    本书采用第一人称视角,讲述湖北省文联驻村工作队员在大别山革命老区开展精准扶贫一年的所见所闻。作者采用朴素的散文笔调,将在一年多的扶贫路上与村干部、普通村民、党员、乡镇干部的交往尽收笔下,写出了精准扶贫给大山里的村庄和村民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其中涉及文化扶贫、留守儿童、土地流转承包、以购代捐等各种切实问题引发人们对新农村建设的新的思考和关注。
    周亮文学5.4万字
  • 会员
    本书讲述了一起震惊世界的少女绑架案的真实调查过程:1948年,年仅11岁的萨莉·霍纳被53岁的儿童猥亵惯犯绑架,被迫进行了一场长达21个月的“环美旅行”。这起真实事件谜团重重,十分扣人心弦,曾启发纳博科夫创作经典小说《洛丽塔》。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生前对此予以坚决否认,“洛丽塔原型”也成为了世界文学史上的最大公案之一。《洛丽塔》在全世界范围内,已至少卖出6000万册,但为小说提供灵感的萨莉·霍纳的
    (美)萨拉·魏恩曼文学14万字
  • 1979年出生的莱亚·乌皮在阿尔巴尼亚长大,一个拥有独特历史又鲜为外人知的东欧国家。那些年,那里的人们怀揣着乌托邦理想,外人几乎无法访问,而生活于其中的人几乎无法离开。它是一个物质匮乏、买东西需要排队的地方,一个充满秘密和不可说的地方。对莱亚而言,那里是家,邻里之间互助,长辈期待孩子们能创造一个更好的世界。那里有她的共同体和希望。在1990年12月,在柏林墙倒塌后的一年,一切都变了。几乎在一夜之间
    (英)莱亚·乌皮文学15.2万字
  • 会员
    本书由长期关注“三农”问题、多次蹲点下姜的《人民日报》著名记者王慧敏(笔名劳罕)执笔,以2017年12月28日《人民日报》头版刊发的长篇通讯《心无百姓莫为官——习近平同志帮扶下姜村纪实》为基础,记录了下姜村脱贫致富的振兴之路,展现了党员干部“心无百姓莫为官”的为民情怀,被列入中宣部2018年重点主题出版物。
    劳罕文学7.9万字
  • 会员
    【小众职业+真实人物+猎奇】翻开本书,带你了解殡葬师、宠物侦探、特效师、女出租车司机等20个非典型职业。看了这些故事,我们才知道原来还有人这样生活。20位小众职业者,20段传奇人生:殡葬师、宠物侦探、职业伴娘、群演……从79个真实人物的故事公众号里甄选而出!殡葬师会见鬼吗?横店群演到底挣不挣钱?非洲打工,差点丢掉小命?性别研究者,究竟在研究些什么?殡葬师是种星星的人?辞掉公务员工作,做直升机教练是
    真实人物采访文学8.7万字
  • 会员
    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陆海相依试飞青琼”支教团队跨越2000多公里,远赴青海省化隆县金源乡下科巴村,开展为期22天的义务支教活动和社会调研。本书主要从志愿者的角度展示海南师范大学师青海队在青海支教和调研的成果,由心向科巴、风雨兼程、教学相长、回望此行、调研报告、媒体报道五个部分组成,是对志愿者赴青海支教和调研的心路历程记载。
    谢丹 刘荣 王习明等文学20.5万字
  • 会员
    在太平洋深处的血色甲板上,幸存者讲述着残酷的生存法则;在巴丹吉林的死亡沙海中,两个年轻人用生命丈量人性的刻度;在深圳霓虹照不到的角落,“三和大神“在欲望泥潭里沉浮挣扎……杜强以手术刀般精准而又冷静的笔触书写人性纪实:这里有被烈日蒸干的理想主义,有在物欲中溺亡的尊严碎片,也有在绝境时刻的道德崩坏。这不是虚构的寓言,而是正在发生的生存启示录——当命运将你推至悬崖边缘,你会在坠落前抓住哪根人性的绳索?
    杜强文学9.8万字
  • 会员
    本书是一部长篇报告文学,通过纪实手法,全景式地展现了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在中国诞生的始末。1965年9月,中国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为人类揭开生命奥秘、解决医学难题迈出了重要一步,成为中国攀登世界科技高峰征程上的一座里程碑,其意义与影响巨大,是当年接近获得诺贝尔奖的重大成就。作者通过对取得这一里程碑式成绩的背后,纽经义、邹承鲁等科学家极富智慧却又艰苦异常的科学研究工作的展现,表达了对科研工
    铁流文学12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