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帝国三百年1:赵匡胤时间(上)在线阅读
会员

大宋帝国三百年1:赵匡胤时间(上)

金纲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历史中国史23.7万字

更新时间:2015-01-06 21:32:36 最新章节:第47章 后汉之亡(5)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举目四顾,豺狼遍地,有王法管不住的藩镇,有分庭抗礼的藩镇,有垂垂欲动的藩镇,更有契丹铁骑的肆意掠劫,当时朝廷虽在,天下已亡。公元927年至公元951年,大宋前三十年,是中国历史的暗黑年代。了解这三十年,就明白何为野蛮与残暴,就明白大宋王朝为何被称为文明盛世。大宋立国前三十年是豺狼纵横、铁骑肆虐的兵场,是藩镇割据、分庭抗礼,阴谋与残暴罪行的发生地,是文明沦丧、道义尽失,让世人噩梦不断的炼狱。大宋立国前三十年的历史,就是一部篡逆成灾的动乱史,一部被鲜血与悲情遮蔽的中国人的苦难史。了解这三十年历史,看清五代乱世的因果,就明白大宋帝国的由来,明白赵匡胤建构并推演大宋文明的良苦用心……
品牌:凤凰联动
上架时间:2014-03-01 00:00:00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凤凰联动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金纲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吕思勉是中国现代的历史学家,在中国通史的构建上做出了贡献,同时在近代史的写作上也有开辟之功。本书从清代早期社会特征写起,一直写到抗战结束,举凡近代史的事件、人物、制度典章,无不细致入微,是读者了解中国近代史的经典之作。论方面广阔,述作宏富,且能深入为文者,我常推重吕思勉诚之先生、陈垣援庵先生、陈寅恪先生与钱穆宾四先生为前辈史学四大家。
    吕思勉历史34.2万字
  • 会员
    《通鉴纪事本末》四十二卷,南宋袁枢著。本书选取《资治通鉴》中的重大历史事件,每件史事详记其始末,并自拟标题,记述了上起战国、下至五代一千三百多年历史中的二百三十九件重要史事,另附六十六事,共三百零五件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事本末体史书,开创了“以事为纲”的本末体史书先例。
    (宋)袁枢撰 杨寄林主编历史50万字
  • 会员
    《通鉴纪事本末》四十二卷,南宋袁枢著。本书选取《资治通鉴》中的重大历史事件,每件史事详记其始末,并自拟标题,记述了上起战国、下至五代一千三百多年历史中的二百三十九件重要史事,另附六十六事,共三百零五件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事本末体史书,开创了“以事为纲”的本末体史书先例。
    (宋)袁枢撰 杨寄林主编历史55.8万字
  • 会员
    拨天洞穴中的灰烬,依稀可见火光在四壁投下的阴影。解读伏羲神农的传说,似能想象先民生存的艰辛。夏桀无道,成汤吊民伐罪,取而代之。“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盘庚迁殷,四处游移的都城,从此有了定所。殷商杳杳,拂去甲骨上的尘埃,那笔划质朴的文字,不觉间已伴随华夏千年。文王治岐,万发咸和。三分天下有其二,仅在弹指百年间。周命维新,圣人代出。文王拘而演《周易》,武王伐纣,《牧誓》长流传。
    龚书铎 刘德麟主编历史13.8万字
  • 会员
    《通鉴纪事本末》四十二卷,南宋袁枢著。本书选取《资治通鉴》中的重大历史事件,每件史事详记其始末,并自拟标题,记述了上起战国、下至五代一千三百多年历史中的二百三十九件重要史事,另附六十六事,共三百零五件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事本末体史书,开创了“以事为纲”的本末体史书先例。
    (宋)袁枢撰 杨寄林主编历史47.5万字
  • 会员
    《谢涛说大秦(贰)》以麻隧惨败为起点,以《左传》《史记》《战国策》《资治通鉴》等正史作为基础,以通俗的笔法讲述了秦国从春秋末期秦国麻隧战败后隐忍沉寂到成为战国七雄之一这段历史。其中,有秦桓公被迫蛰伏的苦闷,有秦哀公复楚的一线微光,有商鞅变法成功的喜悦,有大败六国、一枝独秀的骄傲……
    昊天牧云历史13.1万字
  • 会员
    《通鉴纪事本末》四十二卷,南宋袁枢著。本书选取《资治通鉴》中的重大历史事件,每件史事详记其始末,并自拟标题,记述了上起战国、下至五代一千三百多年历史中的二百三十九件重要史事,另附六十六事,共三百零五件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事本末体史书,开创了“以事为纲”的本末体史书先例。
    (宋)袁枢撰 杨寄林主编历史547万字
  • 会员
    本书继承了“纪传体”史书的传统,以人物为主体、以时间朝代为轴线,以简洁而生动的笔法叙述中国历史。透过本书,读者不仅能看到朝代更迭、历史兴亡,还能看到一个个鲜活的“人”:看到掌权者如何变成权力的奴隶,看到曾经血战沙场的英雄走向迟暮,看到才子佳人如何在时代动荡中寻找归宿……历史,本是由鲜活个体书写而成的,有血、有肉、有温度。本书旨在带领读者共同体察历史的温度与人类的命运,读懂中国历史。
    奇墨历史历史14.2万字
  • 会员
    吕思勉是中国现代的历史学家,在中国通史的构建上做出了贡献,同时在近代史的写作上也有开辟之功。本书从清代早期社会特征写起,一直写到抗战结束,举凡近代史的事件、人物、制度典章,无不细致入微,是读者了解中国近代史的经典之作。论方面广阔,述作宏富,且能深入为文者,我常推重吕思勉诚之先生、陈垣援庵先生、陈寅恪先生与钱穆宾四先生为前辈史学四大家。
    吕思勉历史34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
    四百年前,1610年,一位意大利神父利玛窦在北京静静地死去;也是在这一年,一位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用自己制作的世界上第一架天文望远镜观测天空。将宗教与科学这两件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位远距几万里的意大利科学家和神父联系到一起,把天主教与望远镜联系到一起,就演绎出本书将要叙述的故事。
    余三乐中国史18.2万字
  • 会员
    在春秋时期,我们的先辈就已经用理想主义或现实主义去分析当时的外交。西方的霸权、权力、超级大国、两极、多极、一超多强、多边外交、国家利益等西方外交概念或理论都可以在春秋时期找到回响。全面展示春秋时期的“开放、多元、竞争、协作”,解读多变局势下的外交策略与抉择。
    张程中国史18.2万字
  • 会员
    王萌萌的长篇纪实文学《铿锵序曲——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以党领导工人运动的机构“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为主题,记录了邓中夏和李启汉两位湖南少年,从潇湘橘子洲头到北大未名湖畔,再到上海苏州河边,并肩战斗成为中共早期工人运动开创者,以及在党的领导下他们组建和开展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工作的全过程。
    王萌萌中国史7.5万字
  • 会员
    本书为孟森先生20世纪上半叶在北京大学授课的讲义。全书以时间为线索,运用大量史料,对明史的重要史实和制度演变进行了全面考察,对历任统治者统治期间内部和内外部的各种利益争斗予以了特别关注,对朝代兴衰的原因也予以了深入剖析。全书叙事流畅,剪裁得当,分析透彻,至今依然是了解明史的重要参考书。
    孟森中国史24.1万字
  • 会员
    关于日本投降,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一些流行观点:日本投降是“屈原”(美国原子弹)和“苏武”(苏联红军)之功;日本败于美国,并没有败于中国;日本投降是“有条件”的,并非“无条件”;日本并没有投降等。这些说法不仅在当时即已存在,甚至今天仍有流行,不仅为外国人所接受,甚至为我国人所默认。但如果这些观点成立的话,那么1945年日军向中国一次次俯首屈膝、呈递降书的事情就不会发生。
    陈占彪中国史31.5万字
  • 会员
    本书是专注于运河及其相关问题的综合性学术集刊,主要专栏包括:“理论研究”,着力进行运河学及相关研究方向的学科理论、研究方法探讨;“专题研究”,探讨运河发展史、运河区域社会变迁、运河文化等各个方面的问题;“新书评介”,点评近年出版的学术著作,向读者介绍其价值及阅读路径;“研究综述”,评介当年运河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学术活动,总结过往,为读者提供学术资讯;“史料拾遗”,对新近发现的与运河相关的新史料进行
    李泉主编中国史15.7万字